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堡鎮

惠安堡鎮

惠安堡鎮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地處東經106° 30′ ~107° 47′ ,北緯 37° 04′ ~38° 10′ 。位於鹽池縣西南部,距鹽池縣城87公里,南面與甘肅省環縣甜水堡鎮相界,西面與太陽山開發區相連,東面與大水坑鎮為鄰,北邊與馮記溝鄉接壤。

2003年,鹽池縣行政區劃調整由撤併惠安堡鎮和萌城鄉,成立新的惠安堡鎮;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人口21259人,轄13個村、1個社區。2013年,惠安堡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87億元,增長 13%。

2017年12月,被命名為第七批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安堡鎮
  • 外文名稱:Huianbao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寧夏吳忠市鹽池縣
  • 下轄地區:13個村、1個社區
  • 政府駐地:惠安社區
  • 電話區號:0953
  • 面積:1050平方公里
  • 人口:21259人
  • 方言蘭銀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寧C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政治體制,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地質,氣候,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水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漢族風俗,回族風俗,旅遊風景,惠安堡古城,老鹽池城堡,西破城城址,北破城城址,隰寧堡城址,萌城城址,著名人物,鄭文寶,謝王寵,武生華,

建制沿革

秦朝,惠安堡為西戎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推行郡縣制,寧夏平原設定了富平縣、 渾懷障。
西漢,又在寧夏平原增設靈州、靈武 廉縣,屬北地郡所轄。
秦漢,惠安堡先為富平縣地,後為靈州縣地。
魏晉南北朝,惠安堡仍為靈州轄地。
西魏北周,靈州為寧夏地區最高的行政機構 管理著包括惠安堡在內的廣大地區。
隋朝,改靈州為靈武郡。下轄回樂等六縣,惠安堡為回樂縣轄地。
唐朝,惠安堡為溫池縣地。溫池縣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建置,因建於溫泉旁而得名,這是惠安堡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政區名稱。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到靈州與鐵勒諸部首領會見後,溫池縣境內先後安置了党項族,又安置了燕山 燭龍二族。今惠安堡西北有數座古城廢墟,北部四公里處公路西側沙丘中的一座廢墟附近散見有唐代黑陶殘片, 很可能是溫池縣的城址。
五代十國,惠安堡仍為溫池縣地。
北宋,党項族在寧夏平原建立了西夏政權。
元朝,惠安堡的食鹽曾銷往南部地區。
明代,邊地實行所衛制,靈州建立守御千戶所,惠安屬其轄地。惠安堡建立後駐紮軍隊,實行屯墾,惠安堡得名始於此。
清朝,政區建置沿襲明制, 雍正三年(1725年)廢除衛所制。寧夏設府,下轄一州四縣。其一為靈州,下轄三十六堡, 惠安堡為其中之一。
清末政治腐敗,西方列強入侵,農民起義不斷爆發,百姓流離失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37年下半年,馬鴻逵為了與鹽池縣蘇維埃政府對峙,決定將鹽池縣政府設在惠安堡,將未被紅軍解放的四堡劃為兩個鄉,即惠安堡鄉和牛皮溝鄉。
1940年又將同心所轄的韋州、下馬關、羅山西的關口灣地區和金積縣的紅寺堡劃屬鹽池縣。
1948年 8月,惠安堡部分地方得到解放(即後來六區所轄的一、三鄉全部,二鄉小部),建立了里山區,轄3個鄉,先由寧夏工委管理,10月交由鹽池管理,11月寧夏工委又將甜水堡區也交鹽池管理。1949年6月 里山區交由甜水中心管理。8月仍交鹽池,改為六區。
1949年8月惠安堡全境得到解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更名為先鋒。
1961年上半年命名為惠安堡公社,下半年更名隰寧堡公社。
1968年命名紅星公社,1970年更名為惠安堡公社。
1950年六區轄五個鄉, 按數字編為一、二、三、四、五鄉。
1955年,將一、二、三、四、五鄉改為惠安堡鄉、隰寧堡鄉、狼布掌鄉、鹽積鄉、馮記溝鄉。
