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文

慧文

慧文,一稱慧聞;他的籍貫和生卒年月,傳記不詳。為北齊鄴城的得道高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慧文
  • 別名:慧聞
  • 別稱:慧禪居士
  • 學生智顗
  • 身份:禪師
  • 思想:三智實在一心中得
歷史記載,海曲憫寺者,傳說,

歷史記載

最早的記載來自唐代的記載:
天台宗慧聞禪師年譜考
(慧禪居士)
天台九祖者,一祖龍樹菩薩、二祖北齊慧聞、三祖南嶽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頂、六祖法華智威、七祖天宮慧威、八祖左溪玄朗、九祖荊溪湛然也。
龍樹生於印度,吾師慧聞依其中觀論而證一心三觀之妙旨,故奉其為第一祖。然亦有稱吾師慧聞為天台初祖者,蓋以龍樹為印度人,未予計入耳。
吾師慧聞禪師,又作慧文。北齊僧,渤海(山東)人,俗姓高。
唐慧仁《健康報恩寺》
唐慧仁《健康報恩寺》曰:“慧聞者,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論》、《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所入法門,非 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樑為放生池,佛法廣播於江北。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餘循海路奔健康。輒遇大風波,楫折船沉。忽現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此報恩寺實為今金陵大報恩寺之先身也。
南宋志盤《佛祖統記》
南宋志盤《佛祖統記》稱師為東魏孝靜、北齊文宣時(534—559)“行佛道者”,或曰北齊(550—577)專業大乘之人。師幼歲入道,聰敏絕倫,苦學 深思,至於成年。一日,閱《大智度論》至卷二十七,恍然大悟,證得「一心三智」之妙旨。又讀《中論》至〈四諦品〉之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而頓悟空有不二中道之義。遂承龍樹之教而建宗風,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後 以心觀傳南嶽慧思禪師,南嶽弘化南方,開天台教法宣說之基。因奉師為二祖(或謂初祖),世稱北齊尊者。
慧思《立誓願文》唐道宣《續高僧傳》
又據慧思《立誓願文》及唐道宣《續高僧傳》所載,南嶽慧思生於515年,寂於577年,二十至三十八歲(535-553年)遍歷齊國,學習摩訶衍及親近諸 大禪師,此時師乃齊地“聚徒數百,眾法肅清,道俗高尚”之高僧。故師之生年當在515年之前。《釋氏稽古略》載慧思依慧聞開悟為梁承聖三年(554年),似有不妥,應在553年之前。《佛祖統記》亦曰師“道化行於北齊(550-577)受禪(550)之後”。建德六年(577年),齊地禁佛,師“率僧眾四 十餘循海路奔健康”,遇難蒙神龜相救,陳宣帝聞之敕建金陵報恩寺。師達健康之時,慧思圓寂(577年)於南嶽,智顗年前(575年)已入天台,我佛三祖竟無緣相聚,惜哉!

海曲憫寺者

西山風胡者,邯鄲之天台也。有明《石鳯寺重建碑》為證:
佛有三世,世世光明。寺有三劫,劫後復興。先是,沙門慧深者,山下視餓殍而不見。殍曰:憫者,佛也。深大驚,知為佛祖點化。遂堆碎石為冢掩殍屍,化善緣建寺於冢側,曰天台憫寺。後殍冢每顯佛光,憫寺大興。北魏肇始,佛門不幸,殃及憫寺,深憤而出海,此一劫也。北周武帝禁佛,毀寺塔,逐沙門,憫寺敗落,此二劫也。唐初,有新羅僧智隱重建寺院,曰新羅寺,佛門再興。然建文年間山火驟起,經書寺院毀於一旦,此三劫也。
念我秦氏,自皈依佛門,世代相傳。及至東海而海曲,回歸贏氏故里,重續先祖香火,乃至子孫滿堂,家業興旺,實乃佛祖之佑也。今合族上下,募善款,置田產,重建寺院,再請高僧,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是役始於仲春,畢於孟夏,因山形而名,曰石鳳寺。又值我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成道聖日,立碑為證, 乃記。
大趙武靈王七年
《山海經》
海曲天台山又奇。《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 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竹書紀年》亦曰:“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琅琊之濱”。
故師之佛緣當自北魏(386-534年)始。幼歲入天台憫寺,苦學深思,天真獨悟,遂樹“一心三觀”,啟天台之源。東魏(534-550)北齊 (550-577年)之世,聚徒千百,專業大乘,獨步河淮,時無競化。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師以心觀口授南嶽慧思,南嶽授智顗,成一代天台宗師。建德六年(577年),師赴金陵,宣帝敕建報恩寺,其後無考。

傳說

相傳慧文是無師自悟的。他因讀《大智度論》(卷二十七)體會到“三智實在一心中得”;又因讀《中論》四諦品,因緣生法即空、假、中一偈,聯繫構成了慧文一心三觀和所觀的一境三諦的思想的禪法。其後慧思傳承了這法門而傳給智顗。到了智顗它的內容更加以充實,從修觀上更開展為一念三千的三諦圓融觀,以為天台一宗的教觀中心。慧文即是這方面奠定基石的人。
慧文的禪法,似包含有中國初期傳入的《安般守意經》、《般舟三昧》等,而以般舟系的大乘禪法為其心要。
鳩摩羅什(401—413)在長安傳譯的《智度》、《中》、《百》、《十二門》論和有關禪經(《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等),學風在當時中國北方的影響當能存在。慧文遠承其學,近復取資於北地六家禪師明、最、嵩、就、鑒、慧用心之法,更發展之。其一心三觀之說,和當時傳菩提達摩二入四行的壁觀禪慧可(487—593)於東魏天平初年(534)在鄴都“盛開秘苑”,依《楞伽經》藉教悟宗似相呼應。傳之于慧思,思又傳之於智顗,乃構成教觀兼備,建立了天台宗
慧文禪法,雖資取於諸家,但師承是很不明的。天台宗建立以後,為了教人信服,智顗門人灌頂(561—632)曾在敘《摩訶止觀緣起》中,援用北魏曇曜譯的《付法藏因緣傳》二十三祖的系統,提出了“金口所記”和“今師相承”的說法。金口所記,後來湛然名之為金口口承是“從前向後”,從大覺世尊法付第一祖大迦葉到第二十三祖師子止,以其中第十三祖為龍樹。為慧文所祖承。蓋謂“文師用心一依《釋論》(《大智度論》),論是龍樹所說,《付法藏》中第十三師。智者《觀心論》云:‘歸命龍樹師’,驗知龍樹是高祖師也”(《摩訶止觀》卷一)。“今師相承”是由智顗追溯師承業于思、文,而上接龍樹,所謂“台(智顗)衡(慧思)慧文宗於龍樹”(《摩訶止觀》卷一)。今師即指智顗而言。
除了上述的兩種相承之說而外,後來湛然在《摩訶止觀輔行搜要記》卷一,還提出與天台法門有關的九師相承問題。即列舉明、最、嵩、就、鑒、慧、文、思、頠九人,並簡單地說到九人用心的法門。九師中前六師,除“最師”是曇無最外,其餘身世不詳。據說,九師是記在《國清廣百錄》(原書已佚),且是不識根源的人所記;《續高僧傳》的《慧思傳》中也說,“思又從道於就師,就又受法於最師”;並說慧思開悟後“往鑒、最等師述己所證,皆蒙隨喜”;故前六師中至少最、就、鑒三師在慧文與慧思之間無疑是有深切的關係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