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世瑄

成世瑄

字師薜,號蘭生,貴州石阡人

自幼聰敏,勤學上進。

基本介紹

  • 本名:成世瑄
  • 別稱:成蘭生
  • 字號:師薜
    蘭生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仡佬族
  • 出生地貴州石阡
  • 出生時間:1790
  • 去世時間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十八日
  • 主要作品:西湖鏡影圖(書法畫冊)
  • 主要成就:官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作品,人物評價,後世紀念,軼事典故,成氏墓群,

人物生平

成世瑄(1790~1842),字師薜,號琨圃,亦號蘭生,貴州石阡府人。成世瑄是石阡三傑之一,亦稱石阡三先生,指成世瑄、徐培深、張海瀾三人。三人同在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中進士,成為石阡近200年來的美談。
清乾隆庚戊年(1790年)5月初7日生於貴州省石阡縣下屯(尊聖屯)一書香之家。祖父成人為乾隆十年乙丑科進士,官江西知縣,其父為思南府貢生。
步入仕途
嘉慶九年(1804年)府試第一名,院試考取生員,旋補廩生。嘉慶十八年(1813年)選拔貢並鄉試中舉人,師從郭尚先。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赴京會試,中二甲第65名進士賜進士出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授翰林院編修,又供職司空署。公餘常向郭太僕請教書法,書藝大進。
嘉慶丁丑科進士名錄嘉慶丁丑科進士名錄
道光元年武英殿修書處總纂,道光二年分校順天秋闈,四年充武英殿提調。道光五年京朝考績列一等,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侯用,次年浙江德清出事,大小官員受責,因而成世瑄在翰林院及部科衙門保舉發浙江補缺,即任浙江衢州知府,九月任湖州知府,道光七年調任杭州知府(署)兼署浙江督糧道,欽命江南十府督糧道,治杭4載,殫精竭慮,小大畢舉,弊絕風清。道光十年,遷杭嘉湖道總督,朝庭擬派世瑄任台灣道,不意其父歿於杭州,循禮守喪3年,遂作罷論。當他護送父親的靈柩離開杭州回鄉時,士民焚香奠酒在道路兩旁伏拜。目擊者稱羨說,這是杭州人愛戴定國魏太守以後僅見。
孝滿,清宣宗先後在圓明園勤政殿7次召見,仔細詢問了在浙任職情況夸其:“朕之知爾,非由外省大吏保舉,亦不關在廷薦揚,朕蓋得之浙紳之謳思。從前原謂爾大有作為,果不謬。”七天后即任命為甘肅寧夏府知府,一年後遷蘭州知府(署),兼署蘭州道,道光十六年到十七年任江(蘇)、安(徽)糧儲道,十七年改河南按察使,其間平反冤獄200餘起,多次受到道光皇帝褒揚,道光十九年署河南布政使。道光二十年,任江寧(今南京)布政使司,庚子科監臨院,二十一年同江寧將軍布勒亨代考試武闈鄉試。值鴉片戰爭,英軍進攻定海,兩江總督裕謙陣亡,成世瑄護理兩江總督。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英帝國主義侵略吳鬆口和鎮江等地、成世瑄力主抗英,積極組織抗英鬥爭。因軍務緊急,用度浩繁,又遇江淮洪水泛濫,災民無數,須籌措賑餉諸事,紛至沓來,數日之間,每天咯血數次,仍不敢偷安調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十八日,力盡身頹,憂勞卒於任所。
成方伯坊墓誌成方伯坊墓誌