1956年,區劃調整, 七區(麻黃山)撤銷施家天池鄉,將該鄉所屬的趙家窩棚、石家圈、石溝崗、亂窯子、麥草掌、催新莊、饒家台、馬福井、天平梁、紅溝沿、北窯子、施家禾場、東圈、張家沙坡、施家天池等15個莊子劃歸萌城鄉管理,萌城鄉劃歸六區區委會管理。六區撤馮記溝鄉,該鄉原管轄的紅井坑等5個村合併到鹽積鄉;苦井、井溝、西坑、強家灘、磙子坑、南灘、馮記溝、王沖莊、老莊子、賈家台、喬家場、馬義法場、僉記莊子等14個村劃歸四區 (侯家河)管轄。
1957年4月,六區對所轄 15個生產合作社重新命名:惠街社、鹽農社、新騰社、三星社、狼布掌社、擺宴井社、萬家塬社、杜家溝社、鹽積社、中心社、張兒莊社、連平社、黑土坑社、先鋒社、新光社。
1959年,將原5個生產大隊劃分為9個大隊(含13個高級社):葉兒莊大隊20戶,積鹽大隊108戶,惠安堡大隊185戶, 隰寧堡大隊154戶,楊兒莊大隊122戶,狼布掌大隊220戶,擺宴井大隊139戶,萌城大隊265戶,北窯子大隊87戶。
1960年,麥草掌、南窯子生產隊合併為麥草掌生產隊。
1961年成立馬兒莊公社時將老鹽池、紅墩子、梁台3個生產隊劃歸馬兒莊公社管理。
1962年,又對生產大隊進行了調整,調整為苦水井、白疙瘩、紅土溝、四股泉、萌城、萬記塬、擺宴井、小莊子、關記台9個大隊。
1963年又調整為惠安堡、楊兒莊、汪記河沿、狼布掌、擺宴井、林記口子、萌城、四股泉、麥草掌 9個得大隊。
1964年,隰寧堡公社委員會批准陳記山生產隊和營盤山生產隊合併。
1965年2月,吳記河沿和李記大灣兩隊合併;李記渠子、孫記溝兩隊合併;南梁、薛園子兩隊合併。
1968年公社下轄9個大隊。
1970年因戰備需要各大隊恢復原名,紅衛恢復為芨芨灘,紅星恢復為隰寧堡,紅塔恢復為狼布掌,東升恢復為林記口子,捍衛恢復為麥草掌,全勝恢復為四股泉,立新恢復為惠安堡,星火恢復為萌城,紅旗恢復為擺宴井。
1972年2月,將狼布掌大隊調整為狼布掌和大莊子兩個大隊,紅土溝生產隊調整為紅土溝、郝記台兩個生產隊。土橋生產隊調整為關記台、 郝記山兩個生產隊。楊兒莊生產隊調整為楊兒莊、 武新莊兩個生產隊。麥草掌生產隊調整為麥草掌、南窯子兩個生產隊。
1972年 3月,縣委常委會批准將狼布掌、隰寧堡調整更名為狼布掌、大莊子、隰寧堡、大灣4個大隊。
是年,將紅土溝生產隊調整為兩個生產隊;土橋生產隊調整為兩個生產隊;楊兒莊生產隊調整為兩個生產隊;麥草掌生產隊調整為兩個生產隊。12月,南梁生產隊調整為兩個隊,井梁生產隊調整為兩個隊,沙坡子生產隊調整為兩個隊。狼布掌生產隊調整為兩個隊。石記堡子和河口兩個生產隊調整為3個生產隊。
1976年將原惠安堡公社分為惠安堡和萌城兩個公社。惠安堡公社轄6個大隊,萌城公社轄5個大隊,柏楊井(擺宴井)大隊轄6個生產隊。
1980年1月29日 調整了惠安堡、隰寧堡、芨芨灘、機井大隊幾個生產隊規模。
1993年以後新開發7片揚黃灌區。開發揚黃灌區後,從後窪、麻黃山、蘇步井等地遷移了部分村組,形成 3個吊莊移民村。後鎮區調整, 潘河村新命名了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潘兒莊、河沿、任圈; 隰寧堡村新命名隰興一組、 兩個回民隊; 老鹽池村新命名紅墩子自然村; 惠安堡村新命名了白疙瘩、鳳凰台自然村。
1998年,將6個行政村調整為9個,即杜記溝、大灣、隰寧堡、興民、楊兒莊、蘇河、狼布掌、富山、惠安堡。
2000年初實行新的行政區劃,將9個行政村調整為7個;55個自然村,其中回民自然村 5個。萌城為鄉,轄5個大隊,61個生產隊。
2003年,撤併惠安堡鎮和萌城鄉,新成立惠安堡鎮,轄13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即惠安堡村、老鹽池村、楊兒莊村、大壩村、隰寧堡村、杜記溝村、狼布掌村、萌城村、四股泉村、麥草掌村、林記口子村、杏樹樑村、潘河村和惠安社區。
200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鹽池縣、同心縣和紅寺堡開發區行政區劃的批覆,將惠安堡鎮的小泉、 亂山子、 牛記圈、 林小莊4個自然村76.5平方公里的區域劃歸紅寺堡開發區管轄。
2006年10月, 經自治區黨委、 政府和吳忠市委、市政府批准,將惠安堡鎮隰寧堡村隰興一組、二組、回民隊、潘河村及老鹽池村的紅墩子、李記壩、煙墩山、老鹽池、梁台,惠安堡村的白疙瘩、鳳凰台、南梁等村組由太陽山代管。
2010年6月, 除紅墩子村外,李記壩、煙墩山、老鹽池、梁台、白疙瘩、鳳凰台、南梁等村組又劃歸惠安堡鎮管理。是年, 吳忠市委、 市政府又將潘河村的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五組、潘兒莊、河沿、任圈, 隰寧堡村的隰興一組、回民隊,老鹽池村的紅墩子,惠安堡村的白疙瘩、鳳凰台。
2009年, 在鎮區東北 1公里處,建設新村一處,命名為楊兒莊務工移民新村。
2011年, 經鎮黨委會研究同意取名為惠安堡新社區。
2014年,經鹽池縣人民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研究批准,正式將“惠安堡鎮隰寧堡生態移民新村”更名為“惠安堡鎮惠苑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惠安堡鎮管轄惠安堡村、老鹽池村楊兒莊村、大壩村、隰寧堡村、杜記溝村、狼布掌村、萌城村、四股泉村麥草掌村、林記口子村、杏樹樑村等12個村和惠安社區1個社區。政府駐地惠安社區。

