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在邁向成功的途中所遭遇的故事,他對科學的執著和痴迷,告訴了我們成功的秘訣,為廣大青少年提供學習的榜樣,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

基本介紹

  • 書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定初 黃萍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3100986, 978755310098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者》編輯推薦:每個名人的成功故事都給人無數的啟迪和動力,是那些正在規劃人生的良師益友。名人的故事是我們人生中的航標。

作者簡介

吳定初(1951-),四川樂山人,四川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30年來,在“教育學”領域先後主持部省級研究課題多項,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在(USA)Social Science Research,Nova Science Publishers,(CHINA)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以及《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餘次,並有多項成果被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哥侖比亞大學,丹麥VIA University College,以及台灣師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校圖書館收藏。近年來曾赴德國、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
吳定初教授始終關注基礎教育特別是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尤其注重青少年基本素質的提升,同時主張強化國際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培養“既有中國靈魂又有世界眼光”的新型教師和學生,並多次為丹麥、挪威、捷克、馬來西亞等國同行宣傳中國文化和教育。
黃萍,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洲拉籌伯大學雙碩士,長期從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實踐推廣和專題研究工作,關注青少年素質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養,在培養 “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圖書目錄

獨立思考的少年
友善的老教授
善於提問的小男孩
數學天才
相對論的提出和發表
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技學院
和大學同學米列娃結婚
相對論的發表
五年的教授生涯
第一次婚姻的破裂
和艾莎表妹結為伉儷
舉世矚目的偉人
相對論的正確性獲得證實
被榮譽和讚美包圍
兩次來中國
東方之旅
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再次訪問美國
不懈的鬥士
遭到納粹的迫害
流亡比利時
到美國普林斯頓研究院任教
原子能之父
為核子彈提出理論依據
給羅斯福總統寫信
核子彈的產生
一代科學巨匠
愛因斯坦年表

序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hert Einstein,1879~1955),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相對論的創立者。
愛因斯坦1879年生於德國慕尼黑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曼·愛因斯坦是一位不成功的商人,母親波林·科克是一位鋼琴家。
愛因斯坦在就讀國小和中學時,表現平常,不愛與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1895年,愛因斯坦就讀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00年畢業,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只能靠當“家教”維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的父親協助下,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鑑定工作。
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提出了相對論的觀點,震驚了世界。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隨後導出了E=mc2的公式。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一百年後的2005年因此被定為“2005世界物理年”。
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特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和保爾·埃倫菲斯特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投入了反戰活動。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出的光線經過太陽重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1916年他預言的重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法西斯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鐳射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相對論,原因是認為相對論還有爭議。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受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1939年,他獲悉鈾核分裂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的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核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核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於美國普林斯頓逝世,享年七十六歲。
1999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為紀念他,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鉸”,他被稱為“科學的巨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