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子: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

《感悟老子: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是關於介紹道家思想的通俗讀物。《老子》不僅是治國者的案頭必備讀物,也是社會各階層人士立身處世的智慧心法。它對社會、人生、宇宙等方面的精深見解,使它的影響遍及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權謀、外交、人生修養、立身處世等方方面面,人們從各個方面去探究《老子》,幾乎都能從“微言”中發現“大義”。 《感悟老子: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分為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門;兵者不祥——有國有家者的清規戒律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感悟老子: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
  •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夏於全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2702585, 7512702582
  • 品牌:中國婦女出版社發行部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感悟老子: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是關於介紹道家思想的通俗讀物。老子及其所代表的道家學派是我國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而道家思想更是中國哲學發生、發展的一面鏡子。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堪為百家思想之源,而且能與時俱進。2500多年以來,它不但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落伍、不合時宜,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輝和恆久的生命力卻更加引人注目。

圖書目錄

第一章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生我養我,做人豈能忘根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第二章知強守弱——偉大的柔性生存法則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榮,守其辱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第三章貴賤相依——王者無敵的柔性智慧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朴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五章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門
大邦者下流
執大象,天下往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第六章慈儉為本——為政治國的亘古鐵律
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第七章兵者不祥——有國有家者的清規戒律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禍莫大於輕敵
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第八章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
上善若水,上德不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功成不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為而不爭
第九章和光同塵——不露鋒芒的韜晦智慧
太上,不知有之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我,愚人之心也哉
相去幾何,善之與惡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章圖難於易——成就大事的成功心法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聖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第十一章取捨有道——善待財富的柔性智慧
少則得,多則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第十二章微妙玄通——做個紅塵中的明白人
不出戶,知天下
善為士者,微妙玄通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居善地,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
動善時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三章無以生為——活到天年的養生智慧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
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十四章小國寡民——人類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序言

老子及其所代表的道家學派是我國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而道家思想更是中國哲學發生、發展的一面鏡子。
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中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並沒有一套獨立、完整的哲學體系作為其理論依據。它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道家,比如在對治國理論的描述上,儒家的“仁治”思想和道家的“無為而治”就非常相似。不獨儒家受道家影響,很多思想流派都與道家有很深的淵源:兵家的“慎戰”可以看做是老子“兵者不祥”思想的變體;墨家”兼愛”“非攻”的主張與老子“慈”“儉”及“不爭”思想一脈相承;法家的“依法治國”“懲惡勸善”,明顯是以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道無親,唯與善人”為理論依據的;名家的名實之爭,,可追溯於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縱橫家的心理揣摩,不過是老子“聖人無常心,常以百姓為心”的延伸而已;農家的重農思想,主張君主與民同耕,這與老子的“虛其心、實其睃”“太上,不知有之”並無二致……如果說《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那么《老子》就是中國思想的活水源頭。
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堪為百家思想之源,而且能與時俱進。2500多年以來,它不但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顯得落伍、不合時宜,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輝和恆久的生命力卻更加弓1人注目。歷朝歷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社會各色人等,深研熟讀《老子》者不可勝數。治國者用它,能正本清源,開啟太平,造就盛世繁榮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太康盛世、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無一不是本著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實施“與民休養生息”的結果。至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韜光養晦、沉著應付、隨機應變、絕不當頭等方針和策略,也正是對老子“無為不爭”這一智慧學說的成功運用和創造性發展;這為我國贏得了廣闊的國際活動空間。當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是治國者的案頭必備讀物,也是社會各階層人士立身處世的智慧心法。它對社會、人生、宇宙等方面的精深見解,使它的影響遍及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權謀、外交、人生修養、立身處世等方方面面,人們從各個方面去探究《老子》,幾乎都能從“微言”中發現“大義”。因而2000多年來,研究老子的著作層出不窮,僅流傳於世的著作就達5000多種,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事實上,老子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文化的層面,成為民族思想性格中的一種潛意識,深入骨髓,並成為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種養分。2000多年來,即使沒有讀過書,不知道老子是何許人的人,他們也在自覺不自覺地受著老子思想的影響,並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老子思想做人處世,形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現象。比如,我們走在大街上,不時會聽到商販們這樣的叫賣聲:“盯著走,看著來,跳樓大甩賣,不掙錢,賠本賣,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這是什麼?這是運用老子的“不爭”思想,賠本是假,那只是手段,掙錢才是硬道理,他們故意擺出一副不與顧客爭利的姿態,讓購客樂於掏錢購買,薄利多銷,積小得為大利,並讓那些賣高價的競爭對手滯銷,這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難怪一代文學大師魯迅會如此評價道:中國人恨和尚、恨尼姑,不恨道士,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國的一半。此言不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