主要功績

道光二十年(1840年),成世瑄被任命為江寧(今南京)布政使司,6月,鴉片戰爭爆發,沿海戰事十分緊張。第二年9月,英軍進犯浙江,提督餘步雲見英軍武器精良、火力威猛,不戰而逃。兩江總督裕謙因裝備落後又無後援,在水戰中失利而投河自盡,於是兩江總督之職便由世瑄代理; 由於戰事吃緊,10月18日,道光帝任命其侄兒奕經為大將軍,侍郎文蔚蒙古副都統特依順為參贊大臣,牛鑒為兩江總督,調集內地數省軍隊前住浙江處理軍務(見中國近代史叢書《鴉片戰爭》)。奕經一夥從北京至浙江一路遊山玩水,成天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根本不問軍務。
次年1月,奕經一日做了一夢,夢見洋人紛紛上船外逃,便聽信他人圓夢,坐等夢幻勝利;3月8日,奕經分兵三路企圖同時收復寧波、鎮海、定海,當下有人建議“對付洋槍洋炮要爭取用火攻取勝,才能大刀、長矛的最大作用。而奕經認為上天會賜與他夢中的勝利,沒有採納火攻的建議,結果雙方一交戰,清軍一觸及潰。牛監(兩江總督)此次目睹了交戰場面,怕再戰丟命,便假託有病向道光帝請假。於是道光帝便授命成世瑄署理兩江總督。清軍大敗後,英軍包圍了鎮江,直逼江寧(南京)成世瑄此次實屬受命於危難之中。而奕經戰敗後,仍然成天吃喝玩樂,不以軍事為先,當朝廷過問時,他便隔三差五向成世瑄催索兵勇、軍餉、船隻、炮械等軍需,還不時動以危詞恫嚇。
時局日漸殘酷,成世瑄已做好以身許國的準備。他派人把家小送回貴州石阡老家,準備隻身一人留在任署理兩江總督事務與江寧共存亡。然而,其母太夫人執意不回貴州老家,而要留在江寧陪伴兒子成世瑄堅守盡職。成世瑄的母親雖是貴州鄉間的一農村婦女,而國難當頭時,又能如此深明大義,其言行舉止,為後人敬仰!
在成世瑄署理兩江總督期間,仍事必躬親,日理萬機。除了要應戰時急需的招募兵勇、製造戰船、炮火、調集軍餉外,又逢江淮水災,數以萬計的災民湧進江寧亦需安撫。諸事紛至沓來,成世瑄積勞成疾,數月之間咯血數次。儘管如此,他仍以國事為先不敢偷安,終因力盡身頹、咯血數升不止,於1842年5月26日病逝任上,時年52歲。

個人作品

將軍岩
清·石阡進士成世瑄
岩高路更高,上岩不循麓。
一徑躡其天,梯接可容足。
玲瓏百尺樓,中有道人宿。
道人橫天趣,賭酒能餐肉。
岩下南來客,驚望浮圖矗。
雲扉不可到,猶疑仙人屋。
梁章鉅《楹聯叢話》成蘭生(世瑄)守杭州時廳事聯。
上聯:湖山在目,玉局曾來,又七百年於茲矣;
下聯:冰雪為心,金科勿擾,斯二千石之職歟。
李鈞《轉漕日記》作序
成世瑄
成世瑄
成世瑄
有《重刊辨正通俗文字一卷》道光十六年蘭州學署刻本藏於青海省圖書館
善文辭、工書、能畫,行書清婉,於貼學尤有功力。有《西湖監影圖》留世,現存貴州省博物館,由原貴州大學圖書館館長民主人士成啟宇先生捐贈,該圖描繪成世瑄於杭州知府任上在西湖垂釣的場面,圖中附有當時十八個翰林學士寫的題頌,(梁章鉅、石韞玉朱士彥,其中包括石阡籍翰林御史徐培深)為書畫精品是貴州省博物館一級文物。

人物評價

成世瑄為官清廉,愛民如子,百姓頌為青天。他扶櫬離杭時的情景是一例證。道光帝在北京聽到浙江在京做官的人對成世瑄的稱頌又是一例證。成世瑄病故後,他的家人將其靈柩運回石阡,在離開浙江時,浙江百姓自發相送,站成十里長街目送這位愛國英雄。沿長江而上間數千里路,百五六十個晝夜,沿途雖“匪盜猖獗”,得到船舡們一站一站護送而安全回家。這個事實便是他一生做官交給老百姓的一份滿意答卷的見證。

