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輞川鎮

惠安縣輞川鎮

輞川鎮,輞川形如網,諧音輞,故得名。為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惠安縣東部林輞溪下游。輞川鎮東面為湄州灣,東南與東嶺鎮交界,西部為黃塘鎮、螺陽鎮,南面為塗寨鎮,往北為泉港區的前黃鎮、塗嶺鎮。經濟發展較快,國家投資4000萬噸重油煉化基地就在輞川旁邊,有望建成比泉港更大的煉化生活區,有大量生活服務配套設施,交通方便,人民勤勞善良,物價很便宜。西面帶一條山脈,是登山旅遊生活的好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安縣輞川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
鄉鎮簡介,鄉鎮旅遊,旅遊業,旅遊,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農業經濟,教育辦學,文物保護,文化民俗,歷代名人,相關資料,安全故事,民俗活動,加強管理,

鄉鎮簡介

輞川鎮為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惠安縣東部林輞溪下游。輞川鎮東面為湄州灣,東南與東嶺鎮交界,西部為黃塘鎮、螺陽鎮,南面為塗寨鎮,往北為泉港區的前黃鎮、塗嶺鎮。
惠安縣輞川鎮
輞川鎮,鎮政府駐中西街,輞川鎮北與泉港區塗嶺相接;南與縣城被關相接;西面有福建最高峰大霧山(海拔990多米);東面臨海,有鯉魚島,泉惠石化工業園。有福建最大農田保護區:走馬逮萬畝農田保護區,324國道貫穿全境,沿海大通道到泉州只要20分鐘,後渚大橋橫跨海面直達泉州東海新區。經濟發展較快,國家投資4000萬噸重油煉化基地就在輞川旁邊,有望建成比泉港更大的煉化生活區,有大量生活服務配套設施,交通方便,人民勤勞善良,物價很便宜。西面帶一條山脈,是登山旅遊生活的好地方。

鄉鎮旅遊

旅遊業

輞川旅遊業並不發達,旅遊資源較少。輞川鎮的主要景點有侯卿古驛道、侯卿古民居與曲水流觴、青龍橋、鯉魚島、惠泉北廠惠女雕塑。距離輞川鎮社坑村不到3公里的鯉魚島是鎮上為數不多的旅遊點之一。鯉魚島面積不足500畝,因島的形狀與鯉魚相似而得名。鯉魚島上有惠安縣級保護單位的靈惠寺、一座荒廢的炮樓及樹林。每天落潮時可以通過一條小路步行上島。而漲潮時則須乘船上岸。2005年5月中旬,當地修建了一條數米寬的海堤連通了陸地和鯉魚島。
惠安縣輞川鎮
輞川鎮為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惠安縣東部林輞溪下游。輞川鎮東面為湄州灣,東南與東嶺鎮交界,西部為黃塘鎮、螺陽鎮,南面為塗寨鎮,往北為泉港區的前黃鎮、塗嶺鎮。
輞川鎮面積為54平方公里,鎮政府設在輞川街。輞川古稱萬城,意為非萬貫家財不能居住,形容當時的富裕情況

旅遊

輞川旅遊業並不發達,旅遊資源較少。輞川鎮的主要景點有侯卿古驛道、侯卿古民居與曲水流觴、青龍橋、鯉魚島、惠泉北廠惠女雕塑
距離輞川鎮社坑村不到3公里的鯉魚島是鎮上為數不多的旅遊點之一。鯉魚島面積不足500畝,因島的形狀與鯉魚相似而得名。鯉魚島上有惠安縣級保護單位的靈惠寺、一座荒廢的炮樓及樹林。每天落潮時可以通過一條小路步行上島。而漲潮時則須乘船上岸。2005年5月中旬,當地修建了一條數米寬的海堤連通了陸地和鯉魚島
位於輞川鎮居仁村的居仁提督衙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是惠安縣歷史上最高武職官、提督陳鳴夏的府衙,2002年公布為第八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由來

