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協奏曲

愛的協奏曲

bach當時寫的作品並不叫愛的協奏曲,它準確的說法是G大調小步舞曲,而且不得不提的是,bach的確給自己的女人寫了很多歌,但這首卻不是。這是他在1708年魏瑪找到了管風琴師兼宮廷樂長的職務,這段日子後來被稱為“魏瑪時期”的時候寫的,1714年底,巴赫在訪問卡塞爾城的演出中,親自為弗里德里希親王演奏,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其無與倫比的指尖功夫與踏板技巧令人瞠目結舌。此外,巴赫即興演奏的本領也令其他人望而興嘆,大腦中如泉涌的樂絲和韻律,頃刻間隨著指尖流淌而出,幾個小時都不會停歇,這是一種何等高超的藝術修為!而這首,就恰恰是他即興里最出名的一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愛的協奏曲
  • 外文名稱:Minuet In G (A Lover`s Concerto)
  • 譜曲: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音樂風格:古典
巴赫版本,樂曲賞析,理察·克萊德曼版本,

巴赫版本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於1685年3月21日(與我們前面已經介紹過的另一位大師亨德爾同年),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的愛森納赫鎮是他的故鄉。巴赫出生在一個名副其實的音樂世家當中,因為從祖父輩開始,巴赫家族就開始在愛森納赫從事音樂職業的。父親為這個新出生的孩子起名“Johann Sebastian(約翰.塞巴斯蒂安),因此取兩段名字的第一位字母,後人便將其簡寫為“J.S.Bach”。 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巴赫從小便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父親的指導下,他迅速熟練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技法,並成為學校唱詩班中的佼佼者。不幸的是在他十歲那年,父母雙雙過世,巴赫不得不離開故鄉,去投奔身在奧爾德魯夫的大哥。兄長約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不錯的管風琴琴師,曾經師從帕赫貝爾,小巴赫便繼續跟隨兄長學習鍵盤樂器的演奏。強烈求知慾加上刻苦的練習,讓他進步神速,也為日後事業上的輝煌打下了堅固的根基。

樂曲賞析

有一種曲子是要用心來聽的,有一種曲子是要用愛來感受的,有一首曲子能讓人感覺到愛人般的溫暖和纏綿,有一首曲子能驅散冬天的陰霾、帶來無盡的陽光,這首曲子就是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愛的協奏曲》,確切的說應該是“G大調小步舞曲(愛的協奏曲)”[Minuet In G (A Lover`s Concerto)]。這是一首即興曲,真實的名字應該叫做“G大調小步舞曲”,寫於1708年巴赫在魏瑪做管風琴師兼宮廷樂長時期(“魏瑪時期”),1714年底在訪問卡塞爾城的演出中,他親自為弗里德里希親王演奏,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整個曲子充滿了無限的陽光和輕鬆的快感,是歡快和愉悅的水乳交融,是愛與美的天然結晶。曲調如行雲流水,輕柔的纏綿里充斥著銀鈴般的剛性,毫不粘滯毫不拖泥帶水,樂絲和旋律如泉涌般隨著指尖流暢而出,能平息痛苦人的傷痛和撫慰受傷人的心靈。可以說,這首曲子是抑鬱後撫慰心靈的一副良藥,是失眠時休息身心的一張溫床,是寒冷時送來溫馨的一縷暖風,是浪漫、幸福、愉悅但又讓人想流淚的情愫。其中,有一段貝大提琴和大提琴的撥弦,比較厚實低沉的八度重疊音,震人心弦但又不壓抑,給人一種輕雪撫過心靈的感覺。
“G大調”:“G”表示調式一級音的音位,“大調”則表示它的性質。簡單的說,“G大調”中的“G”是指這個調式中的穩定因為“G”,然後將“G”當作1(大調中的一級音),,構成音階1234567,這就是“G”大調的調式音階,在“G”大調的音樂中,樂曲是以以上那7個音位基本音級而構成的。“G”小調,同樣的調式中的穩定因為“G”,然後把“G”當作6(小調中的一級音),構成音階6712345,在“G”小調的音樂中,樂曲是以以上那7個音位基本音級而構成的。以上說的是自然大調和自然小調,此外還有:和聲大調,6(六級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調,但旋律位下行時6,7(六,七級音)都要見的半音;和聲小調,5(七級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調,4,5(六七級音)要升高半音。大調的色彩明亮,堅定;小調的色彩,柔和,暗淡。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生於1685年3月21日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的愛森納赫鎮的一個名副其實的音樂世家,從祖父輩開始,巴赫家族就開始在愛森納赫從事音樂職業的。父親為這個新出生的孩子起名Johann Sebastian(約翰·塞巴斯蒂安),為了方便後人將其簡寫為“J.S.Bach”。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巴赫從小便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父親的指導下,他迅速熟練地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技法,並成為學校唱詩班中的佼佼者。不幸的是在他十歲那年,父母雙雙過世,巴赫不得不離開故鄉,去投奔身在奧爾德魯夫的大哥。兄長約翰.克里斯多夫.巴赫是一名不錯的管風琴琴師,曾經師從帕赫貝爾,小巴赫便繼續跟隨兄長學習鍵盤樂器的演奏。強烈求知慾加上刻苦的練習,讓他進步神速,也為日後事業上的輝煌打下了堅固的根基。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一生創作了《平均律鋼琴曲集》、《6首布蘭登堡協奏曲》、《7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雙小提琴)協奏曲》、《布蘭登堡協奏曲》等作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名的經典曲目,也因此他被人們稱為“音樂之父”。

理察·克萊德曼版本

《愛的協奏曲》法文名稱為 Concerto pour une jeune fille nommée "je t'aime",意思就是“致一位姑娘”,曲子發行於 1981 年,但是發行的唱片當中並沒有對此曲進行任何描述。根據理查·克萊德曼的自傳中對其成名曲 Ballade pour Adeline(日本JVC 公司譯為《水邊的阿蒂麗娜》,法語直譯為《給愛德琳的詩》)的命名過程的描述來看,《水邊的阿蒂麗娜》並非為 Adeline 而作,而是用這個女孩的名字命名顯得非常美好。同樣,《愛的協奏曲》和理查其他眾多鋼琴曲(約 2000 首)一樣,他本人或者是法國Delphine 唱片從未對曲子進行過任何描述。而我們經常看到的一些資料中的描述不過都是文章的作者的聯想,甚至有些作者竟然不顧事實直接說是作曲家的意圖。理查·克萊德曼和法國 Delphine 唱片公司本身並不神秘,如果他們不對這些做出解釋,是因為的確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愛的協奏曲》作者 Paul de Senneville(也是 Ballade pour Adeline 的作者)絕不會是因為此時又喜歡上另外一個女孩,因為他已經年紀不小而且有兩個女兒了(其中一個是 Adeline),也不是因為此時的理查鐘情於某個女孩,因為理查已於 1980 年就再次結婚了。 Paul de Senneville 及理查及 Delphine 唱片公司創作出大量的鋼琴曲、大提琴曲、陶笛曲、吉他以及小號曲等等,只是因為他們靠才能寫出了或者捕捉到了這些美好的旋律,更何況Paul de Senneville 本人是不識譜的。
理察克萊德曼《愛的協奏曲》演奏會版譜子:
愛的協奏曲
愛的協奏曲
愛的協奏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