後世紀念

梁章鉅挽成蘭生(世瑄)聯:
望斷黔陽,可憐萬里雲帆,依然將母;
魂消白下,共惜半年風鶴,了卻孤臣。
劉淳《雲中集》中作《成方伯傳》。

軼事典故

一.甘肅有兩縣令,甲強而乙弱,皆劣員也。值家大人在藩任,辦理計典,將劾乙以疲軟,外間以揣摩及之。甲與乙素有隙,聞而大喜,即於公庭面詆之,乙怒形於色而隱忍不敢較,眾皆為不平。未幾,計典榜發,則甲適亦以浮躁被劾。乙乃反唇相譏,聞者快之。甲兩顴發赤,幾欲戟手而前,為眾所格。而憒跳愈不可耐,時成蘭生方伯(世瑄)為蘭州守,目擊其事,令僕役挾之歸寓,遂成狂易之疾以終。方伯笑語人曰:“昔有人自言,今早登黃鶴樓,欲觀江中覆舟以為樂,竟無一舟覆者。歸見荷磁器者入城,失足盡碎,差快人意。似此幸災樂禍,心術陰惡,其言至令人不忍聞。此在市井無賴之徒或所不免,不料士大夫於功名得失之際,竟有蹈此轍者,宜乎災及其身也。”
二. 相傳,成世瑄家中原本並不富有。在他尚小時,就有相面之人便看出他是大富大貴之命,長大後會有非凡作為。剛剛六七歲入學尚小時,便有了一些異象。據傳,在成世瑄居住的寨上,有一家財主,一日夜裡老財主忽然得了一個怪夢,夢見不知從哪兒來了一條身泛金光的大蟒,直奔他家放在院外的一口黃桶(木製的大桶),身子幾拗幾曲便在上邊盤了三圈。老財主從夢中驚醒,越想越覺得怪異。第二天一早,老財主便搬了一條凳子,躲到暗處,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了,一個中午過去了,眼看太陽就要落坡了,依然沒有什麼異常現象發生。正當老財主心灰意冷之時,門外遠遠地傳來了一群孩子嘻嘻哈哈的聲音,原來是成世瑄跟一群孩子從學堂放學回來了。成世瑄跑在孩子們的前邊,來到老財主家的門口,一眼看到擺放著黃桶便停住了腳步,一邊跟其他的幾個孩子說我去看看那個黃桶有多大,一邊朝著黃桶就走了過來。只見成世瑄張開兩支手臂便朝著黃桶比去,繞著黃桶比一下嘴裡便念一聲:“一抱大”,比兩下嘴裡便念一聲:“一抱大”……一連比了三下。比完之後,成世瑄便嚷嚷著朝著其他孩子大聲喊道:“這個黃桶有三抱大”。老財主看到這裡,心裡頓時明白昨天夜裡夢到大蟒在黃桶上盤了三圈,正印了成世瑄比了三抱。從那以後,老財主更相信成世瑄將來必定是一個有出息的不一般的人,便在暗中有意無意想方設法幫助成世瑄。自然,成世瑄對暗中幫助自己的人也心存感激,在學業上也越加用功。於是便有了,成世瑄鄉試、府試直到進京會試令人矚目的成績。