輞川形如網,諧音輞,故得名。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實,輞川在遠古時候就有先民居住
惠安縣輞川鎮
宋朝,輞川隸屬崇善鄉。宋時輞川有墟市,經營海產品和糧草貿易為主。元朝,輞川歸文質鄉安仁里、歸化里的二、三、五、三十四都。明成化年間(1485年),建造輞川跨海石橋
中華民國時,設輞川鄉。
1949年9月,劃為13個鄉,歸一區管轄。1951年6月,在此成立第十一區公所。1955年10月,十一區改為輞川區。1956年6月,撤銷輞川區,另設驛坂區,輞川改設鄉級鎮。1958年5月,撤區並鄉,設驛坂鄉、輞川鄉,而後兩個鄉合成輞城鄉。9月,人民公社化,輞城鄉改為超先人民公社一個管理區。1961年冬拆分小社,成立輞川人民公社。1984年10月,輞川鄉人民政府成立。1989年10月,成立輞川鎮,共轄25個行政村,122個自然村

行政區劃

輞川鎮鎮政府駐中西街,轄25個行政村:
惠安縣輞川鎮
25個:輞川村、大潘村、後任村、社坑村、許厝村、許埭村、下江村、小山村、梧山村、錢埔村、試劍村、莊上村、更新村、玉圍村、京山村、居仁村、峰崎村、峰南村、後許村、前洋村、坑南村、吹樓村、五柳村、南星村、後坑村。
峰崎村的麒麟山上有許多白鷺。
宋時隸崇善鄉,元時屬文質鄉安仁里、歸化里的二、三、五、三十四都,清時屬良盤、霞莊、洞峰(原玉山鋪)、西溪、石江、錦溪等鋪。民國時期設輞川鄉,轄15個保。
1949年9月,劃為13個鄉,歸一區管轄。1951年6月,在此成立第十一區公所,下轄18個鄉。1952年裁撤社坑、後坑2個鄉並為後社鄉,共轄17個鄉。1955年10月,十一區改為輞川區;增劃梅山、驛坂、五社、梧山4個鄉,共轄21個鄉。1956年6月撤銷輞川區,另設驛坂區,輞川改設鄉級鎮;劃驛坂、後坑、僑洋、錦洋4個鄉歸驛坂區,南星鄉歸塗寨區管轄。同年秋,霞東鄉興建野戰軍機場,遷移東村、鐵灶2個自然村。1958年5月,撤區並鄉,設驛坂鄉,下轄13個聯社、57個分社、327個生產隊;輞川鄉下轄10個聯社、43個分社、385個生產隊。爾後,2個鄉合為輞城鄉,下轄8個分社、144個生產隊。9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輞城鄉改為超先人民公社一個管理區。1961年冬析分小社,成立輞川人民公社,轄25個生產大隊、316個生產隊。1965年裁撤涵內、燒厝、下莊、後任、大潘等5個大隊,另設東升大隊,計轄21大隊。1979年落實農村經濟政策後,再析立後任、大潘、下江、小山、莊上、坪埔等6個大隊,計轄27個大隊。
1984年10月,成立輞川鄉人民政府。1985年1月,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下轄25個村民委員會、318個村民小組。1989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設定輞川鎮,實行鎮帶村體制,下轄25個行政村、122個自然村,有15297戶、67930人。
輞川行政村轄中街、西街、桂林、標美、東尾頭、下路街、城門頂、魚仔街、上路街等9個自然村。
大潘行政村轄大潘1個自然村。
後任行政村轄後任1個自然村。
社坑行政村轄社坑、前張、下坑南、頂坑南等4個自然村。
後坑行政村轄後坑、燒厝、東福、內透、上庫等5個自然村。
後許行政村轄後許、下莊、新厝、上店、半埭岸等5個自然村。
溪南行政村轄溪南、南位等2個自然村。
王孫行政村轄王孫1個自然村。
坑南行政村轄頭坑、上堡、南庫、上柑、坑仔等5個自然村。
前洋行政村轄前洋、後潘、前爐、下柑等4個自然村。
許厝行政村轄許厝、趙爐、下湖、北石、埭岸頭、烏門等6個自然村。
南星行政村轄南星、東莊、吳坑、前山、西許山、西許等6個自然村。
五柳行政村轄五柳、下社尾、溝墘、好樹、桃園、東埔、柯溪、南鄉、許仁等9個自然村。
吹樓行政村轄吹樓、樓下、塘頭、小坂、甘露、塔埔、巷內等7個自然村。
峰崎行政村轄峰崎、山尾、墓前、仕尾、後宅等5個自然村。
峰南行政村轄西亭、園畔、東園、西樓、草厝等5個自然村。
許埭行政村轄下埭、頂埭、土墩尾、湖仔山等4個自然村。
下江行政村轄下江、賴厝等2個自然村。
小山行政村轄小山、過宅等2個自然村。
梧山行政村轄梧山、承天、官後、西林、下墩等5個自然村。
更新行政村轄後坑、溪上、新街、官橋、大埔內、塔頭、五家、山仔尾、後新厝、菜堂、涵內、後山兜、下籃邊等13個自然村。
玉圍行政村轄圍內、坊腳、京山、下舍鋪、居仁、華山、前垵、下吳、斗門等9個自然村。
錢埔行政村轄坪埔、三叉口、三步、鐵屎巷等4個自然村。
莊上行政村轄莊上、井透、陳莊、坑北等4個自然村。
試劍行政村轄試劍、司口、坑黃、上林邊等4個自然村。

