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社區

成山社區

成山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北部偏東,社區總面積3.92平方公里,總戶數2058戶,總人口5080人,總勞力2900人,已就業2600人。全社區下轄成村、山西村、羅墟村、高崗村、彭村、潭壙村、溝西村等7個自然村6個居民小組(羅墟、成東、成西、山西、欣榮苑、碧華苑)。社區駐地天印大道1255號成山公寓,距秣陵集鎮18公里。成山社區是由原成山社區、共和社區於2007年3月合併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山社區
  • 外文名:Chengshan community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
  • 行政級別:市轄區
基本信息,農業發展,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東與陵里社區相鄰,南至江寧科學園善鑒路一弘景大道,西以天印大道與科苑社區相望,北與東山街道接壤。社區境內天元東路貫穿東西,南京捷運一號線也將於2009年沿天元東路建成通車。社區南距祿口機場30公里,北距江寧區政府駐地東山鎮2公里。1958年9月成立東山人民公社時,分別改成山高級社、共和高級社為同名大隊。1983年,成山大隊、共和大隊改設為成山村委會、共和村委會。2004年6月方山街道成立,將成山村、共和村分別改稱為成山社區、共和社區。2006年3月方山街道與秣陵街道合併,成山社區、共和社區屬秣陵街道。被評為南京市老年活動示範中心。2004年以來,成山社區先後被評為南京市示範社區、南京市民主與法治社區、南京市綠色人居環境社區、江蘇省民主與法治社區、江蘇省綠色社區、南京市衛生社區、南京市計生示範社區、南京科普文明社區、南京市青年文明社區。
成山社區

農業發展

社區多為丘陵山崗田,少數分布於玉帶圩內,易澇易旱。民國時大多農戶以幫工、租田為生。加上水旱天災水利失修,畝產不到150公斤。原共和鄉27戶地主占有土地1119畝,人均12.8畝,農民長期肩負“重租、苦役、高利”負擔。新中國成立後,為根治水患,1956年冬動工開挖共和撇洪溝。東起戴家塘,經王家渡、潭塘、溝西、山西,把山洪引至橋頭閘入河。1957年冬又進行撇洪溝改造,將工程上移,經公路西,繞山邊,再經紅楊樹、陳家山流入秦淮河。1964年冬,全線進行整修,一般山洪基本解決。1967年7月大雨,河水上漲,山洪勢猛,撇洪受阻,沿線的紅楊樹、王塘、潭東三處決口。1974年,全鄉會戰,清深溝底,加固溝堤,沿線五處改道上行,全長5750米,累計完成土方20餘萬方,撇洪4.3平方公里,5000畝糧田免受內澇。1972年起,又開挖從玉帶圩電站到成山的山西村排灌溝(簡稱新河),全長3470米,口寬20米,完成土石方17萬方。1961-1980年,兩村先後建設轉灣塘、山西二道站、王家渡、山西、過望5個電站,電力灌溉面積達3600畝。社區副業生產有悠久傳統。1966年、1972年先後成立共和林業隊、成山林業隊,主要生產茶葉、水蜜桃、梨。1986年成山開挖精養魚池100多畝,魚類品種繁多。工業生產起步後發展迅速。1975年由南京下放知青牽線廠隊掛鈎,辦起成山煉油廠,共和電訊廠,當年產值2.8萬元,獲利5000元。後又創辦共和噴漆廠、注塑廠、成山石粉廠等。
成山社區

社會事業

成山社區教育事業發展較早。清末民國初,成村、羅墟村開始設立私塾。孫家旺先生1888年(光緒14年)辦起成山私塾,時間長達40年,深受附近民眾敬重。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原成山、共和村即辦有完小。1994年先後建成三層教學大樓。2001年開始拆遷,學生轉到科學園國小讀書。2006年9月轉入天景山國小、天景山中學讀書。2004年起,在成山公寓和欣榮苑各建一所幼稚園,方便居民子女就近入園。農村衛生保健事業法杖較快到2006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4200人。村衛生服務站初創於1969年,二村共配有4名赤腳醫生。1982年改為行政村衛生室,堅持集體辦醫方向,實行防治結合,內部管理實行責任制,服務民眾,方便民眾。2004年7月,兩村衛生室合併成立衛生服務站,共有醫生4人。服務周到及時,收費合理,對常見病有醫療經驗,很受居民歡迎。2004年起,成山村拆遷戶全部入住復建小區成山公寓,成山公寓有住房66幢2412套,共和村拆遷戶分別入住天景山公寓的欣榮苑和碧華苑。有住房1406套。社區內環境優美,芳草青青、綠樹成林。實施配套齊全,有幼稚園、菜場、超市、老年文體活動中心、健身廣場、衛生服務站、警務室、勞動力就業保障室、物業公司等。
成山社區

地圖信息

地址:南京市江寧區天印大道1255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