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

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

《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是2012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道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
  • 作者:金道行
  • ISBN:9787535454614
  • 頁數:313頁
  • 定價:35 
  • 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條形碼:9787535454614
內容梗概,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梗概

金道行的《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是一部打破兩千年“屈學”模式與局限的書!
《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解讀屈原、解讀楚辭,第一次將兩千年來被送上神壇的屈原還原為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人;一個自戀與戀君永不協調,靈魂永不安寧的人。第一次提出“美”是屈原爭鳴於諸子百家的一家。他的美雖然失敗了,但他寫成了詩,他成功了,他成了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個以美為最高理想的抒情詩人。第一次從屈原故鄉的大量民歌中、從巴人的圖騰崇拜、婚喪習俗的研究思考中,找到了屈原與巴人的心靈感應,讀出了楚辭與巴文化的水乳交融,從而認定楚辭應為“巴楚辭”。
屈原屈原

  

編輯推薦

《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編輯推薦:一本在網上熱議,並被評為“最值得閱讀”的書,一本解讀屈原上下而求美的書,一本把屈原從神還原為人的書,一本首次對屈原做出精神分析的書。

作者簡介

金道行(1937-),武漢市人,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寫作心理學研究,同時也寫隨筆。出版的專著有:《中學作文技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寫作心理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寫作心理探微》(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作文心理素質教育》(文心出版社,2002),《文心探珠——文學寫作心理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人人寫作》(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發表論文、隨筆200餘篇,其中《論下里巴人》、《論藝術思維》、《文學創作的心理衝突》等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本書部分章節在網上發表引起熱議,並被評為“最值得閱讀”的部落格。
金道行金道行

目錄

讀出一個人間屈原(代序)
一 屈原是精神分析的極好典型
二 屈原全集與屈原全人
三 屈原的人格分析
四 屈原的人格悲劇
A卷:屈原全集意譯
屈原自傳(屈原作品摘錄與意譯)
第1篇 青春頌(《橘頌》意譯)
第2篇 迎神曲(《九歌·東皇太一》意譯)
第3篇 太陽神曲(《九歌·東君》意譯)
第4篇 雲神之戀(《九歌·雲中君》意譯)
第5篇 湘君戀(《九歌·湘君》意譯)
第6篇 湘妃戀(《九歌·湘夫人》意譯)
第7篇 神女戀(《九歌·山鬼》意譯)
第8篇 命運之神(《九歌·大司命》意譯)
第9篇 愛之神(《九歌·少司命》意譯)
第10篇 洛神戀(《九歌·河伯》意譯)
第11篇 送神曲(《九歌·禮魂》意譯)
第12篇 英雄頌(《國殤》意譯)
第13篇 楚魂歸來(《大招》意譯)
第14篇 懷疑賦(《天問》意譯)
第15篇 牢騷賦(《離騷》意譯)
第16篇 忠的辯白(《惜誦》意譯)
第17篇 美人怨歌(《抽思》意譯)
第18篇 美人之戀(《思美人》意譯)
第19篇 流浪江湖(《涉江》意譯)
第20篇 廟堂哀思(《哀郢》意譯)
第21篇 我魂歸來(《招魂》意譯)
第22篇 悲風詞(《悲迴風》意譯)
第23篇 惜別詞(《惜往日》意譯)
第24篇 絕命詞(《懷沙》意譯)
B卷:我看香草美人
第一章 屈原的婚戀情結
一 《九歌》里的女神
二 屈原賦里的美人
三 《天問》里的壞女人
四 《離騷》里的女嬃
五 屈原的婚戀
第二章 屈原的死亡情結
一 屈原與彭鹹
二 屈原與楚狂
三 屈原與哈姆雷特
四 屈原與白日夢
第三章 屈原的自戀
一 “露才揚己”與自戀
二 愛國與“集體自戀”
三 自戀與“自卑情結”
四 “怨懟沉江”與自虐
第四章 論《離騷》詩禍
一 症候:《離騷》寫在宮廷
二 焦慮:《離騷》為何而作?
三 《惜誦》:見證出了大事
四 “奪稿”:一場《離騷》詩禍
第五章 我看香草美人
一 屈原為什麼寫香草,不寫香花?
二 屈原為什麼寫美人,不寫關女?
三 香草美人是譬喻嗎?
四 香草美人與諸子百家
……
C卷:我聽下里巴人
D卷:讀屈十五小品
E卷:附錄
後記