農業經濟

輞川鎮的走馬埭萬畝基本農田保護區是福建省第一塊耕地保護區,位於輞川鎮莊上村。1989年2月,惠安縣將走馬埭劃定為耕地保護區,先後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排灌渠70條32.7公里;鋪設地下管灌3.6公里;新建水閘31座;新擴建機耕道32條17.3公里,新建交通橋31座,完成土石方工程量9.61萬立方米

教育辦學

早年,輞川一帶教育多為舊式館塾。1930年,輞川公學在東尾頭街教堂內開辦。之後,在城內蓮花山麓的靜觀寺成立蓮山國小

文物保護

輞川鎮的文物保護單位有青龍橋(宋—明,下埭村)、輞川橋(明,輞川街)、輞川媽祖廟(明,輞川街)、靈惠廟(明—清,鯉魚島)、越王宮(明,後任村)、靈安宮(明,大潘村)、五峰宮(明—現代,賴厝村)、峰崎何氏宗祠(宋,峰崎村)、居仁提督衙(清,居仁村)、程氏家廟(清,許埭村)、輞川下四家陳氏祖厝、書館(清,輞川街)、鳳山宮(明,梧山村)、麟鳳廟(清,峰崎村竹宅自然村西路口)、輞川城隍廟(明-現代,輞川村標美頂自然村)、潘氏家廟(清代,輞川村桂林中街)等古建築,以及試劍石崖刻(明,試劍村)、虎嶼岩觀音石雕像(元,錢埔村)等石刻

文化民俗

輞川有著獨特的男女服飾和打扮。輞川女稱“網婆”,與泉南一帶的惠安女,蟳埔女並稱。
輞川鎮的南音堪稱惠安鼻祖,在泉南一帶享有盛名

歷代名人

輞川侯卿陳氏,先祖為南宋民族英雄陳文龍的後裔。明清時期,侯卿陳氏發展成為惠安望族之一。明成化年間的一品軍門提督陳鳴夏和戶部主事陳睿,成為世代公卿之家,曾有“知州知府知縣事,同胞同榜同牧民”、“一門五進士,兩世八登科”的美譽。,歷代人才輩出,科甲鼎盛,曾有“知州知府知縣事,同胞同榜同牧民”、“一門五進士,兩世八登科”等美譽

