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龍亭

應龍亭 ,黑瓦蓋頂,南北都有門。屢修,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朝乾隆辛丑冬月,推算應該為1772年。涼亭南門外,立有石幢。為 《應龍橋碑記》,由此可見,從前這裡是有橋的,可是早已坍塌。《徐霞客遊記》里記載的應龍可能就在亭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龍亭
  • 地點:湖南永州寧遠下灌村東江對岸
  • 距離河邊:一百多米
  • 特點:南北開門,有碑,雙獅雕刻05年失
簡介,起源,

簡介

原夫山川*而水土斯平,道路通而津梁多阻,只因過涉常憂滅頂之凶言,念近災更深**之痛,若巨川作有舟楫,何用不臧,倘涉水,其無津涯則罔攸濟,而況一朝失足便葬魚腹之中,瞬息沉淵*,莫傍鸚洲而上,雖非溺由己溺,實恨援無人援,如灌溪里許,橋名應龍,水出東澗上,既通乎兩廣,下達於三湘,客商所經,絡繹不絕,當日長虹排岸,鹹欣鷹齒橫來,此時斷橋臥波,徒見鴨頭,漲處常驚儒子,入井莫念征人,濟川竊憶卅年前,河道如常,曾經走馬廿載,後江心頓改,未見續貂,隔一水兮盈盈,望千尺而渺渺,臨河莫渡,終賒一葦之杭,刊濟無由,曷勝窮途之哭,何處前呼舟子,幾時進問邛須,豈若鷓鴣徒怨湘江太闊,同精衛漫嗟海水難填。只憑砌石多墩,乃為久遠之計,必俟捐金千數,足備修復之需,但願寸楮裁來,將擬沿門托缽,余貲好丐,定看取物探囊,由是卓而指捐,惠貽仁人之粟,欣然鮮橐,珍入處士之錢,從此一條碧玉,期萬古似常新,兩岸翠屏,異千秋而罔圮,縱然寒威溧烈,無須就淺就深,甚至洪水沸騰,不必為後為揭,功成告竣,各勒真珉,是為序。
應龍亭全貌應龍亭全貌

起源

邑增生李鼎臣撰並書 同治八年(1870)歲次己巳臘月上浣之吉日立涼亭東牆上,還有石獅一對,經路人摩挲,已光可鑑人。
涼亭里的碑很多,修亭記有四塊。其一 亭之始建於辛丑,名碑刻就,因金貲不敷,延緩一載,功未告竣,我等不忍,鮮終復募善士捐貲落成,將碑更刻,芳名流傳百世,若有私曲,付之真真,暨新人舊亭,磚無付,建新亭此記。 結緣操持化主 業儒李元茴 生員李夢魁 生員李北山 鄉老李應濱 善士成名元 善士劉開楊 琢碑毀銘 天地不容 石亭雲繞傍溪流,風景山河一望幽,憩息遊人抒嘯傲,千年歌頌姓名留。 業儒李元茴題 應龍亭建聳溪邊,魚躍鳶飛契妙然。名利場中無限數,熙熙攘攘戴堯天。 庠生李夢魁梅亭氏題 應龍亭豎瀟江傍,秀接疑山讓第鄉。坐有南風薰解慍,同欽虞舜頌君王。 庠生李北山東江氏題 皇清乾隆四十七年(1783)天壬寅歲孟冬吉旦
其二 應龍亭碑記 事有創製一時而垂之千百世者。武陽得山溪之勝,汾亭傳中子之游,便行人舒嘯傲,誠勝概也。余*境內之由江舊有應龍亭,路通兩粵,控九疑,盼蕭韶,清江繞其側,但垣基待圮,卑隘堪虞,遊人宦達憩息其間,不無不足之憾。有善士等倡首,遍募得百餘金,*易以石石堅,以磐下闊,址基上重陶(瓦),較舊制而高大之,猗歟盛哉。爽塏宏敞之模,煥然一新矣,是舉也。故有不容辭其責者,茲亭落成,高廣能容,實實(枚枚),欺風傲雪,任過客之遨遊,賦山光,題江瀨,聽鳴嚶上下,斯聚斯歌,不將與武陽汾亭諸名勝爭光於不朽哉?功竣勒石因為之記其盛雲。
其三 重修碑亭記 應龍橋,往來不絕之要津也。前歲眾善人捐金數伯,修整完善,奈洪濤不時沖沒石墩,兩岸復傾,若不及時續修,將前功盡棄。行人不且,具望洋興嘆乎,所願同志復開金囊,續成盛舉,則功垂以遠傳不朽矣,是為記。大清嘉慶一十八年(1814)
其四 新砌大路碑記 從來福善禍謠之說,自古昭然。好善者君子之心,而望報者世俗之見。蓋人生斯世,苟力所能為,何妨善與人同,而樂取於人,以為善哉。如我處應龍亭,上遠臨武營路,一條兩粵通衢,每遇春雨淋漓,往來載道,不無濘泥之苦,生斯地者,靡不目擊心傷。因茲集我同人各處捐資,共勷盛舉,功成告峻,用泐貞珉,以垂不朽,而福善禍謠之說,非余等之所敢望也.。 瓊林李秀撰 嘉慶二十年三月立(1816)
寧遠冷水梅翠八角亭,紅軍長征經過時,朱德總司令還題詩一首。中央紅軍各部於11月17—25日經過寧遠,擊潰國民黨中央軍圍堵,前往道縣過湘江。朱德過梅翠八角亭,寫有《詠八角亭》詩。<部分根據 1、《零陵志》2、《寧遠古涼亭》 3、長征ab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