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練琴:格拉夫曼自傳

我為什麼要練琴:格拉夫曼自傳

在這本回憶錄中,格拉夫曼用非常詼諧的筆法回憶了他的前半生:從俄國移民來的猶太家族、學習音樂的點點滴滴、走入職業生涯的曲折風波、為事業打拚的甘苦。在格拉夫曼的筆端,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樂大師有了聲音氣息,也透露了許多樂壇秘辛趣聞,讓讀者見識到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除了音樂訓練之外,對於今天所說的“人文素養”的廣泛涉獵,以及如何用全身心來體會人生,享受人生。這或許也是格拉夫曼在面對演奏生涯受到打擊時,仍能保持幽默與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基本介紹

  • 外文名:I Really Should Be Practicing
  • 書名:我為什麼要練琴:格拉夫曼自傳
  • 作者:加里·格拉夫曼 (Gary Graffman)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43137
  • 譯者:陳泠竹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8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加里·格拉夫曼是這個星球最傑出的鋼琴家之一,是當今碩果僅存的20世紀鋼琴大師,他三歲學琴,七歲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十七歲師從大師霍洛維茨,二十一歲獲得萊文特里德大獎,至今仍是唯一一位與美國六大交響樂團錄音的鋼琴演奏家。他所接觸的大師,都是古典音樂名人堂中的不朽名字,本書可謂了解古典音樂最權威的第一手資料。
加里·格拉夫曼還是一位偉大的鋼琴教育家,他執掌著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二十餘年,培養出許多傑出的鋼琴家,包括炙手可熱的郎朗、鄭慧、王羽佳、張昊辰、莉迪亞·阿蒂繆(Lydia Artymiw)等,對於想要了解如何聆聽古典音樂和有志於成為音樂家的讀者來說,作者提供了最具實用價值的指導。
除此之外,格拉夫曼又是一位東方藝術鑑賞家和收藏家,他對於人文科學的廣泛涉獵,讓人們見識到一位真正的的深厚修養,而他在面對逆境和困難時的幽默達觀,使即便是不了解音樂的普通人,也能從這本書中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加里·格拉夫曼,1928年出生,是當今碩果僅存的20世紀鋼琴大師,他在音樂教育方面的貢獻,更是影響深遠。
格拉夫曼是音樂神童,3歲學鋼琴,7歲就破格進入寇蒂斯音樂院,第一次登台就與奧曼第(Eugene Ormandy)合作,也曾拜塞金(Rudolf Serkin)、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為師。總之,格拉夫曼所接觸的音樂大師都是今天古典音樂名人堂中的不朽名字。1949年,在贏得著名的利文特里特音樂大獎之後,他就成為了古典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和精英鋼琴家中的超級明星。在此後的30年裡,他巡演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平均超過100場,在各類獨奏或協奏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史上最高難度的作品——至今他仍然是唯一與美國六大樂團(紐約、費城、波士頓、克利夫蘭、芝加哥和舊金山)一同錄音的鋼琴獨奏家。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傷,這無疑是對格雷夫曼鋼琴事業的巨大打擊,但他仍然登台,練習左手曲目(也有多位作曲家譜寫只用左手的曲目,題獻給他)。格拉夫曼從1986年接掌寇蒂斯音樂院,到2006年卸下院長職務,至今仍在該校任教。在這二十多年間,格拉夫曼調教出許多傑出的鋼琴家,包括炙手可熱的郎朗、王羽佳、張昊辰、莉迪亞·阿蒂繆(Lydia Artymiw)等。
在音樂之外,格拉夫曼還是一位中國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修習相關課程,並學習中文,也曾親自去菲律賓參與遺址挖掘,在敦煌的大漠風沙中感受亞洲藝術,而他多年積累的豐富收藏和在藝術鑑賞方面的知識儲備,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對我來說,加里·格拉夫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導師,也是最偉大的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時想法也很深刻。這不僅是一本音樂家的回憶錄而已,也告訴讀者如何讓生活充滿音樂。你讀了這本回憶錄就會知道,這是一趟每個人都會喜歡的旅程。我衷心期盼,加里對音樂人生的體驗能帶領每個人過著快樂的生活。
——郎朗
職業鋼琴家的生活有許多辛苦,練琴、旅途的波折、演出場地形形色色、鋼琴品質良莠不齊,這本書道盡一切:這是當今最偉大的鋼琴家全球旅行、演出的故事,有的讓人捧腹大笑,有的讓人會心一笑。我們三生有幸,能夠讀到這本回憶錄,而我更是感謝,有格拉夫曼為師、為友。
——王羽佳
人們總說,藝術高於生活。但從狹義的角度出發,藝術家的藝術與他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關係?藝術背後的生活總是一個謎——到底是藝術外的生活,還是生活里的藝術造就了偉大的藝術家? 這也是為何藝術家們的自傳如此吸引人們的原因了。在這本自傳中,格拉夫曼以他獨特的審美智趣和豐沛的生活經歷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鋼琴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如此, 這些點滴之間透射著“藝術家”與其“生活”深度交織的絲絲隱線才是最值得讀者流連回味的——也是我作為學生永遠領悟不盡的一堂課。
——張昊辰
要怎么形容格拉夫曼?“二十世紀美國音樂家代表人物”、“世界知名鋼琴巨擘”、“音樂教育家”、“中國藝術收藏專家”、“獨門伏特加釀造大師”、“美食品賞行家”、“旅遊考古老手”……別懷疑,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格拉夫曼。如果覺得上述形容還不夠,您手上這本自傳,又足以讓他名列“幽默作家”。
——焦元溥

