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九課)

成功(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九課)

《成功》是季羨林收錄在《季羨林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談論季羨林先生成功的心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功
  • 作者:季羨林
  • 選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國卷》
  • 中心思想:分析成功
作者簡介,文章欣賞,原文,注釋,課文段解,中心思想,寫法分析,難點分析,補充,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山東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中文名:
季羨林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臨清
出生日期:
1911年8月2日
逝世日期:
2009年7月11日
職業:
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代表作品: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牛棚雜憶》等

文章欣賞

原文

成功(1)
什麼叫成功?順手拿過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上面寫道:“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言簡意賅,明白至極。
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複雜,紛紜混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
我在這裡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天才是個稀見現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棄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一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得太煩瑣,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羨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對於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
至於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讚揚。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韓文公(2)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2)”,更為讀書人所嚮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在這裡,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4)。”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靜安(5)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6)。’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7)。’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8)’。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注釋

(1)選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國卷》(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2)韓文公:即唐代韓愈,文公是他的諡號。
(3)焚膏油以繼晷(guǐ),恆兀兀以窮年:語出韓愈的《進學解》。膏油,指燈燭。晷,日影,日光。恆,經常。兀兀,勤苦不懈的樣子。窮年,全年,一年到頭。
(4)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語出《進學解》。嬉,遊樂、遊玩。隨,不經意,隨便。
(5)王靜安(1877-1927):即王國維,字靜安,浙江海寧人。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
(6)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的詞《蝶戀花》。
(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的詞《鳳棲梧》。衣帶漸寬,意思是人逐漸消瘦。
(8)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辛棄疾的詞《青玉案》。闌珊,稀疏、零落。

課文段解

段解:第一部分第一層:藉助詞典,詮(quán)釋“成功”,由此進入話題,這是論說文常用的手法。
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複雜②,紛紜混③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④,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句解:既然無法界定“預期”,作者只能憑藉自己的經驗去談。〕
我在這裡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⑤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句解:既然是大題小作,就可以擇其要點而做。〕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段解:第一部分第二層:順便說“預期”,提出“成功”的公式。這個公式是作者七八十年的治學經驗。
第一部分(1~4段),作者“大題小作”,談他對成功的理解,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表達。
“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天才是個稀見現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棄⑥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一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得太煩瑣⑦,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段解:解釋將“天才”改為“天資”的原因並說明成功的公式雖然簡單化,但是清楚明了。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⑧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至今不解。〔句解:說“至今不解”是客氣,並非是說自己孤陋,而是不屑於提那種荒謬,這是諷刺說法。〕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⑨不稀見,我除了羨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⑩。對於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句解:這裡所說的“自己”,是指“每個人”,作者主張每個人都要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的天資,不要過高估計自己。〕
段解:分析成功公式中“天資”問題。作者的態度是承認有天資,但不能過高估計天資。這也照應了“成功”內涵中“預期”的含義。對自己的估計客觀,“預期”才有可能客觀,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目的。
至於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讚揚。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嚮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句解: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公理,無須論證了〕。
段解:分析成功公式中“勤奮”條件。作者肯定勤奮的作用,並認為即使天資高,不勤奮也無用。
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句解:這是謙虛說法,作者在說“成功”,但是不以成功者自居,這樣來闡述一個公式,更能顯示出是一種基本規律。〕
段解:分析成功公式“機遇”的條件,作者針對機遇往往為人所忽視,指出要正視它的存在,而且以實例為證指出其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層(5~8段),具體分析成功公式中的“天資”“勤奮”“機遇”三個條件。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在這裡,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文公。他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兩句話是大家都熟悉的。
段解:作者認為人無力決定“天資”,而機遇也無法預期,人在這兩個方面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並引用韓愈的話加以佐證。
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句解:作者對王靜安的成功之道的議論有所保留。〕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句解:篇末強化論點。〕
段解:作者引用並分析王國維的經典比喻,來說明勤奮是成功之道。作者基本贊成王國維的“預期→勤奮→成功”的成功之道,抓住王國維“三種境界”中最重要一條“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醒人們,必須以勤奮的精神去做學問或幹事業。
第二部分第二層(9~10段),強調勤奮是最基本的條件,希望人們能以勤奮的精神治學工作,走向成功。
第二部分(5~10段),指出勤奮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中心思想

文章以個人經歷說道理,分析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指出無論是做學問或是幹事業,都不能依賴天資和機遇,只有通過勤奮,才能走向成功。