政治體制

黨委書記:張倩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安堡鎮位於鹽池縣西南部,距鹽池縣城87公里,南與甘肅省環縣甜水堡鎮相界,西與太陽山開發區相連,東與大水坑鎮為鄰,北與馮記溝鄉接壤。地處東經106° 30′ ~107° 47′ ,北緯 37° 04′ ~38° 10′ 。鎮人民政府位於惠安社區,北居吳忠市76公里,距省會銀川市區136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 60公里。
惠安堡鎮位置

地形地貌

惠安堡鎮的杜記溝、 狼布掌和大水坑鎮的牛皮溝、谷山塘與紅井子鄉的李伏渠為鹽池縣南北地勢分界線, 以南為黃土高原丘陵區, 以北為鄂爾多斯緩坡丘陵區。所以惠安堡鎮的地貌南部為黃土高原丘陵區, 北部為鄂爾多斯緩坡丘陵區。平均海拔 1512.3米。
衛星下的惠安堡鎮衛星下的惠安堡鎮

地質

惠安堡鎮地處鄂爾多斯台地向黃土高原過渡段,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為黃土丘陵區,北部多為沙丘、鹼灘地。
地質學上所稱的賀蘭山—青龍山褶皺帶中段的主體有馬家灘—惠安堡褶皺群、 石溝驛—隰寧堡向斜、萌城褶皺群等,構造排列緊密,多呈棱狀長條分布。
萌城一帶地質成因類型屬上更新統中期的風積物, 呈黃、 淡黃、 暗黃色。 為質勻而細、 疏鬆多孔的黃土類土。 主要礦物成分有雲母片, 柱狀節理髮育, 常見到垂直的邊坡。 厚度在 10~20米, 地貌單元為南部黃土高原區。
萌城高新莊一帶屬於全新統坡積物。 主要是因洪水搬運到山坡下的堆積物而形成。 層次厚,粗細粒同時混合沉積, 無分選性。 多為淺黃色的粉砂岩, 疏鬆, 含少量鈣質絲、 斑狀物和少量的砂漿與原生的風積黃土, 無明顯分界。厚度 10~50米。