名人推薦

對我來說,加里·格拉夫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導師,也是最偉大的人。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有很多有意恩的事,同時想法也很深刻。這不僅是一本音樂家的回憶錄而已,也告訴讀者如何讓生活充滿音樂。你讀了這本回憶錄就會知道,這是一趟每個人都會喜歡的旅程。我衷心期盼,加里時音樂人生的體驗能帶領每個人過著快樂的生活。
——郎朗
職業鋼琴家的生活有許多辛苦,練琴、旅途的波折、演出場地形形色色、鋼琴品質良莠不齊,這本書道盡一切:這是當今最偉大的鋼琴家全球旅行、演出的故事,有的讓人捧腹大笑,有的讓人會心一笑。我們三生有幸,能夠讀到這本回憶錄,而我更是感謝,有格拉夫曼為師、為友。
——王羽佳
在這本自傳中,格拉夫曼以他獨特的審美智趣和豐沛的生活經歷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鋼琴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如此,這些點滴之間透射著“藝術家”與其“生活”深度交織的絲絲隱線才是最值得讀者流連回味的——也是我作為學生永遠領悟不盡的一堂課。
——張昊辰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福氣老人”的奇妙人生
第一章 絕非自願
第二章 父親、母親還有尼古拉二世
第三章 曼哈頓前前後後
第四章 西端大道火藥庫
第五章 一隻馬蜂在卡內基音樂廳
第六章 尤洛克先生,你被開除了!
第七章 優美青的人生
第八章 美國麻疹或謝幕時,請微笑
第九章 攸關生死
第十章 淺談麻煩事兒
第十一章 地下室的鋼琴家
第十二章 男孩與狗
第十三章 上帝是個巴西人
第十四章 意大利麵三明治跟兩張單人床
第十五章 中國畫和朱里葉斯
第十六章 跟蹤有斑點的瑪麗蓮·夢露
第十七章 求生
第十八章 密西西比爆破
第十九章 俄羅斯餐廳里一張舒適的小桌子
第二十章 誰從新西伯利亞打電話找史坦威先生?

