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鎮

懷仁鎮

懷仁鎮位於商河縣縣城西北部,山東省重要棉花生產基地、濟南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縣級經濟實驗區,懷仁鎮是濟南、德州主要的交通樞紐,是商河、樂陵、臨邑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重地,商業效應輻射周邊十幾個鄉鎮,素有“濟南市的北大門”之稱,距濟南國際機場80公里,距濟青高速、京福高速不足70公里,已建好通車的德龍煙鐵路、濟樂高速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日趨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懷仁鎮
  • 外文名稱:Huai Re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 山東省濟南市
  • 下轄地區:轄5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懷仁街村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1608
  • 地理位置:位於山東商河縣西北部
  • 面積:59平方公里
  • 人口:3.5萬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濟南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火車站:商河站
  • 車牌代碼:魯A
概況,行政區劃,自然條件,特色產品,人口數據,所屬學校,歷史名人,民俗風情,秧歌起源,農資商店,

概況

懷仁鎮地處兩市三縣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5.3萬畝,總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人口出生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0.7‰。
懷仁鎮位於商河縣西北部,兩市(濟南、德州)三縣(商河、樂陵、臨邑)交界,總面積59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轄58個行政村。懷仁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文化底蘊厚重。大沙河水庫橫貫東西,沿岸有樹齡三百多年、面積近千畝的古杏林、古槐林;南有古城遺址,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麥丘邑、漢代的鬲城遺址;北有譽為“雙冢埋雲”奇觀建於殷商時期的東信冢和耿家冢;歷史上湧現出唐代著名詩人孟雲卿、孟簡、孟遲,清嘉慶年間的義士楊潭、閆常留等歷代名人。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山東省級中心鎮”,“山東省平安建設先進鄉鎮”,“濟南市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省人大副主任鮑志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等省、市領導,先後多次蒞臨懷仁視察指導工作,並給予充分肯定。
懷仁鎮是山東省重要棉花生產基地、濟南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縣級經濟實驗區,擁有土地、財稅、環境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寬鬆、和諧、高效、安全的發展環境。全鎮實現村村通柏油路、電話、有線電視、自來水,東接省道248線,交通便利,通訊快捷。
城鎮建設形成了“四街一城二市一園”的格局,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建成區擴展到3.5平方公里,城鎮個體戶達680戶,企業發展到24處,吸納勞動力2800多人。大沙河高效生態農業觀光帶動工開發,景觀大道順河而建,果品採摘區、園林綠化區、旅遊觀光區和鵝鴨養殖區初具規模,發展蛋鴨綠色養殖園區6處,存鴨20萬隻,日上市鴨蛋3萬斤。
工業經濟形成以資源利用為主的棉花加工、木器加工、塑膠、絲網、化工、扎毯、合金鑄造等七大支柱產業。懷仁中學新校總投資350萬元,占地20畝,教學樓、綜合樓和實驗樓建築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設立了多媒體教室,成為集教學、生活、運動於一體的花園式的寄宿型學校。
社會環境文明和諧,2005年古城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員會表彰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懷仁街村被省愛衛會表彰為“省級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耿家冢遺址耿家冢遺址

