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時二首(近代秋瑾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感時二首》是近代詩人秋瑾所創作的一組七言律詩。第一首寫嘆息時間如水一去不返,對還在沉睡的中國人,竟然把急於救國的自已笑為“熱魔”而感到沉痛。第二首寫她為青春欲過,救國無方,而帝國主義列強強兵壓境,祖國慘遭瓜分而悲傷。這兩首詩語調鏗鏘激烈,雖寫在祖國遭受瓜分之時,不但無亡國之音,反而充滿了力挽狂瀾的鬥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感時二首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秋瑾
  • 作品出處:《秋瑾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感時二首1
其一
忍把光陰付逝波2,這般身世奈愁何?
楚囚相對無聊極3,樽酒悲歌淚涕多4
祖國河山頻入夢5,中原名士孰揮戈6
雄心壯志銷難盡,惹得旁人笑熱魔7
其二  
鍊石無方乞女媧8,白駒過隙感韶華9
瓜分慘禍依眉睫10,呼告徒勞費齒牙11
祖國陸沉人有責12,天涯飄泊我無家。
一腔熱血愁回首13,腸斷難為五月花1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感時:對時事有感。
2.逝波:消逝的流水,比喻時間流逝。
3.楚囚相對:《 世說新語·言語》載:東晉偏安江南,逃到南方的西晉舊臣,天氣好時就相邀於新亭(在今南京市南),坐在草地上飲宴,北望故國江山,相視流淚。唯有王導斥責說:“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楚囚,本指晉侯軍府中關押的鄭人所獻楚囚,後亦借指處境不順利的人。
4.樽酒:指飲酒。樽,酒杯。
5.頻:常常,不斷。
6.中原:泛指中國。名士:有聲望的人。孰:誰。揮戈:拿起武器去進行戰鬥。
7.熱魔:為追求某事,熱衷到發狂的程度。這裡是作者自喻熱烈遍求革命。
8.鍊石:女媧鍊石補天,這是古代神話,這裡借喻挽救國家危亡。
9.白駒過隙:形容光陰過得極快。《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成玄英疏:“白駒,駿馬也,亦言日也。”白駒,太陽。感:感慨。韶華:美好的年華。
10.瓜分慘禍:指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依:緊靠。眉睫:眼前。
11.呼告:奔走呼籲。徒勞:白費勁。
12.陸沉:比喻國土淪喪。
13.回首:指回顧祖國所遭遇的憂患。
14.腸斷:形容極悲傷。

白話譯文

其一
我怎忍把大好光陰付於東流!但我這樣身世,發愁又有何用?
在異國,同志們都處境窘迫如楚囚相對般無聊,每逢飲酒大家都悲歌感嘆,涕淚縱橫。
睡夢中我常夢見祖國的大好山河,但在祖國又有哪些志士仁人上陣揮戈征討清軍呢?
我呢,只為雄心壯志難於銷磨,因此反惹得別人笑我舉動狂熱。
其二
要鍊石補天卻請不到女媧,光陰過得很快,感嘆人生美好的年華。
祖國受到宰割,瓜分的慘禍迫在眼前,而我為國奔走徒然白費唇舌。
祖國興亡人人有責,我為國奔走飄泊天涯,何以為家呢?
我一腔熱血滿腹憂愁,不敢回首一看祖國?肝腸欲斷的我,在這五月的日子裡,又怎敢看那爛熳的春花!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1904至1905年間,時秋瑾僑居日本。當時,日本和俄國為了瓜分中國,爭奪地盤,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了日俄戰爭。腐朽的清政府無恥地宣布“中立”,放棄東北領土的主權。秋瑾雖然飄泊異國,卻時刻關懷著祖國的命運,撫事興慨,因作二首《感時》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詩人珍惜時光流逝,禁不住發出感時悲嘆。“楚囚相對”這一典故,可以引出讀者對中國歷史的反思,讓人感到詩人並非一味地慨嘆個人身世,而是清醒地將自己置身於整個救國洪流之中。遺憾的是清末之時泱泱華夏揮戈捍衛祖國者則寥寥無幾。“雄心壯志銷難盡,惹得旁人笑熱魔”,女詩人空有宏圖大志,卻得不到當時國民的理解。長歌當哭,飲酒消愁,詩人疾呼著那些願為祖國河山持刀搏殺的勇士們早日出現。全詩貫穿著一股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二首,詩意承接上首,女詩人直接剖析歷史,“呼告徒勞費齒牙”,革命者竭力宣傳號召,而奮起回響者卻不多,這是令人悲哀的。女詩人面對殘酷的現實,並沒有失去信心,而是更加深情地勸誡世人“祖國陸沉人有責”。這是兩首情調高亢,傾注著女詩人一腔熱血的詩篇。詩人自身高大的形象赫然挺立在讀者面前。她優國憂民,面對痛苦的中國現實,熱淚盈眶。尤其在廣大民眾仍處在愚昧、昏睡中時,她仍奔走呼號,雖然內心中充滿了憂慮,常常對酒消愁,但堅定的愛國壯志至死不渝。
這組詩細膩地描述了詩人身居海外而深切懷戀祖國的真摯感情,抨擊了清朝統治者腐朽無能,投降賣國的罪行,抒發了詩人執著於革命事業的雄心壯志。主題悲嘆災難深重的祖國,抒發救祖國為革命,寧願赴湯蹈火的雄心大志,感情熾烈。慷慨激昂,格調雄健,筆墨甜暢。但因為她是資產階級革命者,看不到民眾的力量,所以在反動勢力的高壓之下,難免會有前途渺茫之感,詩中也不時地流露出感傷的情調。

名家點評

原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仲謀:在秋瑾詩中,她並不為個人的青春暗逝紅顏漸老而感傷,她登高遠望,憂國傷時,慷慨悲歌,逸懷浩氣,超乎古代騷人墨客之上。她的悲慨,是深恐時光流逝,老大無成,不能完成濟時報國的歷史使命。讀她的詩,讀者可以感受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神州陸沉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所以並不使人感傷消沉,卻使人頓生唾壺擊缺、拔劍奮起的意氣。(《歷代哲理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秋瑾(1875-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閨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自稱“鑑湖女俠”,筆名鞦韆,曾用筆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生於福建閩縣(今福州),其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曾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畫回響萍瀏醴起義未果。1907年,起義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