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隨筆

愛默生隨筆

《愛默生隨筆》該書的作者愛默生是一位塑造了美國人心靈的思想宗師、散文家和詩人,被尊為近代“美國文藝復興”的旗手。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摯愛和對精神的推崇,恰恰是今天的大多數人所缺乏的;他注重親身體驗,倡導憑直覺認識真理,足以讓我們這些早已被理性與教條禁錮的地球村村民茅塞頓開。他尤其強調人的自助,這種曾促使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理念,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愛默生隨筆
  • 作者:愛默生(RalphWaldoEmerson)
  • 譯者:蒲隆
  • ISBN:9787507527650
  • 定價:26元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9月1日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作品分析,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譯者:蒲隆
愛默生隨筆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19世紀美國著名思想家、散文家、詩人。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的一個牧師家庭,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哈佛神學院,1829年被任命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數年後辭職,開始遊歷歐洲,這期間結識了散文大師卡萊爾。1834年遊歷歸來後遷居康科德鎮,在此潛心讀書、寫作,並發起“超驗主義俱樂部”,成為美國超驗主義哲學的代表。1864年他成為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1866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他的文學地位是在他出版《隨筆第一集》和《隨筆第二集》後才確立的,重要作品有《論自然》、《論自助》、《論超靈》等。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不僅對美國文學影響重大,被認為“有了愛默生,美國文學才真正誕生”;而且也是美國思想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自立主張、民權觀念等對美國人民影響深遠,許多觀點後來為歷史證明都具有先知性,美國前總統林肯曾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
譯者簡介:
蒲隆,原名李登科,甘肅定西人,1941年生。畢業於西北師大外語系,後在中學教書15年。1981年在山東大學美國文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此後任教於蘭州大學英語系。1994~1995年作為美國富布賴特學者在哈佛大學從事狄金森的研究與翻譯工作。後譯成《狄金森全集》。翻譯出版英美文學名著近30種,其中包括索爾·貝婁的《洪堡的禮物》、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維吉尼亞·吳爾夫的《歲月》、約瑟夫·康拉德的《吉姆老爺》、勞倫斯-斯特恩的《項狄傳》、約翰·厄普代克的《兔子歇了》、格特魯德-斯泰因的《軟紐扣》、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托諾一邦蓋》等。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言
《演說詞》選
美國學者
神學院演講
《隨筆集》選
歷史
自助
補償
精神法則
超靈
詩人
經驗
自然
唯名論者與唯實論者
《代表人物》選
哲學家柏拉圖
神秘主義者斯維登堡
懷疑主義者蒙田
詩人莎士比亞
《英國特色》選
初訪英國
國土
種族
能力
習俗
真誠
性格
財富
貴族
宗教
文學
《泰晤士報》