行政區劃

懷仁鎮現轄3個管區58個行政村,2006年末總人口36630人,其中戶籍人口33911人,3個管區分別是東管區、南管區、北管區。
附懷仁鎮行政區劃:
懷仁村委會 孟家村委會 王虎村委會 王軸芝村委會 楊家村委會 卜家村委會
玉皇廟村委會 閆家村委會 吳塘坊村委會 耿家村委會 小街子村委會 李輝芝村委會
王爾茂村委會 剛坊村委會 王太環村委會 馬家村委會 前劉村委會 蘆溝莊村委會
朱家村委會 後劉村委會 油坊孫村委會 九林莊村委會 李樓村委會 爨家村委會
東李堂村委會 大辛村委會 南小趙村委會 西李堂村委會 董家村委會 前李村委會
東信村委會 全家村委會 前寇村委會 古城村委會 西信村委會 後寇村委會 儲家村委會
東風村委會 宋家村委會 付家廟村委會 肖東村委會 周集村委會 剛家村委會
肖西村委會 河西韓村委會 生張村委會 田東村委會 河西吳村委會 西韓村委會
田西村委會 河西孫村委會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懷仁鎮屬華北沖積平原,境內無高山和丘陵,主要地貌類型為河灘高地和高坡地。河灘高地為古河道漫灘沉積而成,地面坡度較大,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通暢,一般無澇災威脅,地下水水質較好,無鹽化威脅。高坡地以砂質潮土為主,為全縣土壤精華,是糧棉高產田地。
工程地質
商河縣位於惠民凹陷中部,惠民凹陷的構造分布呈“一隆、兩窪、南斜坡”的格局。懷仁鎮位於“一隆”即中央隆起帶的中部。地層與惠民凹陷一致,構造活動較為強烈,發育有兩大斷裂體系
水資源
懷仁鎮水資源主要包括客水、地下水2種.客水主要為商中河、商西河引進的黃河水,均為淡水,水量較豐富。
沙河橫貫全境,屬徒駭河水系。自東商河起,東行至小吳家出縣境,經惠民至濱州二十里舖南入徒駭河,全長65.5公里,流域面積836.7平方公里。鎮域內11公里,流域面積73平方公里。
氣候土壤
懷仁鎮地處中緯度,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乾旱、風多、回暖迅速、蒸發量大;夏季濕熱、雨量集中,盛行偏南風;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急;冬季乾冷、雨雪稀少,盛行偏北風。鎮域內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和鹽土,土質肥沃,保水保肥性強,適耕期長,適宜種植各類糧食經濟作物。
物產資源
本地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水果等,葡萄、桔梗等已初具規模。
地熱資源
本地區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資源,熱儲含水層厚度基本在80-100米,地熱水溫達55-62℃,且水質較好。
土地資源
懷仁鎮域面積59.55平方公里,現有農用地4489公頃,其中耕地419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0.36%;建設用地1188.5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96%;另有未利用地277.52公頃,占總面積的4.66%。
自然景觀資源:許商大沙河——許商大沙河橫貫全鎮東西。境內長11公里,水面寬20米,水質無污染,草茂林豐,水產豐富,附近有三處鵝鴨養殖小區,濱河路順河而建,直通省道248線,現已修建了順泰亭等兩處景點;古杏林、古槐林——位於許商大沙河窪李村以西,樹齡均在百年以上,面積逾千畝。
氣候
1、氣溫:
冬天最低氣溫 –18.1℃
夏天最高溫度 36.6℃
全年平均溫度 12.6℃
2、光照:
(1)日均7.5小時
(2)春、夏季日均8.4小時
(3)冬季日均6.3小時
3、風:
(1)全年主導風向 西南風(WS),其次是東北風(EN)
(2)年平均風速 3.2M/S
4、降水量
(1)年平均降水量611.5mm
(2)年平均降雪量8mm
(3)降水變化為單峰型,以7月份最多,平均為205.3mm

特色產品

蔬菜、鴨蛋、棉花、皮棉、葡萄、驢肉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2289
16251
16038
家庭戶戶數
8395
家庭戶總人口(總)
31516
家庭戶男
15743
家庭戶女
15773
0-14歲(總)
6842
0-14歲男
3557
0-14歲女
3285
15-64歲(總)
23122
15-64歲男
11661
15-64歲女
11461
65歲及以上(總)
2325
65歲及以上男
1033
65歲及以上女
129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2008