氣候

惠安堡屬鹽池—同心—香山乾旱草原半荒漠區的西南部,因全年大部分時間受西北環流支配,北方大陸氣團控制時間較長,因此形成冬長夏短、 春遲秋早、冬寒夏熱、乾旱少雨、風大沙多、蒸發強烈、日照充足的特點。年均降水量 250毫米, 但蒸發量卻是降水量的 6~7倍。年均氣溫 7.7℃,年極端最高值38.1℃,極端最低值。-29.6℃。年均風速 2.8米/秒。冬春風沙天氣較多。日照長,溫差大。地方差異明顯。

自然災害

惠安堡鎮主要有乾旱、風沙、冰雹、暴雨、霜凍、病蟲害。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地表水
水資源水資源
惠安堡鎮境內無大河流,南部地面徑流有山水河、苦水河、東川、打伙店溝等季節性河流。分屬環江流域、苦水河流域和內陸流域。中北部為內陸沖溝水系,南部和西南部為黃河水系的支溝。
山水河
發源於甘肅省環縣,流經境內西南邊緣惠安堡鎮萌城村,轉入境外同心縣、靈武市、吳忠市利通區,從新華橋處入黃河。境內長 45公里, 最寬水面 50米左右,屬環江水系。山洪暴發時,流量較大,平時水小或乾涸。山洪傾瀉時,流速 3米 /秒 ~4米/秒,水深 3~4米,阻隔交通,水土流失嚴重,洪水含沙量大。
苦水河
發源於大水坑鎮賀坊溝, 至鹽池、同心縣交界的小泉村與萌城的山水河匯入黃河。苦水河的礦化度高, 一般在4克/升左右,最高可達7克/升,不宜灌溉與飲用。惠安堡北部內陸沖溝多為雨水或泉水沖刷而成,皆發源於縣內南北走向分水嶺兩側,皆流入鹽湖或鹼灘消失,大部分為細泉長流,春季化冰時,水量較大。惠安堡境內有老鹽池時令性湖沼,現基本上乾涸。

動物資源

鳥類
沙雞,數量逐年減少;雀,繁殖迅速,喜群聚,數量多;鷹。由於農藥殺傷,已瀕臨滅絕;鶚,撲食鼠類, 習性夜間活動,數量逐年減少;鴉,由於農藥等原因,白項鴉已很少見,其他鴉數量亦在迅速減少;鵲, 數量較多;鴿,多棲息於深溝懸崖及破窯洞處,南部山區頗多;鷺鷥,俗稱嚓吃,群飛成行,禍害禾稼;山雞,近年天敵減少,數量大增;野雞, 數量不多;拌雞,生在南部山區,數量較多;鵪鶉,在南部山區山溝內穴居, 數量少;啄木鳥,鎮區內均有,數量少。
獸類
狐,近年數量很少;獾,有豬獾、狗獾、人獾等,穴居;貂,棲穴深山,皮毛珍貴,偶有所見;兔,因天敵減少,繁殖率高,數量猛增,有時禍害很大;鼠,繁殖迅速,數量仍多;跳鼠,善跳躍,多晝伏夜出;鼴鼠,在地下翻吃禾草根;黃鼠狼,專吃鼠類小動物,亦偷吃雞。
20世紀50年代後,豹子、野豬、黃羊、野狼逐漸絕跡。
節肢類
黃蜂,腰細色黃者稱黃蜂,其尾有毒;蜻,喜飛水際,六足,四翼;螳螂,多棲樹上,撲食幼蟲,前腿似刀呈鋸齒狀;蟋蟀,現數量很少;蜈蚣,可入中藥;蠍子,可入中藥;蝴蝶,植被厚且潮濕處較多見;鐵牛、 糞爬牛、臊肚子、花姐姐、地蛄轆數量較多。
其他類
蛤蟆,似青蛙,身上多蚪斑,叫聲響亮;蛇,鎮內出現很少;蜥蜴,俗稱沙婆子,穴居。

