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山

愚公山

臨淄齊國故城西二十餘里,路山鎮境內,有一座崛然而立的山,名愚公山,俗稱路家山。山陰處有一古墓,叫愚公墓。據地方老書記載,此山原名杜山(亦有誤作社山),愚公之名是由於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愚公山
  • 外文名:Yugongmountion
  • 類別:地名
  • 別名:路家山
  • 地理位置:山東臨淄
  • 傳說:隱諫齊桓公 
傳說故事,另有一說,

傳說故事

早在兩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東方諸侯國——齊國有一位國君,名叫姜小白,諡號桓,所以歷史上稱其為齊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他是一位比較賢明的國君,胸懷雄圖大略,任賢用能,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故能在賢相管仲的輔佐下,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強盛,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我國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單說齊桓公即位後不久深秋的一天,天氣晴和,齊桓公為了操練兵馬,親自率一隊兵士,出國都臨淄城西門,浩浩蕩蕩到杜山腳下行圍射獵。齊桓公指揮兵士擺開陣勢,轟、圍、堵、截,箭射槍刺,不消半日,便獵了許多獲獐、猞、狐、兔之類。他們正欲收圍回城時,忽然不知從何處竄出一隻小梅花鹿,兵士們呼啦一下把小梅花鹿圍住,就要開弓放箭。齊桓公見小鹿樣子挺可愛,不忍心讓兵士把它射死,便大喊一聲:“不要放箭,捉活的。”齊桓公一提馬韁繩,兩腿用力一夾馬肚,回手朝馬屁股狠狠抽了一鞭,那馬撒開四蹄, 飛也似的朝小梅花鹿追去。小梅花鹿個兒雖小,跑得卻非常快,兵士們攔擋不住,小梅花鹿衝出重圍,向山上跑去。齊桓公一時興起,催馬緊緊追趕。
愚公山
齊桓公騎的馬是快馬良駒,又加上催得急,就象長了翅膀一般,兵士們哪裡跟得上。一眨眼工夫,兵士們被落得不見了蹤影。
齊桓公單人獨騎,追著小梅花鹿進了山谷,小梅花鹿身體小巧靈活,左竄右跳,哪裡也行得通。齊桓公的馬可就不行了,別看在平地上四蹄如飛,可到了山溝里,就有勁使不上了,左躲右閃,急得直轉圈兒。齊桓公無奈,只得翻身下馬,將馬拴在樹上,徒步向山里尋去。他東瞧西看,轉了幾個圈,拐了幾個彎,小梅花鹿不見了影子,齊桓公自己也迷了路。
此時,齊桓公已筋疲力盡,看看天色不早,再也無心尋小梅花鹿,欲往回走,卻怎么也辨不清哪是來的路了。他抬頭四望,只見古木參天,荊棘叢生,獸竄鳥叫,不知該往哪裡走,急得不得了。恰在此時,忽然聽得有腳步聲,他循聲望去,只見從山谷中走出一位老者,手持拐杖,鬚髮如銀,年紀在八旬開外,身體卻很健壯。齊桓公見了,好生歡喜,急忙上前迎住老者,深施一禮,開口問道:“借問老丈,此處是什麼地方?”老者抬頭,上下打量齊桓公一番,沉思片刻,手拈銀須,微微一笑說:“此乃愚公之谷。”齊桓公聽說,不由一愣,心想,我在山下行圍射獵,從未聽說有個什麼愚公之谷,便好奇地問:“聽這谷名,好象還有什麼說道嗎?”老者立時冷下臉來,長嘆一口氣說:“實不相瞞,所謂愚公者,就指老夫耳。”齊桓公不由哈哈一笑說:“老丈開玩笑了,看你言談聰敏,舉止大度,何以愚公言之?”老者再嘆一口氣說:“此話一言難盡。老漢祖居此谷,男耕女織,日子倒也過得去。只因近年家中養了一頭母牛,年下生了一犢,老漢精心飼養,牛犢長得甚是健壯。一日,老漢去趕市賣了牛犢,買了一頭小馬駒,誰知,剛走出集市,竟被一個壯年漢子攔住了,他氣勢洶洶地問我:這母牛和馬駒是哪裡來的?我說:“母牛是我養的,這馬駒……”還沒等我說完呢,那漢子把眼一瞪說:“胡說,母牛能生馬嗎?這馬駒分明是我家的。”哪容我再開口,那壯漢搶過馬駒就走。唉,漢子力大氣粗有什麼法子呢?只好眼睜睜看著人家把馬駒牽走了。誰知這事讓鄰人們知道了,都笑我愚。就這么一傳十、十傳百,一來二去,就都把老漢稱做愚公了。因我久居此谷,所以人們也就習慣的把此谷稱做愚公谷了。”齊桓公聽了覺得好笑,便說:“光天化日之下,怎么會有人強搶別人的東西呢!你也太老實了。”老者點點頭似乎自言自語地說:“是啊,是啊,這光天化日之下……”說到此,老者便不作聲了。齊桓公不便再問,便向老者請教出山的路,老者順手一指,便自顧自地走了。
愚公山
齊桓公沿著老者指的方向,走出不遠,就見自己的戰馬還在樹上拴著,又聽得一陣人喊馬叫,原來是兵士們尋他來了。看看天色已晚,齊桓公讓兵士們帶上獵物,急匆匆趕回都城臨淄。
第二天早朝,議事已畢,齊桓公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把昨天追小梅花鹿入山谷迷路,遇上老者的事,當笑話說給大家聽。眾大臣們不由哄然而笑,七嘴八舌地議論:明明是自己花錢買的馬駒,竟眼睜睜白白讓人牽走,這老者也稱得上愚了。惟有相國管仲聽後臉沉沉的,走到齊桓公面前,“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說:“主公,此非老者之愚,實乃臣之罪也。”齊桓公見狀,大為不解,那些文武大臣也都止住笑,面面相觀,不知緣故。齊桓公忙說:“相國請起,本王只是講個笑話而已,又不是你搶了老者的馬,何罪之有?”管仲立起身來,面帶愧色地說:“我雖沒搶老者的馬駒,可實在是為臣之罪。”齊桓公奇怪地問:“相國此話從何說起?”管仲歉意地看看眾大臣,大聲說道:“昔日堯舜時,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是因為有臬繇為大理(司法官),國家有嚴格的政令,所以沒有人敢以強凌弱。如今,老者所以忍氣吞聲地讓人把馬駒牽走,是因為他覺得我們現時政令有疏,執法不嚴,不能為民做主,故不得已而為之。難道這不是我們為臣者失職嗎?”眾大臣聽了連連點頭,齊桓公方才恍然大悟,立時傳諭,讓管仲修改政令,對侵犯他人財物,以強凌弱者,要依法嚴懲。從此,齊國更加安定了。
齊桓公為感謝老者啟蒙之情,派人遍尋杜山,也沒見到老者的影子,方知老者乃借喻進諫之士。
自此以後,人們為了記住老者隱諫齊桓公的故事,便把杜山改稱愚公山了。

另有一說

愚公移山的時候,一塊土塊從箕畚中掉了出來掉到了臨淄,一眨眼的工夫,回頭一望,已經長成了大山,於是不禁感嘆:“果然臨淄好水土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