所屬學校

懷仁鎮中心國小
商河縣懷仁鎮剛家國小
懷仁鎮
懷仁鎮
商河縣懷仁鎮古城國小
商河縣懷仁鎮李輝芝國小
商河縣懷仁鎮第一中學

歷史名人

懷仁鎮,唐代“三孟”的故里。歷史悠久,古蹟眾多,人才輩出,文化底蘊厚重。
孟雲卿
(約725-?)字升之,唐天寶初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後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元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司功參軍,行前夜飲話別,並以詩相贈,即《酬孟雲卿》。同年冬,他們在洛陽相遇,同到劉顥家中暢飲。杜甫又寫了《冬末以事之東都,城湖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飲宴散,因為醉歌》一詩,記敘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達了詩友間的誠摯感情。元結極為推重孟雲卿的詩,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編詩集《篋中集》里,選入當時7位詩人的詩共24首,其中孟雲卿詩5首。766年(唐大曆元年),孟雲卿遠往南海,元結作詩贈別,題為《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中元結自稱:“平昌孟雲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詞學相友,幾二十年…… 材業,次山不如雲卿;詞賦,次山不如雲卿;通和,次山不如雲卿……雲卿少次山六七歲,雲卿聲名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雲卿何事不可至。”高度評價孟雲卿的品德與才學,熱情讚揚彼此兄弟般的真誠友誼。孟雲卿生活在唐代盛轉衰的劇變時期,安史之亂中,他家境困頓,瓢泊四方,其卒年、卒地不詳。
孟簡
(?至八二三)字幾道,行十六,舉進士宏辭連中,元和中,官至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尤工詩,善行書,元和十一年(八一六)書梁庚層吾撰唐經禹廟詩。(見《唐書本傳、金石錄》)所作《詠歐陽行周事並序》,敘寫歐陽詹與太原妓戀愛事跡,頗為動人。《全唐詩》卷四七三錄其詩七首,《全唐詩補編·續拾》卷二四補二首。《全唐文》卷六一六收其文三篇。《唐文拾遺》卷二六又錄其文一篇。
孟遲
文獻通考作孟達。字叔之),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宣宗大中末前後在世。有詩名,尤工絕句。與顧非熊甚相得,於會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同舉進士第。亦與杜牧友善,遲至池州,牧作詩送之。遲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清代湧現出義士楊橝、閻常留
楊橝(生卒年不詳)懷仁楊家村人。庠生。曾在懷仁街設鋪行醫,醫術高明,並精通武藝,救死扶傷,在鄉里頗有威信。與閻常留世交,彼此肝膽相照。閻常留(?~1775) 懷仁閆家村人。廩生。聰明好學,工詞曲,精樂理。為人正直,疾惡如仇。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史進功以白銀200兩行賄主考,捐得小登科。閻常留聞此,徑赴學院質問。主考自知有錯,令史向閻常留登門道歉。1775年(清嘉慶四年),德平縣旱災歉收,民眾衣食無著。縣知事葉芳不恤民情,每畝地加收漕米8合,並要提前繳納,縣民怨聲載道。楊橝與鄉民相約,拒不完納。葉芳以為閻常留在民眾中享有聲望,且與楊橝友善,請其勸導楊橝,楊橝聞此,表示願仍依常年數完納。同到縣城後,閻常留先進縣衙見葉芳,葉執意不允,反誣閻、楊聚眾滋事。楊橝久等不見閻出,乃率眾湧入大堂,一氣之下將葉芳殺死。事變後,楊橝欲去濟南投案自首,閻常留以為按清律殺知縣要屠戮全縣,獨往無益,勸楊橝遠走避難。楊走後,閻自請入獄。開庭時,觀眾如堵,閻常留意態自然,聲言:“今年漕米漲碼,民憤彌天,釀成此事,責任在我一人,與德平子民無關。”經三審並無異詞,被押解入京。閻常留被斬後,邑人領屍還鄉。出殯之日,全縣各村均來代表會葬,眾人無不揮淚哀慟!至今仍傳有民謠:“閻常留是好漢,豁出一命救全縣”。楊橝攜眷逃至吉林後,仍以行醫為業。每遇同鄉憶及往事時說:“回首往事,一則以慰,一則以憾--為閻先生救得全縣而欣慰,但他卻因此而逃生,實在不時感到愧憾!”
民國時期的上官雲相
是懷仁鎮小街子村人,字紀青,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畢業。歷任國民黨軍隊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國民政府參軍等職。國民政府第一次授銜陸軍中將,後晉升上將。1949年初去台灣,1969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民俗風情

