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訓練預備班

孩子的心理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認知、調節與交往。其基礎便是孩子具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據調查顯示處於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孩子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家長可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判斷,並予以干預。為了孩子日後的健康成長,應儘早給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統訓練預備班
  • 表現: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 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
  • 視覺感不良:卻無法流利地閱讀
煩惱媽媽一:
我家彤彤3歲了,很容易暈車,每次帶她出門總是提心弔膽的。她尤其不肯坐轎車,坐上車就難受,而且很容易吐。所以帶她出門的時候我們只好儘量坐公車,而且身邊總要帶個塑膠袋,以防萬一。
煩惱媽媽二:
我們家小波2歲多了,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要銜著奶嘴。我也想過不少辦法讓她戒掉奶嘴,可仍然沒有用。
煩惱媽媽三:
丁丁活潑好動,給他洗澡時經常發現他身上有些碰傷擦傷,問他怎么弄的,他竟然說不知道,還說並不覺得疼痛!有一次我親眼看著他跌得皮破血流,他卻只是爬起來繼續走,似乎絲毫沒有發現自己受傷。太奇怪了,他總不至於勇敢到這種地步吧!
煩惱媽媽四:
小敏在外面的一些行為真是讓我尷尬,他老愛在別人身上輕輕碰一下甚至亂摸一氣,他還特別喜歡去抱別的小朋友,一看到小女孩就跑過去抱她們,他是不是好色啊?真是讓我尷尬。
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感覺統合失調的例子,而更多的問題將在孩子的學齡期表現出來。據調查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孩子的心理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認知、調節與交往。而這些的基礎便是孩子具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所以說感覺統合能力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基石,就像建造一座大廈,如果不會建築,那么設計得再好,也沒有辦法實現。
感覺統合就是大腦將從身體各種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綜合處理,然後做出正確的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若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統合,則整個身體就不能和諧有效地運作,這樣必然導致學習困難,兒童智力水平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造成了後來的學習成績落後,運動技能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障礙。這些孩子哪怕智商很高,也無法正常地生活和學習,更阻礙了他們成材。
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很複雜,它與寶寶的孕育過程和出生後的撫養方式都有關係。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於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出生後缺少搖抱,沒讓孩子經過“爬”這個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讓孩子多靜坐、少活動,過分限制其活動方式和活動範圍等,都會導致孩子日後的感覺統合失調。與正常的孩子相比,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比正常孩子要差得多,教養他們也就難得多了。尤其是城市兒童,家長過於疼愛,對他們的活動限制多多,管得太嚴,使他們從小就缺乏應有的鍛鍊,前庭和觸覺受不到足夠的刺激。
感覺統合失調的幾大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他們比一般孩子更不安分,挑三揀四,情緒反應與一般小朋友不同,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事物,不能考慮他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表現出語言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表現是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卡通片,玩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數學能力差。
3.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別人說的話。
4.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會翻滾、繫鞋帶、騎車、跳繩、拍球等。
