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山寺

慶山寺

慶山寺遺址在西安臨潼區新豐鎮,距西安30公里,是武則天時期建立的著名皇家寺院。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武則天垂拱二年改“新豐縣”為“慶山縣”,改“靈嚴寺”為“慶山寺”。並按皇家寺院的模式重建慶山寺,建地宮、阿育王塔,打造專門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銀槨,安放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地宮之上按照供奉舍利的修建舍利寶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慶山寺
  • 地理位置:西安臨潼區新豐鎮
  • 始建:隋代開皇年間
  • 類別:皇家寺院
寺院概況,佛寶文物,歷史傳說,淵源,文物,

寺院概況

在佛界自古就有“東慶山,中報本,西法門”之說。到了唐武帝時期,由於滅佛,所以慶山寺被毀,至今尚未重建。
經考古專家清理、考察,從墓穴中發現了包括佛祖真身舍利在內的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寶帳。而此時這批佛教珍寶已經被塵封了1000多年。佛祖真身舍利出土的時候,被層層保護,先是保存在舍利瓶中,舍利瓶被安放在金棺中,金棺再放入銀槨,銀槨再放置在舍利寶帳中。佛祖舍利被發現後,這么多年間曾先後赴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展出。

佛寶文物

慶山寺佛寶文物的出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發現的。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中午十二時許,新豐鎮露台鄉的農民因在鳳凰(即姜原)上面開了一個磚瓦廠,取土時突然發現一座古墓,大家看到墓中有石碑等,便一哄而搶。時任臨潼博物館館長的趙康民老先生聞知後,立刻報告臨潼縣政府及公安局,並組織人力挨家挨戶將被搶文物收了回來,被譽為西安東郊文物專家的“東霸天”趙康民館長,一看這些文物就吃了一驚——這可是封存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唐代珍寶文物啊!
更令人高興的是——慶山寺舍利寶帳內置銀槨,銀槨內置金棺,金棺內藏舍利瓶,舍利瓶中珍藏著釋迦佛真身舍利。
在文物工作組仔細整理這些文物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通石碑,碑的主額正中刊“大唐開元慶山寺之塔”。碑面上款刊“上方舍利塔記”。碑文載道:“此寺伽藍(寺院),固神山踴建,鏟鴻門之左阜,南揭驪山嶺;劃象河之大川,北橫半樹。”“壓重林,亘絕讞”,才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寺院和佛塔。石碑落款為:“大唐開元二十九年四月八日”。這塊唐代的石碑記述證明了慶山寺所珍藏的釋迦佛舍利的真實性,同時也記載了唐代以武則天為代表的歷代皇帝在慶山寺為供養釋迦佛真身舍利所捐獻的奇珍異寶,這次僅在慶山寺地宮中出土的文物就達一百二十七件之多。

