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縣清涼寺

懷仁縣清涼寺

懷仁縣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場,位於懷仁縣清涼山何家堡鄉悟道村。清涼山主峰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磚塔高約十多米,七檐八角,遼代所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仁縣清涼寺
  • 地點: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
  • 特點:山勢陡峭,峰巒疊嶂
  • :1.78米
地理,詠清涼山,傳說和故事,來歷,

地理

清涼山在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里遠的地方,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有一寺名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場。主峰北山凹處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薩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須彌座上。清涼山主峰磚塔與峰北山凹處的石窟遙相呼應。據考證,石窟、佛雕和磚塔均建於遼、金時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里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鬱鬱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現在古建築遺址和佛教活動所留遺物比比皆是,由此可以推斷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十分興盛。

詠清涼山

明代有一詩人,曾這樣吟:
詠清涼山
清涼山對射堂開,幾欲臨流問渡杯。
抵是陽城勤撫字,非緣孟尉不追陪。
懷仁縣清涼寺
盟虛鸞鶴漸逋客,望入煙雲護梵台。
雪勒春寒花事晚,只今猶及看花來。

傳說和故事

清涼山還留下一些神奇的傳說和故事。一謂“舀不盡的鍋頭缽兒的水”。據傳,清涼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缽兒坑水清澈透明,無論多少人飲用都舀不盡,永遠是那么滿那么清,清涼山建寺後,和尚和遊人都飲用此水。人們因奉其為“神水”而建一石窯將水保護起來。後來,時過境遷,隨著廟毀窯倒,此水漸漸乾涸了。二謂“早種晚收的紅糜子土地”。據傳,在磚塔所在山峰東側的半山腰處,有一塊坡地約40平方米,原系和尚們種菜之用。一天,和尚們從深山裡採集回一些紅糜子籽種,為加快籽種發芽,他們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將籽種撒在菜地里,不料產生了奇蹟:人們眼睜睜地看見紅糜子出土、拔節、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這片荒地有寶,還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後和尚們不愁吃不愁喝,可以一門心思念佛修行。三謂“金牛運石碾出車道溝大道”。據傳,清涼山當年並沒有溝道,而是綿延一片的山巒,清涼山建寺後,不知何時有一金牛拉著一輛金車住在主峰深處,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金牛便駕著金車往山外運石頭,從不歇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搬運和碾壓,清涼山主峰該緩則緩,該陡則陡,愈顯得挺拔。俊秀。同時在主峰南邊碾壓出一條幾丈寬的溝,當地人為懷念金牛功績,稱這條溝為“車道溝”。現在清涼山景區已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一個絕好去處。有詩曰:
清原十里彩雲誰,好景願宜首曇來。
山色不隨春色去,花顏困閘笑顏開。
休乘寶筏尋真境,目酌金層對法呂。
北頤玉龍誰蹈尺,皇歸知是否徘徊。

來歷

說起清涼山清涼寺的來歷,還有這么一段神話傳說:相傳當年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返回東土大唐時,途中路經清涼山,見此處山清水秀,古木參天,是個佛家勝境。師徒在山中游來轉去,不覺金鳥西墜,玉兔東升。唐僧吩咐徒兒們歇腳,讓八戒下山化緣,沙僧打點鋪蓋。八戒到喬家村(如今的悟道村)化緣回來,師徒四人齋飯完畢,夜宿半山坡上的石頭房中.由於一天旅途勞累,跌倒頭便都酣然入睡。八戒貪吃,半夜肚裡作翻的不行,起來出恭,嘹見半山坡上的石窟中射出道道金光,便扯開嗓子大叫:“師父,不好!” 悟空生性機靈,聽的八戒叫聲,便一個斤頭翻出石房,落在山峰上。由於心急用力猛,一腳板把個山尖踏出個小平台,悟空厲聲喝問:“你這呆子,窮唬甚么?”八戒道:“師兄,你看石窟內平白無故射出金光,莫不是甚么妖怪?” 此時,唐僧,沙和尚也走出石屋,聽的二人言語,急忙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沸,悟空站在峰上手搭涼棚,定睛一看,連聲叫道:“師父,師父,那是文殊菩薩像在放光。” 八戒嚷道:“這就怪了,咱們白天去歇涼時還空空的啥也沒有,怎的一刻兒就有了菩薩像?" 此時沙僧回石屋打開箱籠一翻看,驚叫道;“師父,咱們從西天帶回的一尊菩薩像不見了,只剩下一座塔。” 師徒聽了好不驚異。這時,半空中一片祥雲飛來,文殊菩薩站在雲頭道:“唐僧,你師徒莫要驚慌,難得你們一片誠心,從西天帶回我的化身,我觀此山雖小,但頗有靈氣,願把此處作為傳教之地,所以自作主張,把我的化身置於窟內,也好普度此地眾生。” 唐僧道, “菩薩功德無量,貧僧遵命,不知您還有何吩咐?”“我還要去東海龍王那兒給五台山去借歇龍石,你等安置好便可啟程。”說罷飄然而去。直到現在先有清涼寺後有五台山的說法還在懷仁民間流傳。師徒四人見菩薩遠去,便上了石窟,只見原來不足尺余的石像,現在竟有一人多高,而且牢牢得長在了石頭上,跟在原地雕出的一模—樣。師徒叩拜後,唐僧指著悟空道:“悟空,你慌忙之中把菩薩的道場踏壞,你看如何是好?" 悟空眨眨眼道:“師父,你從西天帶回一佛一塔,既然菩薩在此,我看不如把這塔也安放在這兒,二者同來同往也是他們的緣分,同時也可補我踏壞的山尖,長安的塔咱們回去再作計議,你看如何?’ 唐僧道:“也只好如此了。” 沙僧回石房取出小塔交與悟空,悟空接在手中吹口仙氣,說聲“去!”這塔不偏不倚穩穩的落在了山頂上。悟空又說聲“長!”這塔就兀自長了幾丈高。從此,寂靜的清涼山日漸興盛,香火不斷,幾朝幾代不衰,直到同治八年還在修建。那座石頭房也還在原處。如若不信清涼寺紅火熱鬧過,現在山上和尚們的靈塔和兩塊碑記可以作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