5.本體感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6.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易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招惹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孩子學習和社會交往的障礙,因為這樣的兒童竟有正常或者超常的智商,但由於大腦無法正常而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和運動的完成。
由於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通常出現於3~13歲,家長由於發現了此類問題才予以干預,所以一般有該問題的孩子的感覺統合訓練都要到3歲以後才開始進行。但是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其實越早干預,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來說,就越是有利。
正所謂“防患於未燃”,若等問題發生了再去解決,終究是遲了一步。所以我們主張儘早給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為孩子日後的發展掃除障礙。如果你覺得寶寶現在還沒有必要進行正式的感覺統合訓練,或者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訓練中心,那么不妨在家裡和寶寶做一些這類的遊戲,將感覺統合訓練融合於遊戲當中,既開心又有益。
0~6個月:以吸吮、按摩、伸展、嗅聞、觀察、傾聽為主
*在20~30公分距離內,面對著他作表情,他會注視對方的表情。
*兩周起,為寶寶按摩;作肢體伸展。
*於床前或床旁,懸掛旋轉且發聲玩具,引導追視及誘導轉頭。
*對著他說話,吸引他傾聽並注視。
*給寶寶睡搖籃;或者將寶寶抱起,一手托其頸,一手托其背,左右搖晃;也可以用雙手將其從腋下抱起,轉圈。
*在滾筒上練習俯趴、抬頭、轉頭。
*在不同觸感的床單上,練習俯趴、翻身。
6~12個月:搖鈴、敲擊、取物、手指動作、爬行、扶走為主
*簡單的一個擁抱,就是一種皮膚刺激。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擁抱,還可以前後、左右輕輕搖晃。
*對於觸覺反映較為遲鈍的寶寶,可用不同材質的布片,軟毛的刷子或者治療專用的觸覺刷來刷他的手心、手臂、腿部和背部,以增加觸覺刺激,喚醒他的觸覺。
*讓孩子多觸摸各種玩具,在觸摸不同質地的玩具時不知不覺地增進了觸覺識別能力。
*準備一個大籃子,然後給寶寶一些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讓他將玩具投入籃子中。
*把寶寶高高抱起,同時可以將他上下、左右輕輕搖晃,,剛開始時速度可以慢一些,等他適應後可以稍稍加快。
*寶寶仰躺,媽媽握住他的手,將他拉起成坐姿。
*讓寶寶趴在床上或地毯上,抓住他的腳,讓他做身體翻滾的動作。
*用浴巾或毛巾被把寶寶包裹起來,讓他在毛巾中滾動或扭動,小年齡的寶寶可以把他放在浴巾里提起來輕輕搖晃,玩“盪鞦韆”的遊戲。這有助於全面增加身體各部位觸覺刺激的強度。
*玩搖響玩具,或者敲擊玩具,也可以增加觸覺刺激。
*開關抽屜、將東西拉出來、撕紙、翻厚紙板書頁、手指鑽入洞孔中。
*學習抓取積木,或者用手指捏葡萄乾。
*模仿動作:用手指物、拍手、揮手再見、蟲蟲飛等。
*抱在懷中,前後左右搖晃,作寶寶體操。
*由匍匐、跪爬(膝與手掌著地)到站爬(腳掌與手掌著地)。
*牽著寶寶的手到處遊走。
1~2歲:以行走、攀爬、追跑、塗鴉、疊積木、按鍵、仿說為主
*培養寶寶對自己身體的知覺,能察覺尿布濕了、髒了。
*訓練他自己脫鞋子、襪子、褲子、使用湯匙、學習杯。
*插棒,搭積木,將簡易幾何積木崁入盒、抓著筆塗鴉。
*教他按電視遙控器、玩具電話鍵、彈玩具鋼琴等。
*擲小球,拋海灘球,滾接球。
*爬上爬下;爬階梯,牽著他的手上下階梯,倒退著走。
*搖木馬、騎馬(爸爸跪爬,寶寶騎坐在其背上),加強平衡感。
*助行推車;坐滑行車用雙腳滑行;在浴缸中,體驗站立、行走。
*在地上畫一道直線,或者找個有花壇邊之類的場所,讓寶寶交替著腳跟抵腳尖,沿著直線往前走,訓練他的平衡能力。
*在家裡只要不是很冷,就堅持讓孩子光腳走路。足底接受地面直接的刺激對寶寶來說不僅是件快樂的事情,也是發展他足部觸覺的必要條件。
*繞著家具跑;踢球、追球。
*訓練他能聽從簡單的指令做事;語言上能夠做些簡單的表達,會哼唱短小的兒歌。
2~3歲:聽故事、唱遊、遊樂設施、動作技巧、扮演遊戲為主
*多玩水,玩沙,多玩觸摸辨識物品等觸覺遊戲。
*玩跳跳床可以增加寶寶全身的平衡能力和穩定運動。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習自己穿、脫褲子、鞋襪,解開大衣的鈕扣;擰水龍頭;給自己洗臉、刷牙等。
*基本線條模仿運筆(圓形、正方形等);木槌敲打木釘;穿木珠;模仿將紙對摺;剪紙;丟接球、銜接玩具;將玩具歸類、排序、物歸原處。
*學唱兒歌,並且邊唱邊搖擺身體、打拍子或者以打擊樂器配樂。
*理解簡單的形容詞,培養方位概念,聽指令作事情。
*用玩具電話對話,玩扮演遊戲。
*學習視覺辨識兩性娃娃、顏色歸類、幾何形狀崁入、大小、套套杯、點數、簡易拼圖(三片)、簡易立體積木造型(三、四塊積木的造型)。
*室外遊戲有助於大動作訓練:投籃,老鷹抓小雞,互踩影子,攀爬架,溜滑梯,盪鞦韆,蹺蹺板等。
*波波球池中的玩樂也可以給寶寶以很大的觸覺刺激,並能使他精神愉快。為了增加趣味性,可以在球池裡藏一些小玩具,讓寶寶尋找,或者進行“過河”比賽,要求大家都橫渡球池,看誰先到達“對岸”。
*平時可以刻意地給寶寶練習上下階梯,或者帶他搭乘電扶梯等。
*旋轉木馬是向坐汽車過渡的好器械,它能幫助寶寶適應那種搖擺動盪的感覺。
*雙腳連續跳、往前跳、從階梯上躍下、走直線、騎三輪車等技巧性動作。
*翻跟頭可以鍛鍊平衡感,但這似乎是一種難度不低的運動,也許很多家長都不敢給寶寶玩。可是只要方法得當,寶寶不但能學會,還能運用自如呢!當然要注意寶寶是否頭暈,如果頭暈就及時停下來,休息一下再說。
*點心與三餐時,給寶寶先嗅聞或品嘗食物,猜猜看今天吃什麼。
TIPS
這些訓練大多看似平常,但觸覺訓練就是應該從點滴做起的,同時這樣做也便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練習不在於多,而在於堅持。貪多嚼不爛,未必所有的條款都要去做一遍,任何練習一遍兩遍是不會有多大影響的。關鍵是要堅持不懈,細水長流,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