序言

“你一定要訪問加里!”
二○○五年十月,我在香港訪問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一聽到我還沒連絡上格拉夫曼,他居然比我還著急,當下就撥了電話,非得要我立刻排時間訪問這位鋼琴名家。“相信我,加里絕對會是你遇過最精采的人!”
可惜陰錯陽差,要到二○○九年八月,我才真正有機會測試阿胥肯納吉所言虛實;而格拉夫曼,我只能說,我終於能夠了解阿胥肯納吉的熱心與讚嘆——加里,你實在太酷了!
要怎么形容格拉夫曼?“二十世紀美國音樂家代表人物”、“世界知名鋼琴巨擘”、“音樂教育家”、“中國藝術收藏專家”、“獨門伏特加釀造大師”(《紐約時報》曾專文報導)、“美食品賞行家”、“旅遊考古老手”……別懷疑,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格拉夫曼。如果覺得上述形容還不夠,您手上這本自傳,又足以讓他名列“幽默作家”。
只是對我而言,無論格拉夫曼何其多才多藝,世人又如何用盡言語描繪,“福氣老人”,大概才是對加里最貼切的形容。
就結果而論,格拉夫曼還真是一生好運。不但機會無數,更有說不完的奇遇妙事。不管局勢看來多艱險,情況何其不樂觀,格拉夫曼總能化險為夷,甚至還能從中得到好處。他朋友就曾形容,就算格拉夫曼跌進廁所,“馬桶也能開出花來!”
別說其他,光是格拉夫曼在紐約的家,就是有福之人才能居住。那是超過一百二十五年的美麗老公寓,格局古雅,有錢也買不到的稀世珍寶。但更驚人的是格拉夫曼的起居布置——那簡直是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東方藝術分館,書畫雕塑、人像石刻,各朝各代的經典文物在他家客廳燦然齊備。在西方世界尚未開始欣賞中國藝術的一九五○年代,自幼著迷於此的格拉夫曼卻藉旅行演奏之便,就已在歐美藝術市場辛勤蒐集,終成今日價值連城的經典收藏。付出國產車的價錢,買到的卻是賓士甚至勞斯萊斯,這等境遇又怎不讓人羨慕?
然而,雖然藏品五花八門,這些東方文物和歐式家具與美制鋼琴卻又相得益彰,彼此混搭不見絲毫扞格:這又是更高一層的學問了。豐富卻非奢華,大氣而不炫耀,格拉夫曼家如其人,在絕佳品位中淡定流露深厚素養,又滿是樸實自然的溫暖深情,這絕非單純“幸運”所能形容。
是的,格拉夫曼雖然好運,但他從來沒有浪費上天給他的祝福。除了福氣,更是修養,才能成就如此獨特非凡的藝術大師。不說別的,光是這本自傳沒有記載,發生在格拉夫曼自己身上的故事,就是面對人生變局最好的回響。
有天,格拉夫曼練習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發現有個地方怎么練都彈不好,手指到了那邊就不聽使喚,永遠彈錯音。格拉夫曼自知有異,和朋友請教,大家卻笑說:“你以為只有你會彈錯音嗎?”
包括格拉夫曼自己,沒有人料到,那兩隻手指是“肌張力不全症”。從手指到右手,神經傳導路線的改變,讓鋼琴家竟無法控制,最後只能放棄演奏。
一般人遇到如此狀況(好吧,這裡的“一般人”,是指每年演奏約一百場,世界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人生由彩色變黑白,幾乎無法繼續正常生活。但格拉夫曼卻不這樣想。當手指失去控制,他擔心的不是演奏事業,而是這是否只是致命惡疾的前兆。畢竟音樂界就有大提琴家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這樣令人錯愕心碎的例子,任誰都不想經歷她所遭遇的一切。
這永遠樂觀、永遠看人生光明面的鋼琴家,知道症狀只在手指,不會蔓延到全身之後,也就再也不擔心:“我沒有放棄演奏,只是改彈左手而已。我過了二十多年每季演出一百場的生活,現在變成一年只有二十五場,也是樂得輕鬆。”
