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高校畢業生

應屆高校畢業生

應屆高校畢業生指的是:今年畢業的高等學校畢業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所述:在“應屆”二字之中,“應”是“本”的意思,“屆”是“期”的意思,因此“應屆”原是“本期”的意思。其中,“本”又有“現今”的意思,而目前的教育體制是“一年為一屆”,所以“應屆”的實際含義就是“今年”,因此應屆畢業生指的就是“今年畢業的畢業生”。高校畢業生是高等學校畢業生的簡稱。按照學歷層次的不同,可以把高校畢業生劃分為:專科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中,應屆高校畢業生屬於“新成長勞動力”。新成長勞動力指的是年滿16周歲的未能升學的各類學校畢業生,即沒有工作經歷的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在一些情況下還包括其他初次失業的年輕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屆高校畢業生
  • 外文名:This Year's College Graduates
1 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的相關概念,1.1 勞動力行銷,1.2 勞動關係建立,2 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背景,2.1 就業現狀,2.2 求職渠道,3 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流程,3.1 求職規劃,3.2 簡歷處理,3.3 入職考試,3.4 結果確認,4 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的注意事項,4.1 契約簽訂,4.2 騙局防範,

1 應屆高校畢業生求職的相關概念

1.1 勞動力行銷

求職的含義是:謀求職業;尋求工作。而從市場行銷學的角度來講:求職者的求職過程就是“勞動力行銷”過程。
1.1.1 勞動力市場
市場由三個主要因素構成(市場三要素):人/組織、購買力和購買慾望。因此,市場就是由“具有支付能力”和“希望購買商品”的“人或組織”構成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勞動力市場則是由“具有支付報酬的能力”和“希望購買勞動力”的“用人單位”構成的。因此,勞動力市場三要素就是:用人單位、勞動力購買力、勞動力購買慾望。
勞動力指的是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商品市場”的簡稱。勞動力商品和電視機、電冰櫃等實物商品不同,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商品。按照不同的劃分依據,商品市場分為一般商品市場和特殊商品市場,也可以分為有形商品市場和無形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屬於特殊商品市場,也屬於無形商品市場。招聘會就是最為形象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的供求雙方(欲採購勞動力的用人單位和欲出售勞動力的求職者)都同時出現在招聘會的會場之中進行互動。
根據勞動力市場三要素,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中實現成功求職的基本前提條件有兩個:(1)能夠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滿足用人單位的勞動力購買慾望;(2)能夠接受用人單位的待遇——認可用人單位的勞動力購買力。根據《鄧小平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具備相關工作經驗”是“勞動者能夠勝任工作”的最強有力的事實依據。
1.1.2 市場行銷
市場行銷(狹義)指的是:一個企業為將其產品以盈利的方式出售給它的顧客所採取的所有方法。企業所開展的市場行銷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客戶定位,商品定價、廣告宣傳、產品包裝、產品推銷等。開展市場行銷活動的主體是企業,企業開展市場行銷活動的場所是在商品市場之中;開展求職活動的主體是求職者,求職者開展求職活動的場所是在勞動力市場之中。和市場行銷活動類似,求職者在開展求職活動時也需要針對用人單位開展“確定求職方向、明確待遇要求、主動投遞簡歷、自我廣告宣傳、著正裝面試(自我包裝)”等一系列自我行銷的活動。因此,從市場行銷學角度來講,求職過程的本質就是:求職者在勞動力市場中,將自己所擁有的勞動力針對“能夠向自己提供心儀工作崗位”的用人單位進行行銷的過程——即“勞動力行銷”過程。
1.1.3 勞動力分銷渠道
在市場行銷學中,產品的分銷渠道包括直接分銷渠道和間接分銷渠道兩類。直接分銷渠道簡稱直接渠道,又稱零級渠道或零階渠道,指的是“產品生產者不經過中間商,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的市場行銷渠道;間接分銷渠道簡稱間接渠道,包括一級(階)渠道、二級渠道、三級渠道等,指的是“產品生產者經過中間商,間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的市場行銷渠道。其中的中間商包括經銷商(包括批發商和零售商)和代理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