歷史傳說

武則天與慶山寺
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月的一天,長安東鄰的臨潼新豐縣露台鄉,晴朗的天空突然雷電交加,風雨撲面,剎那間山搖地動,一場沒有任何先兆的地震向這個平靜的地區襲來。一夜之間,平地湧出一座高二十餘丈的大山,山南裂出三眼大泉,頃刻形成周擴三百畝的大水池,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山上長滿了熟透的柿子,醇香撲鼻。還有滿滿地掛在枝頭、紅的炸裂開來、果仁顯露的大石榴,宛如天界神果,極為迷人,平坦之地長滿菽麥而且正當揚花之時……
看到這些奇異景象,祖祖輩輩居住在新豐鎮的父老鄉親門大惑不解,本在五月開花的菽麥,卻在這時出現,這不合天理。而當地的顯貴們為了討好朝廷,卻把這說成是天上瑤池仙山降地、仙麥下凡,吉瑞無比。他們的代表胡姓縣令匆忙來到長安稟報武則天,並神靈活現、大肆渲染的向武則天做了匯報。
面對胡縣令所說的“吉兆”,武則天認為是天降吉祥,佛祖賜瑞,這是慶賀自己將要親自登上皇帝寶座,直接掌管國家最高權力,而不需要再垂簾聽政的大喜大吉之兆,於是金口玉言,賜突起之山為名“慶山”,所在縣“新豐縣”改名為“慶山縣”,並降旨將初建於隋開皇年間的“靈嚴寺”,改名為“慶山寺”,並撥專款重新擴建成唐代規模巨大的皇家寺院。擴建的慶山寺,由大明宮工匠們按照皇家佛寺的模武、制度等進行建制,寺內既建地宮,精雕細刻,並當即精製出了漢白玉浮雕彩繪阿育王塔,精心打造出專門珍藏佛祖舍利的金棺銀槨,安放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地宮上面按照盛放舍利的規定修建舍利寶塔,很快,一座規模巨大的皇家寺院在慶山之上拔地而起。一時間,高僧雲集,香菸裊裊,磬鈸、木魚之聲不絕於耳。慶山寺成為京都長安東面重要的皇家寺院。
《唐書·五行志》記載:武后垂拱二年十月,新豐露台鄉“大風雨震電,有山湧出,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畝,池中有龍鳳之形,禾麥之異,武后以為修應,名曰慶山,故改縣為慶山縣。”這是歷史上對慶山及慶山寺誕生過程的真實記載。繼唐高宗李治之後,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時期的一切國政要事均掌握在武則天手中。
武則天於公元六九零年登基稱帝,登基之後發展佛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慶山寺大興土木,由朝廷撥款把慶山寺建成了可與法門寺比美的皇家寺院,寺內修建專門用於供奉釋迦牟尼佛祖舍利的地宮,精雕細刻,以上佳青石彩繪製作舍利寶帳,重金珠寶製作盛裝佛祖舍利的金棺銀槨,舉行大型儀式迎請舍利到慶山寺地宮中供奉。
至此,慶山寺已發展成了唐代皇家寺院中規模較大的寺院,因其中擁有獨一無二的專門用來盛裝佛祖舍利的金棺銀槨,且在武則天的詔令下,王公貴族們紛紛捐資捐物供養舍利,併到慶山寺禮佛朝拜,慶山寺里終日香菸裊裊,磬鈸、木魚之聲震九天,旌旗飄揚,山上山下一派熱鬧景象,形成了唐代大周年間皇家寺院東“慶山”,西“法門”的呼應之勢。

淵源

法門寺與慶山寺的歷史淵源
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佛寶文物多為宮廷供奉之珍寶,所出土的阿育王塔為漢白玉質地,四周以浮雕形式刻滿了各式各樣不同造型的佛像,與慶山寺出土的舍利寶帳明顯的不同之處是阿育王塔上沒有發現有標明是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的字樣,也沒有類似慶山寺出土的放置佛祖舍利的最高器物金棺和銀槨,而是發現了玉棺及多重寶函等。慶山寺出土的青石舍利寶帳明確刻有“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八個金色大字,獨一無二的金棺銀槨等貴重器物也都出土於慶山寺地宮。
慶山寺地宮建於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平面呈“甲”字形,由斜坡道、甬道、主室、三部分構成,甬道皆用青磚砌成,磚面遍刷紅丹、門楣、扉、框、檻刻有飛天、力士、獅子等,雕飾精美。