寫法分析

作者有獨特的見解。文章談的是常見話題,作為一位過來人談成功之道,本文貴在有獨特見解。人們對“成功”的認識會有所不同,也會有獨特的體會。作者並不囿於前人的論述。韓愈和王國維都是偉大的學者,他們對成功之道,都強調了勤奮這一決定因素;本文作者積累了自己成功的經驗,從個人角度試圖更全面地探索成功之道,在強調勤奮的前提下,也提醒讀者注意正確地評估個人天資,不作過高預期,注意不失機遇。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認識提供給讀者參考,有助於讀者全面地思考這一問題。
本文大題小做,要言不煩。如果全面系統地論述成功之道,寫成洋洋數卷也未必能說清,要想在一篇文章中說清這個問題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擇其要點,寫出最有價值的認識。
闡述觀點,分析問題,重要的是讓別人了解並接受自己的觀點,議論的風格可以不盡相同。本文用的是“談話式”。作者寫作本文時,已近九十高齡,本文是一個“過來人”寫給比他年輕的人看的,是一位學養高的前輩對後輩的諄諄教誨。作者是德高望重的學界泰斗,他一生的治學經歷,對後人很有啟發,然而他不會傲慢、教訓人,不屑賣弄吹噓,不肯說假話,在把自己的心得告訴讀者時,語重心長,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親切自然。
論述問題用談話的方式,卻並不隨便。如關於文章的主旨,說“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在諷刺文革中“天才批天才”時,說“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我)至今不解”;談到一些人自我感覺過好,則說“對於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在說到機遇的重要時,說“如果清華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在這個樣子”;認為“三種境界說”有不足,則說“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等等。舉重若輕,從容不迫,分寸感很強。

難點分析

(1)作者關於“機遇”的解說。
留德10年,是作者一生治學的重要階段。作者在這裡所表達的意思,並非僅僅指類似留學的機遇,而是指一切可能對人生產生影響的機會,認為人要把握住有利於發展的機會。
(2)對“三種境界說”,作者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說的,將第一境界解釋為“預期”,也可以簡而言之,稱之為“立志”;第二境界從文字的意思看,是寫追求,作者解釋為“勤奮”,也是準確的;第三種境界是說成功,本意中也包含“真理往往就在自己的身邊”“只有在寂寞中奮鬥,才有可能成功”的意思。
(3)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
有關“天資”的解說,學生有可能產生誤解。作者在這裡僅僅是認同“人與人有天賦的差異”的觀點,並沒有把它作為成功的先決條件。人與人生活的文化環境不同,性格不同,受到的精神薰染也不盡一樣,因而在理解與感悟能力方面存在差異,這是客觀事實。作者自小生活在農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並沒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如果他“認命”“順乎天意”,那就不會走治學的路。作者在下一段中又說“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表明了他的態度。
(4)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發生過關於“天才”的一場爭論,並上演為一幕政治鬧劇。林彪在20世紀60年代,懷著個人目的,稱毛澤東“天才地創造性地繼承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鼓吹學習毛澤東著作“立竿見影”“一句頂一萬句”,實際上是吹噓自己是天才。起先毛澤東默認了這種提法,到了1970年廬山會議前後,毛澤東發現林彪的野心,開始組織批判“天才論”。
(5)補充詞語注釋。
①囊螢、映雪:據說晉朝車胤,幼時家境貧寒,無錢買油點燈讀書,於是他夏夜捉螢火蟲放入布袋,憑著螢火蟲發出的亮光讀書。後博學多通。晉代孫康,好學而家貧,於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
②懸樑、刺股:懸樑,西漢人孫敬,好學,讀書至夜不息。為不使自己瞌睡,用繩系住自己的髮髻,懸於屋樑,堅持多年,後終成—代名儒。刺股,戰國時辯士蘇秦遊說秦王失敗後,發憤讀書,日夜不息。疲憊欲睡之際,以錐刺自己的大腿,驅除睡意,勤奮學習。
③《進學解》:唐代韓愈的名篇。是韓愈散文中別具一格的作品。文章採用主客問難的賦體形式,假借國子博士與學生之間就勤學成才、必有所用的問題展開一場問難,揭露朝廷不辨賢愚、壓抑人才的事實,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文章幽默含蓄,妙趣橫生,其中的一些話後來成為成語。

補充

蝶戀花(一為《鵲踏枝》)
晏 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蝶戀花(一作《鳳棲梧》)
柳 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