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寺遺址

慈雲寺遺址

慈雲寺遺址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慈雲村西的山林之中。

慈雲寺遺址是重慶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寺廟遺址,其主要由寺廟基址、圍牆、墓群和石橋組成,其後還有一處竹林院,包括禪院、墓群和窯址三部分,遺址面積總計約30000平方米。

慈雲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宋、元,到明清時期香火旺盛,禪宗匯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慈雲寺
  • 外文名稱:Ciyun Temple
  • 地理位置: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
  • 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
  • 建造年代:唐代
  • 發掘時間:2012年
發現過程,遺址概況,發掘情況,

發現過程

2009年,一塊湮沒于山林野草中的石碑被偶然發現,墓碑文字記載著一位明朝人遊歷慈雲寺的經歷。石碑為考古專家們尋找古剎提供了線索,2012年,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終於在距離石碑數百米之外的慈雲山山腰上,找到了已被掩埋在泥土中的慈雲寺遺址。

遺址概況

2012年對慈雲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綜合歷史文獻、遺址和墓群的碑刻題記後,推斷出慈雲寺始建於唐代,歷經宋、元、明、清四朝。
明代慈雲寺興盛一時,後毀於戰火,在清初和康熙年間得到了重建擴建,從而形成現存規模。慈雲寺在民國尚存,但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被徹底毀壞形成廢墟。
與平原地區的寺廟不同,慈雲寺是依山而建,整個寺廟坐西北朝東南,從東南往西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前殿、院落、大雄寶殿以及觀音殿遺址。
慈雲寺墓群由兩處墓地構成,深藏於遺址兩側的山林之中,為宋代至清代慈雲寺主持、長老及僧人墓地,有崖墓、石室墓和石圍土壕墓三種形制,分布面積約為6600平方米。
清代知府李為棟曾在他那篇膾炙人口的《多子山慈雲寺遊記》末尾叮囑後人:“(慈雲寺)惟老樹千章,為名山垂蔭,勿剪勿伐,是所望於後來者”。

發掘情況

由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九龍坡區文物管理所聯合進行的慈雲寺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全面結束。此次發掘於2013年9月13日開始,至12月4日結束,歷時近3個月,發掘面積達1800平方米,共發現並清理了石碑、石雕、瓦當、柱礎、銅錢、佛像、佛座、陶瓷碗盆等文物(標本)逾百件,經初步鑑定,文物時代以明清遺存為主。
此次考古工作以寺廟基址為主體,出土文物年代久遠、數量眾多,是目前為止重慶地區規模最大、收穫最豐富的一次宗教考古發掘。下一步,考古工作人員將對出土的器物(標本)進行資料整理,並組織專家對部分殘損文物進行修復,為進一步研究當地的寺廟建築與宗教習俗提供重要的學術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