商河縣與母親河——黃河息息相關,一脈相連,全境位於黃河沖積平原,奔流不息的黃河水,孕育了這片金色的土地。據史書記載,商河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勤勞淳樸的商河人民為建設美好家園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創業之歌,創造了以鼓子秧歌為代表的燦爛文化。 商河鼓子秧歌始於明清,以其粗獷豪放,氣勢磅礴,剛健挺拔的舞姿;變幻莫測,威武雄壯的舞蹈陣容成為漢 族北方舞蹈的代表。商河縣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鼓子秧歌之鄉”。商河“鼓子秧歌”多次參加全國民 間舞蹈大賽,榮獲幾十項桂冠,譽滿全國,名揚世界。1999年,商河“鼓子秧歌”代表山東省參加國慶50周年大典,不僅展現了 商河人奮發圖強的風姿,也為齊魯大地贏得了殊榮。著名作家曹革非以商河鼓子秧歌為主線,創作了長篇小說《清水幻象》。 2005年12月,商河鼓子秧歌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商河鼓子秧歌
山東,古稱齊魯。商河戰國時為齊國麥丘邑,漢代置縣,隸屬多變,1989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原屬德州地區商河縣劃歸濟南市。同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商河縣奎台鄉劃歸德州地區樂陵市。
商河人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年復一年,世代相續,血汗滋潤了土地,勞動改變了一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艱難歲月里,鑄就了勞動人民刻苦耐勞、勇敢剛直的性格,人們飽經磨礪而不甘自餒,在這蒼涼浩瀚的魯北平原上,生於斯,長於斯,歌哭於斯,發展了生產,創造了優秀的民族民間歌舞-商河鼓子秧歌。
所謂秧歌,它是民間歌舞的統稱,但必須以舞為主方稱秧歌。早在建國初期,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他們發現商河的民間歌舞豐富多彩,五十年代末山東的專家根據全省情況,篩選出商河、膠縣、海陽三縣的民間歌舞統一定名為山東三大秧歌,即商河鼓子秧歌、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當時商河民間歌舞形式很多,有傘鼓舞、花鞭鼓、鳳陽花鼓、花棍、採茶、小車、大頭、高蹺、信子、龍燈、獅包、燈官、虎牛斗、荷花燈、獨竿橋、二人轉、旱船、跑驢、趕腳、行車、馬叉、前場、撮擂子、背媳婦、搖葫蘆、打杈、哈哈等三十餘種,其中“傘鼓舞”的舞蹈形式最完整,文化內涵最深邃,就重點挖掘整理,並逐漸把“鼓子秧歌”作為“傘鼓舞”代名詞,叫的人多了,習慣成了自然。
鼓子秧歌因其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形式完整,舞技強悍遒勁,場陣磅礴恢宏,既寓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又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被譽為“民族民間文化的奇葩,齊魯文化的驕傲”,“是我國漢族男子舞蹈陽剛之美的集中表現,是舞蹈文化的瑰寶”,“在全世界範圍的民間舞中也是極為少見的”。1955年、1980年、1989年、1992年、1996年、2002年六次代表山東省和濟南市參加全國民舞大賽,五次獲最高獎。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舞蹈),1999年又去北京參加了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在天安門前的演出活動,盛譽海內外。

秧歌起源

鼓子秧歌的起源和明清之際動盪的社會背景有關,即鼓子秧歌起源於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和抗清運動。
理由如下:
和武術的淵源
鼓子秧歌中有某些武術的動作和招數,典型的有踢腿和蹲馬步。這才其它任何秧歌中是沒有的。但考武術中形成最早的是少林功夫,而少林派武功的真正形成是在宋朝。這便是鼓子秧歌決不能在許商時代就能出現的證據。
秧歌的類比
我國民間秧歌的種類很多,但與商河鼓子秧歌最為相似且最早的是王國維在《中國戲劇史》中記載的南宋的伢鼓。這也說明在宋朝之前沒有鼓子秧歌。但伢鼓僅是征戰中迷惑敵人的“戲法”,和鼓子秧歌沒有遞嬗關係。
商河民間武術之謎
要想探討鼓子秧歌起源,須先弄清商河民間武術。《商河縣誌》的“大事記”中多次記載了明末清初的農民起義,起義者是有武術有組織的。清朝禁止民間習武,但民間仍以秘密形式習武,他們應該是把武術融進了秧歌的。
鼓子秧歌的武場
每村都還有武場,在正式表演秧歌之前,是要表演武術的,由此進一步說明了鼓子秧歌同民間武術的關係。
鼓子秧歌圖譜
流傳下來的鼓子秧歌圖譜中有很多戰陣的名字,如“力殺四門”“闖王進京”等,可以看出其相成過成中留下的時代印記。
因此,鼓子秧歌的起源不會早於明初的移民。可以說,明初移民使各地民間文藝有了一個較大的碰撞和融合,有了這種土壤,便孕育了鼓子秧歌,到明末清初有了適合她成長的“氣候”鼓子秧歌也便發芽成長了。

農資商店

商河五聯丙陽日用消費品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生張村
商河縣五聯景華日用消費品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李樓村
商河縣五聯如衛農資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懷仁村
商河縣五聯朝峰農資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小街子村
商河五聯久春日用消費品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儲家村
商河五聯希路日用消費品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楊家村
商河縣五聯學凱農資農家店 山東省商河縣懷仁鎮玉皇廟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