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與工作:亨利福特唯一自傳

我的生活與工作:亨利福特唯一自傳

《我的生活與工作:亨利福特唯一自傳》是一位笑看風雲、功成名就的“老江湖”的心路歷程,從最原始的“汽油馬車”,到開闢私家轎車新紀元的T型車,直至今天的福特“嘉年華”;從密西根州的農民,到美國汽車工業的“元始天尊”,直至成為美國汽車界第一個億萬富翁;從討厭農活、喜歡發明的孩子,到一個個奇妙想法的出現,直至“FORD”品牌的誕生;這是一位特立獨行、潔身於金錢世界中的“管理者”的內心獨白。在大工業時代,仍然堅持自由經濟,堅決批判壟斷、殖民剝削和投機主義的“最後的武士”;在赤裸裸的大商業時代,仍然堅持底線工作、低利潤經營和高效率服務的“傻瓜”;在工作已經麻木不堪、生活已經被物質和享樂腐蝕掉的年代,仍然堅持用心工作、快樂生活的“老頑童”;這是一個愛憎分明、無私付出卻又拒絕讚美的“夢想家”的真實寫照。他建立的職業學校,為數以千萬貧困的孩子提供了實踐性學習和真正工作的機會;他建立的醫院,真正體現了“服務至上,人人平等;盡職盡責,病人為先”的宗旨;他修建的鐵路,不僅改變了美國鐵路系統的糟糕狀況,而且為美國產業的健康發展樹立了標桿;他的夢想,早已成為了現實。他的人生,是無數人學習的榜樣。他的理念,有的早已得到了時間的證明,有的還等待著我們去繼續實現……他是亨利·福特。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的生活與工作:亨利福特唯一自傳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日
  • 開本:16開
  • 作者:亨利·福特
  • 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5頁
  • ISBN:9787563507115, 75635071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的生活與工作》向您介紹一位笑看風雲、功成名就的“老江湖”的心路歷程;一位特立獨行、潔身於金錢世界中的“管理者”的內心獨白;一個愛憎分明、無私付出卻又拒絕讚美的“夢想家”的真實寫照。當他來到人世時,這個世界還是馬車時代。當他離開人世時,這個世紀已經成了汽車世界。他就是亨利·福特,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

作者簡介

作者:(美)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1863—1947)世界著名的“汽車大王”。他終生致力於機械製造,用自己的發明和創造為世界做貢獻,製造人們買得起的大眾汽車,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
由亨利·福特創建的福特汽車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該公司推出的T型車和第一條流水線帶來了世界汽車工業的革命,而且T型車1500萬輛的產量至今仍然是未被打破的世界紀錄,福特也因此被譽為“給世界裝上車輪子”的人。
1999年,《財富》雜誌將亨利·福特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以表彰他為人類工業發展所做的傑出貢獻。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和拿破崙·希爾也將他推崇為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企業家。

媒體推薦

書評
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因為他的勞動而變得更加美
好。通過他對理想的追求和實現,人們將肩上的重擔交給了鋼鐵和輪子。
——美國著名詩人:埃德加·格斯特(Edgar A·Guest) 他是
我們所見到的最偉大的企業家,他不是汽車的發明人,但他是汽車工業的創
始人。他創建的汽車王國改變了我們所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創造了一個巨
大的市場,並且知道如何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
——《財富》1999年評選亨利·福特為“