成氏墓群

成世瑄病逝後,按其身前遺願,將靈柩溯長江而上渡船進烏江經龍川河回到故鄉石阡府,擇吉日葬於府城西北15公里大沙壩西坡成氏墓地。墓地經多次擴修,形成了以成世瑄等為主,共10多座墓組成的占地5平方公里的成氏墓群,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墓群規模仍呈現其宏大別致,尤其雕刻、墓誌書法可見一斑,屬明清名人學士之珍品,是難得的貴州明清時期墓葬中的瑰寶。
1958年以前,成氏墓群滿山青松翠柏,樹大於合抱的百年古樹。由大沙壩風洞坡麓拾砌石級而上,路寬4米,每20至30級建小石坪,兩側置石凳、石茶桌,供拜謁或遊客小憩。約登數百級,始至墓前,一路松遮柏掩,只見悠悠一線藍天。雖盛夏酷暑,頓覺清爽蔭涼;春秋時節,田畔路邊,野草閒花,爭奇鬥豔;紫荊桂樹,香氣撲鼻。一面欣賞當朝翰林學士所題牌坊書法,一面置身能工巧匠雕龍畫鳳之中;耳聞鳥語切切,目睹彩蝶紛飛,意入藝林翰苑,看不厭的奇花異卉,學不盡的書法墨寶,覽不盡的石雕藝術。墓群建於清乾隆至鹹同年間,距今250多年,墓坐西向東(除成人墓外),面對紅面坡和香爐山,遠眺盈沃一片。墓均用六棱條石倉成,各墓長5米,寬3米,高2米;墓前建牌樓形三鑲石碑,框以精雕抱柱,正中書刻墓主官階姓名,左碑書刻題墓字人官司階姓名及題字年月,右碑書刻墓之親屬姓名和建碑年月;碑最上部為寶瓶式垂眷式碑帽,碑帽下有題字抱柱或刻對聯,或刻龍紋,雕刻精緻,深刻有度,工法嚴謹靈活,雕鳥如展翅飛翔,刻龍似騰雲穿霧。根據墓的分布,將墓群分四大塊表述:
一是成世瑄墓。墓地為石料鋪成之小坪,面積1000平方米,墓居中,其墓碑陰刻“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寧布政使司成公蘭生先生之墓。”抱柱刻龍紋,無對聯。墓前原有古老葡萄兩株,左右各一,藤條相互盤繞,組成晉門;晉門有石獅子,左右各一,昂首挺立,似仰天長吼,獅身高70厘米。現葡萄連根拔去,獅子尚存一隻。文革末期炸墓盜殉葬品處已修復,比上坪略低1米的前坪,原亦石料所鋪,有石級可登上墓地,現已變為土坪,石級全無。但土坪內石碑牌坊仍安然無恙。石牌坊三門四柱,各柱均有滾墩石,柱下有基座,坊頂寶瓶式,明間上雕九老,各老之距離大小不同,手勢各異。中間一老騎馬,馬在原野賓士。小額坊刻墓主簡歷:“府君諱世瑄,字師薛,號蘭生,嘉慶癸酉拔貢,本科舉人,丁丑會魁,翰林院編修,武英殿提調,道光壬午順天分試同考官,乙酉京察一等記名。歷任浙江杭州、福州、衢州、甘肅、寧夏、蘭州等處知府,浙江督糧道,欽命江南十府糧道,遷河南按察使司,署布政使司,再遷江寧布政使司、庚子科監臨院,護理兩江總督,在任二年,以勞疾終,卜宅於此。戊申秀冬之吉,男其炳承重孫學醇醞曾孫鐘義彥等敬建。”簡歷左右兩側雕花瓶插花,上邊雕雙鳳朝陽,大額坊分左中右三格,左格右格各雕一衣帶袍笏俱全大像,中格中間刻“聖旨”二字,周圍盤繞以龍,“聖旨”下有一人兩手上舉,與頭成一“山”字。中格左右兩側與人像隔開,框上雕小額坊,瓶中有插鮮花卉。左次間之上雕舞圖,樓下刻飛仙圖,飛仙圖舞圖之間為鏤空龍紋;右次間之上刻飲宴圖,樓下為舞花圖,中間鏤空龍紋。以上為牌坊向內一面之雕刻。其向外一面,額上題“成方伯坊”4大字。明間次間均有類似向內一面之各種雕塑。從大沙壩坡腳上坡,第一眼所見“成方伯坊”,再上始見成世瑄墓。此墓從建築規模上看系墓群之首,建築藝術獨具匠心。
成氏墓群,是省級文化城石阡的一道難得的亮麗風景線,根據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品位,1981年11月1日,石阡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其列入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