相關資料

(簡體中文)二里古街五百鋪(2008年4月22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1958年興修水利時在麒麟山下和西樓村的渠道中發現有新石器時期的石錛和石鏃 ^ (簡體中文)解讀輞川.清涼的BLOG(2007年8月31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讀史方輿紀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惠安縣》:“輞川鎮,縣東北十里。阻山負海,民居繁密。嘉靖三十七年,縣屢被倭患,因議城之。四十一年,城始就,周四里,與縣城相犄角。” ^ 惠安縣誌 第4冊,[清]嘉慶著,13頁^ (簡體中文)《輞川:古港的工業夢》,東南早報,2006年4月21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鄉鎮村居區劃及主要姓氏(三).泉州歷史網(2007年7月24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新華網福建頻道,2006年7月14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輞川中心國小的學校簡介是創辦於1884年(簡體中文)輞川中心國小簡介.惠安縣輞川中心國小(2007年8月31日).於2006年12月12日查閱. ^ (簡體中文)二里古街五百鋪上下一心 水到渠成——輞川蓮山中學創辦記.清涼的BLOG(2007年8月31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關於舉辦“惠安風光·惠安雕藝”攝影大賽的通知(2004年11月18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惠安縣輞川鎮鯉魚島的消失(圖)》,東南早報.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泉州民居分述(3—8劃).泉州歷史網(2007年12月31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惠安輞川閩南古建築群文物被盜賣》,泉州網,2002年7月29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文物保護單位名稱(DOC).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簡體中文)南音之鄉.泉州晚報(2002年3月19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 (簡體中文)惠安輞川發現明清時期古建築群(2002年7月9日).於2008年6月15日查閱. 相關資訊

安全故事

惠安縣委宣傳部今天下午對輞川採石場事件進行通報。2012年4月19日上午,惠安縣輞川鎮虎石坑採石場突發山體滑坡,4名採石工人到開採現場巡看時,3名工人員被埋失蹤,1名工人逃離現場。經初步調查,事故原因為近期雨水較多,山體積水引發山體滑坡。
接報後,惠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立即帶公安、國土資源、安監等相關部門和輞川鎮、更新村幹部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施救和做好事故調查與取證等工作。黃少萍市長要求,惠安縣要組織力量全力施救,認真做好善後工作,並請陳燦輝副市長和安監局進一步加強全市礦山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對無證礦山要堅決依法查封。尤猛軍常務副市長要求惠安縣要全力做好救援工作。目前,現場組織4部吊車、挖掘機等機械正在實施緊急救援,120救護車及醫護人員在現場待命。

民俗活動

昨日上午10時開始到晚上,惠安縣輞川鎮侯卿村熱鬧非凡,眾多村民敲鑼打鼓齊出動,舉行獨特的“游大鼓”的民俗活動。
惠安縣輞川鎮
據當地村民介紹,明朝時,在京做官的侯卿人陳睿,醫好了皇太后的奇病。皇帝為了慶祝他母親病好,安排了元宵游燈的活動熱鬧一番。立下大功的陳睿卻躲在家裡不去參加,因為他覺得母親一個人在老家太寂寞。皇帝聽了很是感動,於是,便把京城的元宵花燈送給陳睿,並加賜“宮鼓”,允許陳睿帶回家去,在正月十八舉行游鄉活動,重鬧元宵,安慰老母親,這就是侯卿“十八游大鼓”的來歷。
據了解,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是惠安輞川鎮侯卿村的獨特活動,是惠安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鄉間惟一純儒教文化活動。

加強管理

惠安縣林輞溪輞川段整治一期工程,昨日獲批開工。
林輞溪維繫下游輞川鎮幾十萬人口,承擔生產、生活供水及灌溉任務。此前,由於城鎮污水處理廠及管網未建成,大部分雨水管被當作雨污合流管使用,大部分城鎮污水被就近通過溝渠排入林輞溪中,整個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
此次整治部分位於林輞溪下游,是惠安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區。整治主要涉及排洪與灌溉結合,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擴大過水斷面和排洪量;整修堤岸,提高抗洪能力。整修現有閘壩,消除隱患,增加出水口排洪能力等。記者從水利部門獲悉,該項目主體工程將在汛期前完成。
根據今年省政府下達的《泉州市“十二五”水利工作目標責任狀》,分解下達泉州市2012年度水利工作責任目標,泉州今年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項目中,還將在年底前完成晉江市九十九溪上游磁灶鎮梅溪段防洪排澇工程,洛江區河市鎮洛陽江支流東西溪河道治理工程,南安市壽溪幹流治理工程,永春縣桃城、東平鎮河道治理工程,惠安縣洛陽江支流黃塘溪整治工程等建設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