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氏奇美拉蛛

應氏奇美拉蛛

應氏奇美拉蛛,發現於白堊紀的琥珀化石中。長度接近3毫米,其最特別處是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超過身體1.5倍長,具有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因此被稱為“怪物蜘蛛”。

應氏奇美拉蛛的發現,彌補了蜘蛛演化的重要一幕,即烏拉爾蛛目和現代蜘蛛間的缺環,因為它們既有烏拉爾蛛目獨特的細長尾須,又有和現代節板蛛幾乎一樣的多分節紡絲器和絲腺構造。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應氏奇美拉蛛
  • 拉丁學名:Chimerarachne yingi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蛛形綱
  • :蜘蛛目
名稱來源,發現意義,特徵,

名稱來源

應氏奇美拉蛛(Chimerarachne yingi)的名字來源,chimera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怪獸奇美拉,反映出新物種所具有的多類蛛形綱生物特徵混合在一起的特點;arachne意為蜘蛛。種名yingi則來源於琥珀化石標本提供者應嫣靈女士的姓氏,應女士提供了四塊化石,包含著四隻蜘蛛。
應氏奇美拉蛛應氏奇美拉蛛

發現意義

此次發現的應氏奇美拉蛛標本來自於1億年前白堊紀,長度均接近3毫米,分為前體(胸部)和後體(腹部),以一個狹窄的腰部(腹柄)相連;長有6隻眼;腹部的腹甲和背甲都明顯且完全分節;前後側紡器都發育良好,外側紡絲器每一節內側均具有一個絲腺;步足也具有蜘蛛的顯著特徵,其上有若干大剛毛和細毛,末端為帶齒的側爪、中爪和突出的爪間突。
應氏奇美拉蛛 復原圖應氏奇美拉蛛 復原圖
“應氏奇美拉蛛”的發現,彌補了蜘蛛演化中一個重要缺環,即烏拉爾蛛目和現代蜘蛛間的缺環。因為“應氏奇美拉蛛”兼具前者獨特的細長尾須,又有後者的多分節紡絲器和絲腺構造。但在現代蜘蛛身上,長長的尾須卻消失了。僅在少部分蜘蛛中,還殘留著一個短小的突起,被稱為臀板。
現今全世界的蜘蛛加起來有478個鐵達尼號巨輪那么重,每年大約要吃掉4億噸到8億噸獵物,超過全世界人口總重。
應氏奇美拉蛛 復原圖應氏奇美拉蛛 復原圖
黃迪穎團隊認為,“應氏奇美拉蛛”的祖先可以追溯至烏拉爾蛛目。通過對“應氏奇美拉蛛”的研究,該團隊認為,紡絲器和特化的須肢並非非常“進化”的特徵。蜘蛛目比有鞭目(鞭蠍)、無鞭目(鞭蛛)、裂盾目等更為原始。
“蜘蛛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屬於節肢動物蛛形綱,是種類極其豐富的捕食性動物,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於早期蜘蛛化石極其稀少,學界對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歷史知之甚少。”

特徵

在應嫣靈女士提供的1億歲“高齡”的緬甸琥珀化石中,其中兩個蜘蛛均為雄性,個體微小,體長不足2毫米(不算尾須),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頭胸甲正前方有6個眼睛。黃迪穎表示,“應氏奇美拉蛛”最特別處是具有一條細長的尾須,超過身體的1.5倍長。尾須分為70多節,每一節都有一圈細長的剛毛。
應氏奇美拉蛛應氏奇美拉蛛
關於“應氏奇美拉蛛”尾巴的作用,王博推測,其尾巴是筆直的,不能隨意擺動,也沒有毒腺,因此可能是感知器官,用於探測身體後部的環境和氣味等。尾巴上的很多毛,可能是感覺毛。除了尾須,“應氏奇美拉蛛”的前、後側紡器都發育良好,外側紡絲器每一節內側均具有一個絲腺;其步足具有蜘蛛的顯著特徵:足上有大剛毛和細毛,足末端是帶齒的側爪、中爪和突出的爪間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