圖書目錄

前 言 本書的理念是什麼?
這遠遠不止是一種商業理論,而是對能把這個世界變得更適合生活而起作用的理論。福特汽車公司的商業成功與眾不同,這一事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以人人皆知的方式證明:上述理論直到今天仍然是正確的。
第1章 最初的歲月
一旦你有了某個好的想法,就一定要集中精力把它實現,而不是到處閒逛,一路空想。一次一個想法就足夠了。我總是以這樣的方式去做事:在開始動手之前把每一個細節都計畫好。而動手操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不可能從書本上學會東西都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第2章 我所學到的商業
商業最令人吃驚的地方是,商人們往往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金錢上,只把少量的注意力關注於服務,這在我看來是違反了自然程式的。當一樁買賣完成時,廠家和顧客的關係實際上並未結束,而恰恰是剛剛開始。任何把服務放在首位的人,其出路都是非常清楚的。
第3章 踏上真正的商業之路
消費者正日漸學會怎樣購買產品——大多數人都會考慮質量,併購買同等價位中質量最好的東西。因此,如果你能夠提供給這95%的人們全面的服務,以最好的質量生產,以最低的價格出售,你將面臨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它甚至可被稱為是普遍需求。
第4章 生產與服務的秘訣
現在,我並沒有出於任何個人的理由來描述福特汽車公司發展的歷史。我沒有說:“去吧,照這樣去做。”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工商業的普遍方法並非最好的方法,我們現在到了和這種方法徹底說再見的時候。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公司邁進了非凡成功時期。
第5章 進入生產
從變化中我們能明白我們付出了遠比該付的大得多的代價,明白人們得到的工資遠比他們該得到的低得多,也明白還有多么廣闊的領域等待著人們去開發利用。福特汽車公司只是沿著這條道路走了一小段而已。
第6章 機器與人
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就應該專心致志地工作,當我們玩的時候,我們應該盡情投入地玩。如果我們有一個傳統的話,那就是:任何事情都能夠做得更好,並且永無止境,這種總是要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的壓力幾乎解決了工廠里的每一個問題。
第7章 對機器的恐懼
當你能持認真對待的態度,你就會發現大部分工作其實都是具有重複性的。我還沒有發現重複性勞動會給人造成某種傷害。最徹底的調查都沒有發現任何一個例子,說是人的頭腦由於工作而被扭曲或變麻木。工業並不是非要以人命為代價的。
第8章 工資
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問題了,因為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是靠工資生活的。他們的生活的提高——即他們的工資增長率——決定著這個國家的繁榮。作為領導者,僱主的目標應該是,比同行業的任何一家企業都能給工人更高的工資。
第9章 好企業為什麼不常有?
只是由於我們管理得太糟,所以我們才經常要忍受所謂的壞運氣。一個生產者的成功只有建立在有能力提供消費者所喜歡的物品的基礎上。那么為什麼要一籌莫展盼望著好企業呢?你要做的只是用更好的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把價格降低到購買力之下。
第10章 產品可以製造得多便宜?
我們的宗旨是降低價格,擴大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把降低價格放在了第一位。我們並不會為成本擔心,因為新的價格會使得成本有所下降。我們總是能從我們定的價格中獲得利潤,並且,就像我們並不知道工資要高到什麼程度一樣,價格要低到什麼程度我們也不知道。
第11章 金錢與商品
我並不是說一個經營企業的人對金融應該一無所知,但他最好是知道得少一點,因為如果太精通此道的話他就會想去借錢而不是想去掙錢,然後為了還所借的他就要借更多的錢,這樣他不是成了一個企業家而是成了一個耍鈔票把戲的人。為擴大生產而借錢是一回事,為彌補錯誤的管理和浪費而借錢則是另一回事。
第12章 金錢——主人還是奴僕?
我們能這樣減少人數是由於貫徹了一條規定:任何東西任何人必須有助於生產,否則就堅決清除。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了怎樣通過加速資金周轉而使我們的使用資金減少。我並不是在講述一項業績,而是要指出一個企業怎樣能從自己內部發現財源而不用去借。
第13章 為什麼會貧窮?
貧窮的根本原因,在我看來,是根源於生產和消費之間——包括工業和農業兩方面的——權力的來源和運用之間的糟糕關係。消滅貧窮不能通過個人節儉,而要通過更好的生產。“艱苦”和“節儉”的觀念已經腐朽不堪了。
第14章 拖拉機與機械化耕作
在1917年至1918年,戰爭最關鍵的時期,也就是德國人的潛水艇最忙的時候,我們跨海運送了5 000輛拖拉機,每一輛拖拉機都安全運到了。英國政府的官員們很客氣地說,要是沒有這些拖拉機的幫助,英國幾乎無法對付糧食危機。
第15章 為什麼要有慈善業?
我並不是反對仁慈之心,上帝不允許我們對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生靈冷漠無情。問題在於,我們把這一偉大的美好的動力用在了太小的目的上。在人類的幫助被系統化、組織化、商業化和職業化的那一刻,這種幫助初衷就被消除了。我們的同情心如果足以幫助人們擺脫困難的話,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應該有足夠的同情心讓他們根本就不會陷入困境之中。
第16章 鐵路
在我們這個國家,找不到一個能比鐵路更好的例子,來說明一個行業是如何背離它的服務功能的。這一點就是大多數麻煩的根源:那些懂得鐵路的人沒有被允許去管理鐵路。而把財產從那些不能提供服務的企業中抽出去,這是自然的補償之一。
第17章 一些人事及看法
沒有人在廣闊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方面能超過托馬斯·A·愛迪生……約翰·巴羅夫決不會因太老而無法改變自己的觀點,一直在生命的最後,他仍在成長……我們不應該忘記,戰爭是一個純屬製造出來的惡魔……試圖掌控世界貿易不能促進繁榮,只會促使戰爭爆發……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把一個人的頭腦填滿事實,教育在於教會他怎樣用他的頭腦去思考。
第18章 民主與工業
也許現在再沒有比“民主”用得更濫的詞了。那些大聲叫嚷著這個詞的人,其實是最不想要民主的人。我總是對那些把民主掛在嘴上的人很懷疑,我想他們是不是想建立某種專制,或者是不是要別人為他們做那些他們應該為自己做的事情。我擁護那種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給予他平等機會的民主。
第19章 我們所能期待的
我們逐漸學會了把事情的原因與結果聯繫在一起思考。實際上,我們只需要換一種觀點來看世界,就能夠把過去糟糕的制度變成未來美好的制度。我們對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且開始知道我們的世界上已經存在著生活最需要的東西。