作品分析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1803—1882)是美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愛默生出生在波士頓的一個牧師世家裡,但他八歲喪父,家境開始困難,孀居的母親一人苦心經營,拉扯、教育五個兒子。愛默生曾在波士頓拉丁學校和哈佛大學求學。他1821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以後,曾教過幾年書,1825年又上了哈佛神學院,1829年被任命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儘管他工作非常稱職,布道受人歡迎,但他的獨立自主精神與當時基督教規範不合,因此於1832年主動辭職。隨後他先後三次遊歷歐洲,拜訪了英國浪漫主義大詩人柯勒律治、華茲華斯等人,並且跟散文大師卡萊爾成了終生不渝的朋友。初次歐遊歸來後,他定居到離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後來成了康科德的“聖人”。他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超驗主義俱樂部”,跟梭羅、霍桑等一些文人探討哲學、神學和文學。此後他潛心於讀書寫作,到很多地方去講演,除了1842年至1844年主編過同人刊物《日晷》外,沒有擔任什麼具體職務。
愛默生的散文著作除了《論自然》這本薄書和未收編成集的一些篇什,絕大多數都是演講錄。演講中最有名的要數《美國學者》(1837)和《神學院演講》(1838)。前者被愛默生同時代的著名作家、哈佛大學教授霍姆斯譽為美國的“思想獨立宣言”。愛默牛認為,美國學者應當破除清規戒律,要通過研究自然,通過實際行動,尤其通過直覺來認知真理。學者必須集當代的才能、過去的貢獻、未來的憧憬於一身。學者應當自由而勇敢,將生活轉化為真理,做自己時代的代言人。《神學院演講》則有意成為一篇宗教獨立宣言。愛默生一再強調:人與自然具有精神上的統一,人可以不通過中介,直接與上帝溝通。他強調道德情感、宗教情感。他認為牧師的最大秘訣就是把生活化為真理,而不是搞形式主義,做僵化空洞的說教。由於抨擊了形式主義的傳統宗教,鼓吹直覺的精神體驗,這篇演說得罪了當時的宗教人士。哈佛大學此後近三十年未邀請他進入該校講演。
《隨筆:第一集》(1841)和《隨筆:第二集》(1844)也是在講稿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第一集收入十二篇文章(本書選了《歷史》等六篇);第二集收入九篇文章(本書選了《詩人》等四篇)。這兩本’著作奠定了愛默生的聲名。這二十多篇文章儘管題目不同,但都貫穿著所謂“超驗主義”的中心思想:
一、強調靈魂的最高價值。神聖的靈魂存在於每個人身上,而且是相同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神聖的火花,有獲取一切知識的手段。上帝就是“超靈”。超靈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每個人的靈魂,每個人的靈魂也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超靈,每個人都可以與上帝溝通。
二、強調自然,認為自然是靈魂的影像或外部表現,是上帝的一種投射,“是上帝投在我們感官上的巨大的影子”。每一個自然法則在人的腦海里都有一個對應物,所以自然法則與精神法則是完全對應的。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非常相近,只不過前者代表較低層次上的活動罷了。
三、要完全地展現個人靈魂的能力,個人是發現真理的唯一工具。每個人必須是堅定的追求者,必須通過自身為自己發現上帝,其途徑是完全服從或徹底相信個人直覺。所以,愛默生強調獨立自助的個人應當求助於單獨的自省和個人的經歷,而不是依靠傳統和他人。
1850年出版的《代表人物》也是一組講演稿,共七篇文章。本書選了關於柏拉圖、斯維登堡(這個名字中國讀者比較陌生)、蒙田和莎士比亞的四篇文章,這四個人對愛默生影響最大,也是他在許多文章中提及次數最多的。這本書顯然與他的朋友卡萊爾的《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事跡》(1841)有相似之處。不過卡萊爾崇拜偉人,對他們追求權力、掌控民眾的無情做法也表示讚賞,而愛默生將偉人稱做“代表人物”,是因為他把這些人看作各自的時代和民眾的代表。這與我們的時勢造英雄的觀點有相似之處。
《英國特色》是他1832年和1847年兩次訪問英國的見聞和觀感。1848年以它們為題材做演講,1856年出書。全書共十九章,本書選了其中十二章。幾年前,中央電視台播放了一組總題目為《大國的崛起》的專題片,其中有關於英國崛起的部分。我想《英國特色》對讀者認識這個民族會有極大的幫助,其效果遠遠勝過一般的歷史論著和國情概述。
1860年愛默生出版了又一本散文集《生活準則》,也是由講稿整理而成的。
愛默生也是一位詩人,他出版過兩部詩集,詩歌富有哲理性,獨具一格。
不過,愛默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散文。他的散文與培根的一樣,警句格言層見迭出。如他在鼓吹個人主義時在不同的文章中寫道:
“嚴格地講,沒有歷史,只有傳記。”
“文明史和自然史,藝術史和文學史,都必須從個人歷史的角度來解釋,否則就必然是空話。”
“每一個真正的人就是一個起因,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他需要無限的空間、人數和時間完成他的構想——而子孫後代就像一串隨從,緊緊追隨著他的腳步。”
他在宣揚“自助”時又講:
“所以誰要做人,決不能做一個順民。”
“堅持你自己;千萬不要模仿。”
“旅遊是傻瓜的天堂。”
他的超驗主義觀點則是:
“宇宙是活的。萬物是有道德的。靈魂如果在我們身內就是一種感情,在我們身外,就是一種規律。”
然而愛默生的隨筆在其他很多方面跟培根的大相逕庭,它不像培根隨筆那樣短小嚴密,而是像密西西比河水滾滾而來,有一發不可收的磅礴氣勢,使人想起惠特曼的詩。愛默生寫道:“上帝說話的時候,他應當傳達的不足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所以他的文章大有吐儘自己一切觀點的架勢,就顧及不到段落的銜接過渡、層次的井然有序。他的文章充滿了激情,不像培根的那樣客觀冷靜。所以人們一致認為愛默生的文章是以句子為單位的。
愛默生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哲學體系,但他博覽貫通,熔希臘的柏拉圖古典哲學、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法國的折中主義哲學、印度的神秘主義哲學及中國的孔孟哲學於一爐,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風格和文章風格。
愛默生一生孜孜不倦地閱讀、寫作、演講,個人生活中經受過多次喪親的不幸,但他總能振作起來。他這種樂觀主義精神處處體現在他的作品中,這也是美國民族精神的體現。除生前發表大量的散文、詩歌、講演錄,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堅持記日記、寫筆記。實際上,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他的日記和筆記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後人把他的日記編為十卷出版。有人又將日記和札記編在一起,共十六卷。他的書信集為六卷。這些材料對研究愛默生是極其寶貴的材料。愛默生的思想影響了和他同時代的梭羅、惠特曼、狄金森等第一流的作家,二十世紀的詩人E.A.羅賓遜、弗羅斯特、斯蒂文斯、哈特·克萊恩等都受了他的極大影響。他同時代的大小說家麥爾維爾、霍桑雖然並不贊成他的觀點,但都受到他的啟發,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同樣一些問題。
蒲隆
二〇〇八年一月於蘭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