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極之旅

我的南極之旅

《我的南極之旅》中輕鬆的筆調,親身的經歷,回顧了中國人建成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艱辛和自豪,也帶著我們回到上個世紀南半球風雪瀰漫的日子,領略冰天雪地的寒冷和暴風雪的肆虐,近距離觀察那裡的企鵝、海豹、南極毛海獅以及眾多禽鳥們,而且親眼目睹科學家們在波浪中、在冰原上、在廣漠的天空,探索南極奧秘的無比喜悅。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的南極之旅
  • 作者:金濤 樊洪業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596253, 7535596258
  • 外文名:My Journey to Antarctica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34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的南極之旅》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金濤,安徽黟縣人,生於1940年,高級編輯,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在中共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任教員,後在光明日報社當記者、編輯、機動記者部副主任、記者部主任,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曾是中國科協第五屆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1984~1985年,受光明日報派遣,他以特派記者身份參加我國首次南極考察,並被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授予二等功。1990~1991年,受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派遣再赴南極洲,與浙江電視台一道,參與策劃、拍攝製作科普專題片《南極與人類》。該片在世界南極科學大會播出,獲得好評,並獲廣電部授予的一等獎。1991年,獲當時中國新聞工作者最高獎——首屆“范長江新聞獎”提名榮譽。1996年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協等部委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篇暴風雪的夏天
我的夢
到南極去
地球最南端的城市
最後一個晚上
南極地名是一部探險史
前面發現了冰山
你好,喬治王島
初訪南極洲
新年之夜
鄰里之間
訪問企鵝的王國
風雪長城站
冰海探險
象島和磷蝦
挺進南極圈
別林斯高晉海的風暴
登上雷克魯斯角
喬治灣的死火山
舟中夜話
大海的禮物
崛起在冰原的長城站
載入史冊的2月20日
再見,南極洲
茫茫天涯路
第2篇重返南極
第七次中國南極考察隊
從洛杉磯到墨西哥
第14屆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
飛向白色世界
難熬的冬季
海豹來訪的驚喜
“廢物官員”的職責
追蹤太陽的人
極夜情也濃
與馬丁教授重逢
突訪各國考察站
夏至登雪山
納爾遜島的捷克站
第3篇踏上歸途
復活節島初探
夜走大溪地
悉尼訪許光健大使
懷念塔斯馬尼亞島
附錄
啊,南極洲(報告文學)
他長眠在南極冰原——紀念高欽泉
獻身海洋科學的吳寶鈴
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的新聞記者
人名索引