文摘

書摘
公園街11號的小磚房裡,我有很多機會設計一輛新車並找到生
產的方法。即使能夠組織我想要的那種公司——在公司中決定因素是把
工作做好,滿足公眾的需求——很顯然,在目前這種試驗性生產方式下,我
也不可能生產出能夠以低價出售的好汽車。
每個人都清楚,一件事情第二次總是比第一次做得好。我不知道那時候
的企業為什麼沒有把這一點作為一個基本的事實看待。可能是由於廠家都急
於生產可以出售的東西,他們沒有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依訂單生產而不是
大批量生產,我想這是一種習慣,一種傳統,從很早的手工藝時代就傳下來
的。詢問100個人他們希望某一特定的物品怎樣製造,大約有80個人不知如
何回答。他們把這事留給你來決定。15個人覺得他們必須給點說法,只有5
個人真正有想法和理由。由那些不知道並且承認不知道和那些不知道卻不承
認不知道的人組成的這95個人,才是所有產品的真正市場。5個特別需要某
種東西的人,如果他們出得起價錢就能獲得所想要的。但他們這個市場很特
殊也很有限;餘下的95人中,也許有10到15個人會按東西的質量付錢;其餘
的人,他們買東西只考慮價錢,不關心質量——不過他們的人數正在日益減
少,因為消費者正日漸學會怎樣購買產品——大多數人都會考慮質量,併購
買同等價位中質量最好的東西。因此,如果你能夠提供給這95%的人們全面
的服務,以最好的質量生產,以最低的價格出售,你將面臨如此巨大的市場
需求,它甚至可被稱為是普遍需求。
標準並不存在。“標準化”這個詞很容易引起麻煩,因為它意味著在設
計、方法和日常工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僵化,生產廠家便選擇最容易製造同時
又能賣最高價格的產品。公眾並不考慮樣式也不考慮價格。大多數標準化背
後的動機是謀取最大的利潤。如果你只生產一種經濟效益巨大的東西,那么
高額的利潤將持續地流入你的工廠,接著,產量會像滾雪球一樣變得越來越
大,設備也生產得更多,而你卻不知道市場上已經充滿了這種賣不出去的東
西。雖然總有購買力存在,但購買力不會總能夠對價格的降低做出反應。同
時,如果一種商品以過高的價格出售,最後由於企業的不景氣而造成價格暴
跌,這種結果會令消費者們非常地失望,他們會認為降價只是商家玩的一套
鬼把戲,於是他們停止購買,等待著真正的降價。去年我們就經歷了很多這
樣的事情。如果與此相反,商家的生產效益馬上轉化到價格上,公眾會非常
信任他,會做出繼續購買的回應。因此,“標準化”可以被看作是一件壞事
,除非它能夠經常地降低所售商品的價格。價錢的降低(這點非常重要)是因
為生產的效益使然,而不是由於公眾需求的下降,它表明公眾對它的價錢並
不滿意。公眾將會感到奇怪怎么會需要花那么多錢。
標準化,就我理解並不是要尋找最暢銷的物品並專注於此,而是要日日
夜夜地計畫——也許要計畫好幾年。首先考慮,什麼東西最能滿足人們的需
要,然後考慮該怎樣生產它。生產的具體過程會自己形成,然後。如果我們
把生產從利潤的基礎上移到服務的基礎上,我們便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工商
業,產品的利潤也就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所有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證自明的。服務95%的群體是所有產業的邏輯
基礎,它也是群體服務自己的邏輯方式。
P26-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