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元廟碑

慈元廟碑

今樹立於江門市新會區崖山慈元廟故址。崖山慈元廟故址為七百多年前南來最後一個皇帝趙昺建立行都的地方。 宋亡後兩百年,明成化12年(公元1476年)和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由陳白沙倡議先後興建大忠祠和慈元廟於當年宋少帝行都故址之上。建大忠祠為表彰南宋力抗元兵,堅貞不屈的"三忠"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慈元廟為紀念以身殉國的宋少帝及楊太后。《慈元廟碑》亦為此而立,由陳白沙親自撰文並以茅龍筆書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元廟碑
  • 地址:中國廣東省江門市古井鎮官沖村
  • 公布時間:1979
  • 歷史年代:明代
《慈元廟碑》簡介,碑文,碑文論點,

《慈元廟碑》簡介


崖山慈元廟等建築物於1943年為日寇所毀,僅存廢墟。幸《慈元廟碑》等碑石免遭劫難,才得以重新樹立。
《慈元廟碑》書於"弘治己未夏"(即公元1499年),這是?>陳白沙去世的前一年。這時他已年逾七旬,書法家到了這個年紀正是"人書俱老"的時候。儘管他當時得病小愈"尚未堪筆硯",然而"力疾書之",於是神往氣隨,心與筆應,一氣呵成。給後世留下了這件茅龍筆書的巨作。
《慈元廟碑》高1.8米,寬1.05米。額書四字為行楷,字徑9厘米;正文六百多字,跋文一百多字,行草兼之,字徑3至5厘米。遠看之,字型縱橫錯落,布局渾然一體,有若羅漢列陣,氣勢雄偉;近觀之,用筆矯健奔放,結字險勁峻峭,個個如持戟將士,氣宇軒昂。近代書法評論家以稱其峭勁處似歐陽詢,其軒昂處似李邕,其豪放處似懷素。""許陳白沙晚年的書風,在此碑中尤能體現。

碑文

世道升降,人有任其責者,君臣是也。予少讀《宋史》,惜宋之君臣,當其盛時,無精一學問以誠其身,無先王政教以新天下;化本不立,時措莫知,雖有程明道兄弟不見用於時。跡其所為,高不過漢唐之間。仰視三代以前,師傅一尊而王業盛,畎畝既出而世道亨之,君臣何如也?南渡之後,惜其君非撥亂反正之主,雖有其臣,任之弗專,邪議得以間之。大志弱而易撓,大義隱而弗彰,量敵玩仇,國計日非,往往坐失機會,卒不能成恢復之功。至於善惡不分,用舍倒置,刑賞失當,怨憤生禍,和議成而兵益衰,歲幣多而民愈困,如久病之人,氣息奄奄,以及度宗之世則不復惜,為之掩卷而涕,不忍復觀之矣。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劉文靖廣之以詩曰:"王綱一紊國風沉,人道方乖鬼境侵,生理本直宜細玩,蓍龜萬古在人心。"噫!斯言也。判善惡於一言,決興亡於萬代,其天下國家治亂之符驗歟?宋室播遷,慈元殿草創於邑之崖山。宋亡之日,陸丞相負少帝赴水死矣。元師退,張太傅復至崖山,遇慈元後問帝所在,慟哭曰:"吾忍死萬裡間關至此,正為趙氏一塊肉耳,今無望矣。"投波而死,是可哀也!崖山近有大忠廟,以祀文相國、陸丞相、張太傅。弘治辛亥冬十月,今戶部侍郎,前廣東右布政華容劉公大廈行部至邑,與予泛舟崖門,吊慈元故址,始議立祠於大忠之上。邑著姓趙思仁請具土木,公許之。予贊其決,曰:"祠成,當為公記之。"未幾,公去為都御史,修理黃河,委其事府通判顧君叔龍。甲寅冬祠成。是役也,一朝而集,制命不由於有司,所以立大閒,愧頹俗,而輔名教,人心之所不容已也。碑於祠中,使來者有所觀感。弘治己未夏,予病小愈,尚未堪筆硯,以有督府鄧先生之命,念慈元落落東山作祠之意,久未聞於天下,力疾書之,愧其不能工也。南海病夫陳憲章識。

碑文論點

《慈元廟碑》的價值 明代大儒、自沙陳獻章紀念宋亡殉國的楊太后而撰書的《慈元廟碑》,是一塊很有歷史文物與書法藝術價值的碑刻。當代宋史專家陳樂素教授生前評說: “此碑概括地記述了那段歷史,字跡剛勁灑脫,實在難得。”①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穢。賈誼《過秦論》這個論斷,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何也?讀者認同也。而陳白沙的《慈元廟碑》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失為一篇具體而微的“過宋論"。 “宋之君臣,當其盛時,無精一學問以誠其身,無先王政教以新天下,化本不立,時措莫知。雖有程明道兄弟,不見用於時。……南渡之後,倍其君非撥亂反正之主,雖有其臣,任之弗專,邪議得以間之。大志弱而易撓;大義隱而弗彰,量敵玩仇,國計日非。往往坐失機會,卒不能成恢復之功。……善惡不分,用舍倒置}刑賞失當,怨憤生禍,和議成而兵益衰,歲幣多而民愈困。”陳白沙《慈元廟碑》對宋亡這段論述,有別於一般史評單純地或過份地強調蒙(元)崛起入侵的外部原因,而著重剖析內因,對宋室“自腐”,直指無遺。並分階段論述其盛時、衰時致腐的因素。其考察問題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