序言

我喜歡冬天,喜歡漫天的雪,喜歡冰雪的原野和冰雪中沉睡不醒的小湖。
如今終於來到南極,這是一個只有冬天的寒冷、孤寂的世界。
這裡動人的還是雪景,雪花一年到頭依戀著寒冷的大地。不論什麼時候,你爬上寒光凜冽的冰原,或是走向山中幽暗的谷地,或是躑躅在浪花拍岸的海灘,雪花毫不經意雕琢的風景,總是那樣令人驚喜,令人感動。下雪是十分神聖的時刻,伴著黎明和黑夜而生的雪花,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來自何方,漫天雪花像無數的小精靈在天上飛來飛去,一邊編織天幕最靈動的圖畫。它們靜靜地飛翔,從容地、不慌不忙地,仿佛要儘量延長在天空散步的時間。因為它們知道,那飄逸的、婀娜多姿的飛雪是它們的花季年華,展示了它們的青春與活力。一旦降落在地,就意味著告別浪漫的青春,寒冷將凝固它們的生命,變成亘古不化的冰川了。
多數的時候,飛雪是與暴風結伴而來,那就很少有詩意了。暴風雪是這兒的常客,它往往令人想起性格暴戾的嬌慣壞了的野小子。它是那么狂傲,不耐煩地吹著尖厲的口哨,挾裹著飛雪,從海灣掠過冰原,向著岸邊的考察站橫衝直撞而來。剎那間,天翻地覆,海起狂瀾,天地昏暗,什麼也看不見了。海中的陡崖和礁石隱而不見,躲在冰上的企鵝、海豹不見蹤影。仿佛是幾百輛蒸汽機車同時怒吼,發出震撼大地的呼嘯。暴風雪粗暴地推掇一切擋在面前的東西,不管是笨重的運輸車輛,還是屹立在冰坡上的房屋,只聽見鋼鐵的撞擊,撕裂的呻吟,痛苦的悲號,久久不息。多少個夜晚,我被暴風雪從夢中驚醒,不得不鑽出睡袋,冒著風雪搶救棲身的小帳篷。即使後來住進了堅固的考察站,但那恐怖的風聲也使人難以入睡。
可怕的南極的風雪啊!
南極的景色比起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單調,這是實情。這廣袤的大陸和許多島嶼,居然找不到一棵樹,沒有高大的喬木和叢生的灌木,也見不到鮮花和碧綠的草地。我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舉目四顧,找不到哪怕一星半點的綠色。寒冷擋住了春天的腳步啊!可是有一次,我在經常走過的山坡上,在我的腳底下,竟然發現了亮晶晶的玻璃似的冰殼,那裡一個個隔開的小空間,如同微小的玻璃溫室,充滿黃澄澄的陽光。我驚訝極了,不由得躬身屈腰,俯看著冰殼底下,裡面居然生長著南極的植物地衣,綻放著綠色,洋溢著生命的熱情,那一片冰雪似乎變成了綠茵茵的草地。在寒冷的南極,在沒有土壤的冰下,生命如此頑強地抗衡著環境的惡劣,這是多么偉大、多么迷人的風景!
我還記得,當夏天的太陽像玩瘋了的孩子半夜裡還呆在天空的“白夜”時分,我也時而坐在海邊積雪很深的高地上,向著遠方眺望。那海天相接之處,晝與夜交替的精彩表演正在拉開序幕。絢麗的雲霞和波動的海水蒙上了濃濃的睡意,似乎再也打不起精神了,可是那頑皮的太陽卻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儘管哈欠連連,卻掙扎著,跳躍著,企圖抵抗不斷襲來的睡意。這時,風停了,浪也息了,冰上的企鵝們熬不過,也垂頭縮頸停止了喧譁。終於,像是樂池中的指揮一聲令下,厚厚的紫水晶色大幕從天際垂落,掩蓋了橙黃的黃昏和紅石榴似的海水,白的冰岸、銀的雪原都沉入暮靄,漫長的白夜終於閉上眼睛睡著了。
這時,我不僅領略了黑夜征服白晝的艱難,也從這一幕光明與黑暗的天象變化,理解了生與死的交替。死亡是這般的莊嚴,這般的輝煌!在生命無可奈何地走向死亡之前,儘管心裡知道這一天這一刻是必然會來的,任何人,天王老子也好,一介草民也好,誰也休想躲過這一劫,那么就在死神降臨之前,像夏日南極的太陽一樣,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多彩多姿,活得讓人難忘吧。
《我的南極之旅》是兩次前往南極的記錄,一次是1984—1985年,一次是1990—1991年。在這些難忘的日子裡,我與參加南極考察的中國科學家們和海員們的近距離接觸,在風雪中,在風浪顛簸中,在生與死的搏鬥中和他們一起度過的那些日日夜夜,才是最值得懷念的。
本書正文分為三篇,第一篇《暴風雪的夏天》,是首次赴南極回國後應光明日報出版社之約寫成的,1986年12月出版。10多年後,湖南教育出版社彙編一套《中國科普佳作精選》,該書有幸忝列末座,於1999年再次出版。
第二篇《重返南極》和第三篇《踏上歸途》是1990—1991年前往南極的隨筆。這次,我沒有採訪任務,但也積累了不少素材,回國後除《光明日報》發表了幾篇通訊,其餘的大部分,包括“夏至登雪山”、“納爾遜島的捷克站”,以及復活節島、塔希提島(大溪地)、塔斯馬尼亞島的見聞,散見於國內多家報刊,記得有《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科幻世界》、《知識就是力量》、《科學與生活》等,但始終未能成書,有些內容多年來也未加整理。如訪問許光健大使的重要談話和乘直升機訪問喬治王島各國考察站的情形,這次是第一次披露。此外,附錄的三篇文字,也透露了中國早期南極考察史上的人與事,多少有一點史料價值。
我一直認為,新聞記者采寫的新聞是短命的、轉瞬即逝的,一旦時過境遷,記者筆下的文字也就與時俱亡了。因此,雖然大半生從事新聞採訪,接觸了一些人與事,寫過一些或長或短的文字,但我也是隨寫隨風而散,並不想去留下什麼永恆。如今中國首次南極考察已經過去27年,我聽小兒金雷說,他不久前去了長城站,當初建設的樓房不堪風雪嚴寒已成危房,我腦海中的記憶和當年的文字也愈加渺茫、模糊了。
應《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編委會之邀,我將過去采寫的有關南極的文字、照片整理出來。遵循叢書有關規定:選題內容須以作者“親歷”敘事為原則,此次重新出版,加配了圖片,刪除了《暴風雪的夏天》第五章概述南極探險史的有關內容,更換了小標題,第一章開頭部分做了一點變動,其他內容基本維持原貌。
藉此機會,向我的親人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對我去南極的理解和支持。向湖南教育出版社表示感謝,並向新華社駐智利記者劉瑞常、光明日報駐澳大利亞記者薛福康,人民日報駐阿根廷記者管彥忠以及他們的夫人,表示衷心的遲到的謝意。
2011年6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