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玉蘭酥

懷遠玉蘭酥

“玉蘭酥”是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特色小吃。俗話說:南有“大救駕”,北有“玉蘭酥”。“大救駕”系壽州麵食糕點,因雪中送炭救駕被困南唐的宋太祖趙匡胤而得名;“玉蘭酥”則因明太祖朱元璋不忘乾娘救命之恩而傳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遠玉蘭酥
  • 外文名:Yulan crisp
  • 分類:淮菜系
  • 口味:酥脆香甜
  • 主要食材:糯米
“玉蘭酥”以懷遠縣境內淮河兩岸的優質香糯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粉碎、蒸餾、攪拌、揉擀、切曬後,再經溫油浸潤、沸油爆炸等十多道工序,配以白糖等精製而成。具有泡、脆、酥、甜、香和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等特點,是宮廷御食糕點和招待貴客、饋送親友的上乘食品,也是地方著名特產。
相傳,“玉蘭酥”出自村婦玉蘭之手。當年,元蒙暴政,官逼民反,農民揭竿而起,窮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參加紅巾軍起義,兵敗被元軍追到懷遠縣新河村。村婦玉蘭,捨命相救,騙走了元軍。元軍走後,玉蘭看到朱元璋飢餓疲勞,有心做一頓酒飯招待壯士,但家徒四壁,可食之物早被元軍搶掠一空。情急之中想起尚剩幾塊晾乾的年糕,遂別出心裁,將年糕用溫油浸潤,又用油鍋一爆,不想年糕像爆米花一樣,又白又胖,滾些白糖,香脆酥甜,朱元璋食之精神倍增。
明王朝定都南京後,朱元璋不忘當年村婦玉蘭救駕之恩,御駕接到京都,認玉蘭為乾娘,並請她將製作糯米糕點的技術傳給宮中御廚,並取名為“玉蘭酥”。“玉蘭酥”名聲大振。
清鹹豐年間,懷遠縣新河村出了個御史林之望。林在同治年間回鄉省親,又把“玉蘭酥”敬獻給同治皇帝。同治帝贊曰:真乃人間仙食。相傳,慈禧太后也鐘情於懷遠縣的“玉蘭酥”,稱此糕為“蜜果”。
改革開放後,懷遠縣恢復了“玉蘭酥”糕點的生產,現年產“玉蘭酥”果坯百萬公斤左右。“玉蘭酥”果坯源源不斷地遠銷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山東、河南、江西等地。“玉蘭酥”果坯和玉蘭酥糕點的產地也由新河一個村發展到新河、龔王、火星、邵圩、馬頭等50多個村,不少農戶靠加工“玉蘭酥”果坯和糕點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