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詩軸

清初書法大家王鐸的行書五言《懺詩軸》收藏在深圳博物館內,這件國家一級文物堪稱“巨製”,豎2.4米、橫0.49米,上面書有遒勁的五言詩。

其尾款寫著“懺詩之三,王鐸”六個小字,下鈐白文印兩方:“王鐸之印”、“煙潭漁叟”(王鐸的號)。這幅王鐸的詩與書乃絕世佳作。
王鐸的行書五言《懺詩軸》上有40個行書大字:“巾車經復嶺,野飯在空煙。狎物休談道,合生或覺顛。畜鵝觀大化,多稌到豐年。寶鍔蛇纏背,應拋萬仞淵”。請教陪同觀賞的深圳博物館館員王曉春先生,他講述了詩的大意,“我那帶有布棚的車子顛簸著走過一條條嶺上之路,燒飯歇息於空有人煙的山野間。融於萬物不要再論道了,說書人的段子也許能讓我頭腦醒然。飼養群鵝可以觀察四季的變化,勤奮地多多種稻就能迎來豐年。寶劍上雖有龍蛇纏繞的精緻紋飾,盡可以毫不吝惜地拋到萬仞深淵。”
懺詩軸懺詩軸
《懺詩軸》書尾的左下角有“朱之赤鑑賞”、“臥庵藏印”的兩方印章,朱之赤、臥庵是誰?王曉春說,應是曾收藏此書的學者或藏家,需要進一步考證。王曉春評價說,“明末清初的王鐸,博學好古,能詩能文能畫,而書風獨具一格。據文獻記載,王鐸畢生學書甚勤,學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學米芾,平生一日臨帖,一日應酬,日書萬字,博採眾家之長,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的風格。你看這部作品,顯得技巧非常高超,功力不凡;筆力剛勁,下筆沉穩而用墨厚實;他用墨之法很獨到,‘漲墨’的風格突出;而結字又奇險,節奏多有變化。其功力之深,幾乎達到了一無敗筆的程度。他是明清之際一流的書法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