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慶龍

成慶龍

成慶龍(1898.3.29—1932.9),黃縣西成家村(今龍口經濟開發區廟張村)人,原名成元佐,曾用名成長奎,系家中長子。其父成培蓉先後在馬亭公學、黃縣第一育英學堂教書,且精通醫道。1932年任東北抗日救國軍騎兵第四路軍司令,同年9月遭日寇包圍,突圍未成,英勇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慶龍
  • 出生地:山東省龍口市龍港街道
  • 出生日期:1898年3月29日
  • 逝世日期:1932年9月
  • 原名:成元佐
  • 職務:東北抗日救國軍騎兵第四路軍司令
生平,主要事跡,後世紀念,

生平

成慶龍(1898~1932),龍口市龍港街道廟溝西成家人,吉林國民救國軍(東北義勇軍)第二路總指揮。成慶龍1898年3月29日出生,原名成元佐,曾用名成長奎,系家中長子。其父成培蓉先後在馬亭公學、育英學堂教書,且精通醫道,曾任馬亭鄉十三村會首。
1915年中學畢業後,成慶龍前往東北謀生,先後在黑龍江省奇克縣某商號、哈爾濱永遠石印局任店員、畫圖技工。後義憤於日、俄帝國主義國家蹂躪東北而入伍從軍,歷任東北軍駐綏芬河稽查處稽查員、直魯聯軍任迫擊炮營營長等職。從軍期間,成慶龍見舊軍隊爭權奪利自相踐踏,而置外辱於不顧,把民眾推向水深火熱,深感報國無門,遂毅然離職,在奉天(瀋陽)以繪畫為生。

主要事跡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成慶龍對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痛心疾首,決心聯絡愛國志士,組織抗日隊伍抗擊日寇。成慶龍變賣了自己的畫作作為經費,與好友吳蔭軒一起聯絡有民族心愛國志向的同事和舊部,起兵抗日,又招服了法庫、彰武、黑山、新民等縣的民眾首領和“大刀會”、“紅槍會”等綠林好漢,一些不甘為亡國奴的窮苦百姓也紛紛趕來參加,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直至下屬八個支隊、騎兵二萬餘人。
1931年9月,東北愛國人士在北平組織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民眾抗日後援會。
1932年三四月間,成慶龍騎馬來到北平,向朱慶瀾將軍和後援會領導人梁德堂(梁元善)匯報了組織抗日武裝抗擊日寇的情況,得到他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將所部抗日救國軍隊伍編為吉林國民救國軍王德林部第十二路軍,委任成慶龍為總指揮,後又編為東北抗日救國軍騎兵第四路軍,成慶龍任司令。
成慶龍所部活動面較廣,駐地在奉吉交界處,一度還在蒙邊地區活動,但離王德林的總部甚遠,有一定程度的獨立作戰性質。救國軍總部給予的任務是負責打通遼西與熱河方面的路線。
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成慶龍面對兵力處於優勢的敵寇,英勇無畏,智謀雙全;治軍紀律嚴明,作戰十分勇猛,每次戰鬥均身先士卒,為全軍做出表率;與遼吉義勇軍配合密切,屢獲戰績。
1932年9月12日的 《大公報》第三版以《救國軍成慶龍等抗日經過——一月大小十五戰》為題,給予了詳細報導:僅七至八月間,先後攻克營口,進取黑山、饒陽河車站、北鎮縣、通遼、彰縣等地,焚毀日軍皇姑屯彈藥庫,破壞青堆子、白旗堡、溝幫子鐵路,炸毀橋樑等,共擊斃日軍四百七十餘名,炸毀橋樑三座,破壞鐵路百餘里,擊毀日軍裝甲車三輛,繳獲步槍567枝、機關槍一部、手榴彈48顆、輕機槍5架、迫擊炮17門、山炮2門、炮彈78顆、手槍29枝、機關炮6架。
1932年9月,成慶龍帶隨員去吉林抗日義勇軍司令部聯繫作戰任務,在返回部隊途中被漢奸告密,行至長春大荒地屯子時遭日寇包圍,突圍未成,9月16日成慶龍及全部隨行人員全部英勇犧牲,年僅三十五歲。

後世紀念

1987年12月2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1985)優41號檔案規定,追認成慶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