前言

我是屈原二千三百年後的讀者。我從年輕時起,大半生都在屈原出生的下里巴人發祥地讀他的作品,每每用心去聆聽心。讀到了古稀,我還想寫出自己的讀書筆記。
……
屈原的人格是矛盾的,他愈到後來愈陷人人格的矛盾。用精神分析通讀屈原作品,讀出了他在《橘頌》時期少年意氣式的原始自戀;《九歌》時期則陷入婚戀的狂熱;在《天問》時遭到婚戀的挫折,轉而對女人反感。於是,到《離騷》時崇父情結達到高峰。他自戀而又自卑。懷抱美的理想而又與現實脫節。他恃才傲物,仿佛剛強,卻很脆弱。他不齒於陰陽兩面,卻又不會審時度勢。他空懷“美”的理想,卻與現實矛盾。他堅持獨立的人格,但又害怕孤獨,非常計較君王和別人的理解。他有時也很果敢,但面對“遠逝”和“死直”,卻又“猶豫而狐疑”。綜觀屈原一生,早期陷人極端的自戀與美人之戀這兩個中心的矛盾中,後期他又鑽進自戀與忠君的兩個中心的矛盾里。總之,屈原終生都處於兩個心理中心的矛盾,它們不能調和、不能統一,在心裡打架,以致一生痛苦,不得安寧。班固說屈原“露才揚己”,聞一多說屈原“最突出的品性毋寧是孤高與激烈”;我覺得這都很確切,但卻只看到了一半。孫次舟說屈原“天質忠良”,“心地純正”,及“忠款與熱情”[4.252.]我覺得也很中肯,但也只說了一半。我認為,屈原的人格乃是“孤高與激烈”和“天質忠良”,‘‘心地純正”兼而有之,並且矛盾著、牴牾著、衝突著,以至拚命地壓抑,在痛苦中煎熬、掙扎。屈原活得太痛苦,他的痛苦只有向他的詩傾吐。屈原終於精神崩潰,“怨懟沉江”,他成了政治迫害狂。但從精神分析讀他的自殺,未嘗不是人格矛盾的必然。屈原的死是人格的悲劇。
我讀屈原作品,除了用精神分析以外,還把屈原及其作品放到下里巴人的文化背景下考察。我在巴人發祥地工作和生活了近半個世紀,我似乎見到了巴人的熱血在屈原心中及其楚辭的字裡行間流淌,這是內在的精神血脈。尤其是以《天問》為代表的不羈的越軌思維,和以《離騷》為代表的“酒神精神”,以及真誠地抒寫自我的勇氣,仿佛都從巴人的血脈中來。屈原的人格弱點似乎也與巴人的精神血脈不無關係,如他就耿耿於懷自己的“身之賤貧”。於是,我的書里不惜花費很大的力氣尋覓下里巴人的足跡,希望有助於對屈原的精神分析。
對屈原進行精神分析,以屈原為鏡子,可以審視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及其定位。中國知識分子有的是熱情,有的是才華;但始終沒有健全成熟的人格,以致常常出現自我錯位,才華橫溢而曇花一現。兩千多年前的屈原,以他的文字和生命,提供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精神財富。他不是神,不是聖;他是人,他有七情六慾,也有人格弱點,更有人格矛盾甚至衝突。他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我的《讀屈十五小品》,就是以屈原為典型,慢慢說到知識分子的人格啟示上去。用精神分析讀屈原的24篇作品,讀出了一個人間屈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