自繁忙演奏邀約空出的時間,格拉夫曼可真活得開心無比。他始終沒有忘記鋼琴家的本分,仍然日日勤學苦練:勤學展現在他對左手樂曲的努力開發,不但演奏許多為人遺忘的重量巨作,如艱深異常的康果爾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左手鋼琴協奏曲》,更影響當代作曲家為他譜寫新作,進一步豐富左手曲目;苦練則表現在他始終卓越出群的演奏技巧,其音色之厚實溫潤且色彩繽紛,更是鋼琴界最迷人優雅的傳奇典範。
然而,一如所有偉大音樂家,格拉夫曼的人生不會只有音樂。熱愛亞洲藝術的他,手傷後興致勃勃地到哥倫比亞大學修習相關碩士,還開始學中文,不但從此能深入了解他多年累積的豐富收藏,更讓自己成為品味學養俱足的文物鑑賞家。學識加上熱忱,演奏會少了,格拉夫曼依然跑遍世界,跟著博物館團隊一起在世界各地考古。光聽他說如何在菲律賓挖掘遺址,或在大漠風沙中仰望敦煌傳奇,就足以令人目瞪口呆。當他手傷訊息傳出,母校寇蒂斯音樂學院更馬上邀他擔任鋼琴教授,速度之快連格拉夫曼都感到訝異。“後來學校告訴我,他們就怕慢邀,怕我被茱利亞音樂院搶走!”好人緣的格拉夫曼最後不只擔任鋼琴教授,更成為寇蒂斯音樂學院院長。這位善心過頭的老好人,永遠看學生優點,永遠說學生好話。不只他自己的學生,連所有寇蒂斯學生和校友,格拉夫曼也是永遠稱讚鼓勵,真像老爺爺面對他心愛的大家庭。
但格拉夫曼不只是動動嘴皮而已。他和夫人娜歐米——頭腦冰雪聰明、說話銳利幽默、文筆生動詼諧、廚藝高深莫測、繪畫莫測高深的神奇女性——可是真真實實為學生無私付出所有關愛照顧。有次我和格拉夫曼一起欣賞王羽佳和費城交響的演奏,光是看著樂團出場,他就滿臉喜悅:“你知道嗎?費城交響樂手幾乎都是寇蒂斯校友,而樂團裡面,大概三分之二是我簽的畢業證書。”而若非親眼所見,也真的很難想像樂手在後台見到格拉夫曼,是多么開心地喊著“真高興見到您,格拉夫曼先生!”,然後給福氣老人院長一個甜甜、大大的擁抱,好像他們從未離開學校。
即使沒有王羽佳技驚四座,讓全場聽眾起立致敬的普羅高菲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光看到如此溫馨感人的後台情景,就值得整場音樂會。
如此溫暖,其實也是格拉夫曼一生寫照。雖然見多識廣,閱歷鮮有人及,在這本妙語如珠、熱情而滔滔不絕的自傳里,格拉夫曼永遠調侃自己,永遠不吝分享他的糗事,也永遠說別人的優點長處。透過他現身說法,我們看到以往鋼琴家如何嚴格要求自己、如何謙虛好學;指揮大師如何提攜後進、又如何疾言厲色;更有同輩鋼琴家之間,那既辯論又合作,互相扶持幫助,在演奏與藝術里一起精益求精的心路歷程。若他不說,誰能想像在那缺乏好琴,史坦威公司得運送優良樂器供簽約鋼琴名家使用的時代,格拉夫曼和佛萊雪(Leon Fleisher)等知心好友,大家竟會協調照應,讓彼此在重要演出場合都能彈到好琴?如果再對照佛萊雪最近出的自傳《我的九條命》(My Nine Lives: A Memoir of Many Careers in Music),對他們這群好友交情的描述,不能不感嘆,那充滿友誼與溫情,懂得學習、努力上進,卻也能品味生活、享受藝術的美好年代,已經離我們好遠好遠。
或許,這也正是格拉夫曼這本自傳,所能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出生在紐約,成長在紐約,一輩子住在紐約的格拉夫曼,的確滿是老紐約人的機智、見識與智慧。吸收了整個城市的絕代風華,溫柔敦厚的個性卻使他成為去除尖酸的伍迪艾倫——或者更如他自己精心釀造,以胡椒、生薑入味卻甘甜爽喉的伏特加,在演奏、教學、藝術中越陳越香,散發無與倫比的芬芳。
即使永遠學不到他的優雅品味與深厚修養,打開書頁,至少我們能從文字中見證傳奇大師的人生,一同品嘗“福氣老人”的醉人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