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遠鎮

惠遠鎮

惠遠鎮曾是清政府統轄天山南北的最高行政、軍事長官伊犁將軍的駐地,是聞名中外的“伊犁九城”之首。惠遠即“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

從1762年至辛亥革命爆發的近150年間一直是當時新疆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在新疆乃至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也積澱了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霍城縣
  • 政府駐地:惠遠新城
  • 地理位置:伊犁河谷西北部
  • 面積:151.3平方公里
  • 人口:2.4萬
歷史沿革,概況,人口數據,惠遠古城,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伊犁第一任將軍,統領天山南北麓大事。
1952年,為綏定縣三區。
1958年,改稱猛進公社。
1982年,改名惠遠公社。
1984年,惠遠公社改惠遠鄉,轄阿克吾斯塘、西河壩、河巷、新城、央布拉克、榆樹、老城、北門8個村委會。
2001年,撤鄉置鎮。
2007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概況

惠遠鎮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東南部,距霍城縣城9公里,面積151.3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惠遠新城。從清乾隆賜名“惠遠”之時,到辛亥革命止,在此執政的“伊犁將軍”有39位。
惠遠古城圖片1惠遠古城圖片1
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亞麻、油葵、甜菜、烤菸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境內有清代乾隆年間修築的城廓,御賜城名“惠遠”,為清代伊犁九城之首,一度為新疆政治、軍事中心。城內有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建成的鐘鼓樓,保護完好並修葺一新,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清代伊犁將軍府舊址尚存庭院、曲徑、迴廊、涼亭及一對石獅子。惠遠古城曾是一代名人薈萃之地,洪亮吉、祁韻士、鄧廷楨、林則徐、徐松等都曾謫居惠遠。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0564
10490
10074
家庭戶戶數
4607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524
家庭戶男
10468
家庭戶女
10056
0-14歲(總)
6109
0-14歲男
3157
0-14歲女
2952
15-64歲(總)
13536
15-64歲男
6820
15-64歲女
6716
65歲及以上(總)
919
65歲及以上男
513
65歲及以上女
40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147

惠遠古城

惠遠是的新疆歷史名城之一,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伊犁將軍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築城,乾隆帝親自賜名曰“惠遠”,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遠方之意。
惠遠古城圖片2惠遠古城圖片2
惠遠有新舊城之分,舊城於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後遭毀,新城於1882年收復伊犁後重新修建,這就是後來的惠遠城。
惠遠舊城垣高一丈四尺, 周長九里三分。1793年再度擴建,周長延伸到十里六分三厘,成為當時新疆第一大城。城內建築整齊,縱橫四條大街直通四大城門。東門景仁、西門說澤、南門宣闓 、北門來安。每條街上都有小巷,共48條。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鐘鼓樓,以鎮四方。鐘鼓樓為三層,飛檐畫棟,氣勢雄偉,至今保護完好。登樓遠眺,四條大街通向東西南北城門大道,一城風光盡收眼底。舊城遺址仍存伊犁河邊。
惠遠城內有規模宏大的將軍府、參贊大臣衙署、領隊大臣衙署、理事同知和撫民同知衙署等。當時的惠遠城也是駐軍重鎮,乾隆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的3 年時間內,從熱河、涼州、莊浪等地遷調滿洲、蒙古官兵4370名及鳥槍步甲400名到惠遠。城內城外有不少軍事設施、軍器庫、軍局、火藥局, 還有官兵操練武藝的教場。城內設有學校10所、官學、私學、義學均有設定,還專門辦有俄羅斯學校、培訓外交人材。1851年《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簽訂後,沙皇俄國還在惠遠設領事館。此外還有負責鑄造錢幣的寶伊錢局。
惠遠古城圖片3惠遠古城圖片3
清代頗重宗教文化,惠遠城內外寺廟林立,清真寺、喇嘛廟是少數民族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此外建有昌壽宮、關帝廟、真武廟、八蜡廟、龍王廟、城隍廟、火神廟、風神廟、劉猛將軍廟、文昌宮、魁星閣、社稷壇、先農壇、道觀等等。
惠遠城內的達官貴人和民居人家多注重庭院建設,如林則徐稱頌的錫雲亭家的芍藥花園,四周青翠,白楊環抱,園內遍植各色芍藥千株。洪亮吉對關帝廟後面的池塘頗感興趣,常去觀賞遊玩,他曾寫道:“池中積蒲盈頃,游魚百尾,蛙聲聞之”。林則徐對慶參贊署中的荷花倍加讚賞,他寫道:“其署中荷花比將軍署內更盛。”至於桃園、杏園、梨園、蘋果園則比比皆是,時逢開花果熟季節,都是人們賞景郊遊的好去處。洪亮吉的“風光穀雨尤奇麗,蘋果花開雀舌香”就是最好的寫照。惠遠城南的望江樓位於伊犁河畔,紅欄碧瓦,常有官府貴人或名士墨客登樓,品茶賦詩,飽覽伊犁河的景色。惠遠舊城的商業也很發達,洪亮吉就曾賦詩描寫當時商業盛況。1882年建新城時,也專為商人修建了40間大店、商鋪、飯莊等,林立四周,大街小巷裡,市肆繁榮,百貨雲屯,謝彬在《新疆遊記》中說惠遠新城當時盛極一時,被譽為“小北京”,特別是在伊犁將軍長庚的倡導和支持下,惠遠城成為新疆吸收近代工業文明的視窗。電燈、電話、電報、照相、汽車等現代技術的引進和設定,對全疆的進步有極大的影響。
惠遠舊城曾是文化名人薈萃之地。有清一代,有關新疆的大量著述,多在惠遠城落墨問世。洪亮吉、祁韻土、林則徐、鄧廷楨等等,都是謫居過惠遠的名士。嘉慶十七年(1812),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徐松謫居惠遠期間,撰寫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西域水道記》和《新疆賦》,就是此時脫稿問世的。以松筠署名的《欽定新疆識略》實際也是徐松的巨著。林則徐在惠遠雖然只有兩年時間,但其日記、詩抄、書信留下甚多。
清朝末年,全國日益高漲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迅速蔓延到伊犁,革命黨人在惠遠新城創辦了《伊犁白話報》宣傳革命思想、武裝革命民眾,革命首領馮特民、李輔、楊瓚緒等,於1912年1月7日發動了伊犁起義,一夜之間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統治,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惠遠城成立了新伊大都督府。1913年楊飛霞出任伊犁宣慰使,後改為鎮守使。1933年又改鎮守使為伊犁屯墾使,張培元充任之,1934年,邱宗浚任屯墾使後,始將墾屯使公署從惠遠城遷往寧遠城(今伊寧市),從此惠遠城僅為駐軍營地。今天的惠遠城是霍城縣的惠遠鎮,仍為解放軍某部駐地,城內除了鐘鼓樓保護完好並修整一新外,將軍府舊址尚存庭院、曲徑、迴廊、涼亭以及風格粗獷的一對石獅子。此外都成了惠遠鎮的現代建築,舊痕難識。
圖片:
惠遠鎮行政地圖
惠遠古城圖片1
惠遠古城圖片2
惠遠古城圖片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