懕

義為“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懕
  • 拼音:yān 
  • 部首:心
  • 總筆畫:18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部外筆畫:14,
五筆86&98:DJEN 倉頡:XXMKP
筆順編號:132511251113444544 四角號碼:7123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1D5
基本字義
--------------------------------------------------------------------------------
● 懕
yānㄧㄢˉ
◎ 同“懨”。
◎同“厭”、“猒”、“愔”,其義為安。《方言》:“猒,安也。”《說文》:“懕,安也。”《爾雅》:“懕懕,安也。”《秦風·小戎》篇“厭厭良人”,毛傳曰:“厭厭,安靜也。”《小雅·湛露》篇“厭厭夜飲”,《韓詩外傳》引作“愔愔”。《左傳》昭十二年“祈招之愔愔”,杜注曰:“愔愔,安和貌。”。《荀子·儒效》篇“猒猒兮其能長久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韻會》麼鹽切《正韻》衣鹽切,𠀤音㤿。《說文》安也。從心厭聲。
通作厭。《詩·小雅》厭厭夜飮。《說文》引《詩》作懕。《朱注》厭厭,安也,亦久也。蓋飮酒之久,將醉而有安詳之容也。
《集韻》於豔切,音𢜰。足也。或省作厭猒。
《集韻》益涉切,音魘。心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