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來到現在:商業、技術與金融趣史

我們如何來到現在:商業、技術與金融趣史

《我們如何來到現在:商業、技術與金融趣史》是2011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迪·凱斯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們如何來到現在:商業、技術與金融趣史
  • 作者:安迪·凱斯勒 
  • 譯者:尹增明、孟楊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頁數:21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7111318846,978711131884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只有創新的技術,卻沒有資金支持,只能貢獻泡沫:空有資金,卻沒有技術可供投資。我們會原地踏步;既有資金又有技術,但找不到持續贏利的商業模式。我們就不會走到現在。一切還得從工業革命說起,因為從那時候起,我們就踏上了來到今日世界的旅程。稅收如何促成了計算機的興起?瓦特的蒸汽機怎樣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脫穎而出?
鐵達尼號撞擊冰山前有37秒時間轉向,可當時的技術為何辦不到?牛頓拋售2萬英鎊股票的速度比一顆蘋果從樹上落下的速度還要快。伊莉莎白一世對股市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南海泡沫破裂的250年以後。整個歐洲的風險投資業都不怎么發達。從愛迪生電氣公司變成通用電氣公司。它是如何利用技術獲利的?英國原本比美國更有希望發展計算機,卻為何功虧一簣?

編輯推薦

《我們如何來到現在:商業、技術與金融趣史》獻給:計算機從業者,科技創業者,風險投資者,財富創造者,對人類進步感興趣的所有讀者,時間教會了賴以生存的5個簡單信條。1.較低的價格才能驅動財富。2.智慧型已經脫離了網路的邊緣。3.橫向要優於縱向。4.資本會四處分散以尋求最高回報。5.軍事可以促進商業的發展,反之亦然。
一個從科網泡沫中賺錢卻又全身而退的傳奇人物,告訴你科技與資本的互動之路。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安迪·凱斯勒(Andy Kessler) 譯者:尹增明 孟楊
安迫·凱斯勒(Andy Kessler),1980年,安迪·凱斯勒畢業於康奈爾大學電子工程系。他先在貝爾實驗室擔任了5年的晶片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之後加入華爾街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師。很快,他因發現科技趨勢而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明星分析師”。
後來,他擔任了風險投資基金經理,創立了對沖基金Velocity Capital Management。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安迪因為成功地抓住科技股的大趨勢而迅速地把1000萬美元的基金變成了10億美元。而在科技股崩潰前,他又將資金歸還給投資者,最終全身而退,成為華爾街的奇蹟。
作為華爾街傳奇投資者和暢銷書作家,凱斯勒著有《華爾街的肉》、《操縱金錢》、《我們如何來到現在》。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引言
邏輯與存儲
第1章
從火炮到蒸汽
紡織業
靜電
彈性運輸、海運和鐵路
第2章
早期資本市場
資助英國貿易
資本市場和資本泡沫
傻瓜的黃金
第3章
計算所需的構件
通信
發電
第4章
彈道學、編碼和炸彈
電晶體、積體電路和供應比例
軟體與網路
全球定位系統
第5章
現代資本市場
現代的黃金
華爾街商業
保險業
現代股票市場

序言

一切都始於工業革命,這是原書的第一句話。對於我來說,計算機的入門是從父親工廠里的那台386電腦開始的。由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這個可以按照自己想法進行操作的小盒子。而那個小盒子最先開始吸引我的,自然是遊戲了。而我所知道的第一個軟體公司,不是微軟公司,而是一個叫“軟體世界”的公司,因為那時候我已經沉迷於它所生產的DOS遊戲《三國演義》。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公司的真正名字是智冠。事實上,和作者一樣,對於一個國中生來說,還有什麼能比遊戲更有樂趣呢?當然也鬧過一些笑話,比如大人們都是要在電腦裡面裝東西,需要“拷”的,而我一直在想,這個“考”有多難呀,要是考不過怎么辦?是計算機出題目,答對以後它就裝起來了嗎?
長大後,軟體行業也成了我的職業,而我也逐漸由程式設計師,編碼人員,項目管理人員,需求分析人員慢慢走到了系統分析師。奇怪的是,我沒有做過測試人員,但我總能挑出一些軟體方面的毛病。而在今天,我更樂於稱自己為文檔編寫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