文物

甬道正中豎立著“大唐開元二十九年四月八日”刊刻的“上方舍利塔記”碑。碑文共513字,內容詳細記載了上方舍利塔的地理位置和主持僧,精美絕倫的舍利棺具以及安置舍利於塔下精室的時間和盛況等等。精室面積不大,僅三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卻很豐富。諸如金棺、銀槨、鎏金須彌座、銀首金法杖、鎏金高足杯、鎏金寶瓶、虎腿獸面銜環熏爐;三彩南瓜、供盤、護法獅子;玻璃器皿;黑、白釉瓷器等多達127件。這批佛教奇珍異寶,無論就造型,還是工藝來說,都是1200年前同類文物中的佼佼者。如三彩獅子是迄今所見製作時代最早、藝術水平最高的三彩動物造型。三彩南瓜,更是首次發現,打破了“南瓜不敬佛”的傳說。玻璃器皿更是極其難得,因唐時玻璃價貴若金。虎腿獸面銜環熏爐,是迄今所見最早的熏爐。鎏金高足杯,花紋細膩,具有明顯的波斯風格。鳳頭人面壺,造型獨特,天竺味極濃,是中印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而這批珍貴文物的傑出代表當數金棺、銀槨和舍利寶帳了,它是迄今世界所見的最完整、豪華,
而又惟一刊名是盛放佛祖骨灰的棺具。
寶帳,雖非實用建築,但卻礎、柱、枋、檐、角、頂俱全,是一座極其難得的盛唐重檐方亭建築模型。寶帳由六塊青石線雕構件組成,可層層打開,底部是須彌蓮花座,上飾捲雲、舞伎、團花如海石榴,上置方形楞柱中空帳體,正面額枋正中刊“釋迦如來舍利寶帳”八個楷書陰文貼金字,字兩邊雕天王力士迦陵頻迦鳥,重檐下雕團花。其他三面額枋加重檐上雕有千姿百態、婀娜俊秀,或散花或捧果飛天。帳體上是重檐金翅鳥挑角的帳蓋。頂部作聯珠蓮花托桃形。金翅鳥背上插四棵銅乾銀葉菩提樹。座前兩角插兩朵金蓮花。帳體四面一組四幅涅槃變圖:正面雕釋迦佛說涅槃經;左側面雕涅槃圖佛肉體的死亡;右側面雕八國王子分舍利圖。整個寶帳線雕流暢自如,刀法老熟,不愧為盛唐線雕的傑作。
銀槨,原放置在寶帳里。槨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該銀槨造形精美,玲瓏剔透,懸珠嵌寶,工藝絕倫。槨長21厘米,大頭高14.5厘米,寬12厘米,小頭高10厘米,寬7厘米。槨下是長方形鏤空寶座。瓦形槨蓋周圍懸掛用珍珠穿成的流蘇,間垂五色寶石。蓋中央作鎏金蓮花,以白玉片和紅瑪瑙為蕊,蕊上用粗銀絲挽成螺形塔飾,四周嵌有藍寶石、貓眼寶石和水晶。槨前頭鏨線刻門,門扉上分別貼有釋迦的助侍菩薩大勢至和觀音。菩薩間有一對鎏金佛腳,腳上有法輪。槨後頭飾摩尼寶珠,槨兩側上是獸面銜環鋪首,下面分別是釋迦如來的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鍵連(神通第一),摩訶伽葉(頭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議論第一),優婆離(持律第一),羅喉羅(密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的鎏金造像。
金棺,原放置在銀槨裡面,長14厘米,大頭高9.5厘米,寬7.4厘米,小頭高6.5厘米,寬4.5厘米。出土時以錦帶纏縛,置於銀槨之內,棺下有長方形鏤空寶座,棺蓋中央鉚釘鎏金如意卷草,卷草中間粘貓眼寶石。棺兩側和兩端粘絹底珍珠團花,大頭下粘一對驤金護法獅子。棺內的錦衾下秘藏兩隻銅質蓮花為座基的綠色玻璃瓶,瓶內滿盛釋迦如來的骨灰舍利。
這批佛教文物,不愧為國之瑰寶,民族文化遺產中之精華。它如實地反映了盛唐時代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成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的發掘,對研究唐代佛教的發展、建築、線刻、繪畫、樂舞藝術、金屬冶鑄、玻璃生產、陶瓷焙燒工藝等,有著極高的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