礦藏資源

惠安堡鎮萌城村探明的煤炭礦床,在鴛鴦湖煤系邊緣,屬靈武煤田的一部分。煤形成於早中羅世,屬一般長煙煤,D級儲量 198738萬噸。全部煤礦區均系非煉焦用不黏結長煙煤,可採煤厚度都在18米以上, 利於民用和動力燃料。
惠安堡鎮有較豐富的石灰岩,萌城石樑石灰岩,初步概算地質儲量為2094.43萬噸(甘肅省地質局提供資料儲量為5.8億立方米)。其中,水泥用石灰岩為907.76萬噸,大理石板材用石灰岩104.34萬立方米。
石英砂產於萌城村北河及惠安堡、苦水河流域、紅土溝、小泉、李記大灣等地。探明石英砂岩礦以惠安堡一帶的質量最好,為純白色顆粒,總儲量379.75萬立方米。
池鹽產於惠安堡鎮所在地西南1公里處,僅有鹽湖一處。鹽湖占地 5573.2畝,年產原鹽2000~3000噸。
芒硝主要分布在惠安堡的鹽鹼湖窪地,面積 3000~5000畝。年地表產硝約2000噸。
萌城周家山鐵礦點,距周家山北 1.2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 106° 44′ 24" ,北緯 37°06′ 36" ,黃土覆蓋厚,可見部分長20米,寬6.5米,厚幾厘米至幾十厘米。品位取樣分析含全鐵(TFe)33.75%。

人口民族

2012年的轄區總人口2668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91人,城鎮化率44.5%。流動人口 8658人。總人口中,男性14028人,占52.6%;女性12652人,占47.4%;14歲以下3468人,占13%;15~64歲20544人, 占77%;65歲以上2668人,占10%。總人口中漢族24200人,占90.7%;回族506戶2480人,占9.3%。2011年未出生率為12.86%自然增長率9.2‰,與1970年比,下降了37個千分點。計畫生育率為95.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9人。
截至2014年,共有5893戶25305人,其中回族506戶2480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惠安堡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87億元,增長 13%,其中:第一產業 1.62億元、增長 10%,第二產業 4.13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 1.12億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963元,增長12%。
惠安堡鎮
2014年,建有8家企業, 沿街各類服務門店450家。

第一產業

1981年畜牧業實行 “三定一包” 生產責任制, 加強飼養管理, 加大草原建設與管理力度。 “以草定畜” , 淘汰殘次羊只, 草原圍欄, 草原承包到戶, 推行 “三高一快”(總增高、 出欄率高、 商品率高) 、 養棧羊、 舍飼半舍飼等科學養畜方法, 一季出欄變為四季出欄。面向市場, 加大畜群、 畜種結構調整, 以溫棚養殖為突破口, 促進養殖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2000年,萌城鄉共打生產水窖522眼, 經縣上驗收合格 446眼; 新增窖灌農田 900畝; 打建屋檐集水窖 200眼; 配套節水窖灌膠罐630個, 噴露器 150個, 推廣節水灌溉面積 1565畝。 是年, 惠安堡鎮水澆地播種面積達到 3.1萬畝。 以水土保持為主的 “母親河” 工程治理面積 6200畝; 小流域綜合治理, 修洪漫壩62條, 完成坡改梯基本農田建設 603畝。2012年, 農田水利建設完成投資 902萬元。
惠安堡鎮農業惠安堡鎮農業
2009年,惠安堡鎮林業生產總值達883.2萬元。2012年,惠安堡鎮嚴格落實林木管護制度,進一步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為4186戶農戶確權林地面積25.46萬畝 (含退耕地)。
2013年,羊只飼養量31.24萬隻,生豬飼養量 2.3萬頭,灘雞飼養量28萬隻。截至2014年,惠安堡全鎮土地總面積1392.8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6.7萬畝,其中揚黃灌區水澆地6.7萬畝;草原面積105萬畝;林木保留面積32萬畝。

第二產業

惠安堡自古盛產食鹽。 西漢時三水縣 “鹽官” 就負責管理惠安堡鹽池的鹽。
1981年,推行各種形式的責任制。開放集市貿易, 集體和個體商業網點迅速增加。
1986年, 對供銷社體制進行改革,由官辦改為民辦。
1994年鹽池縣萌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總資產 5441萬元。一期工程引進日本 “五級旋浮預熱器乾法迴轉窯” 生產技術,年產水泥10萬噸,總產值 2040萬元 實現利稅 820萬元,是全縣建材行業的龍頭企業。
2000年,公司進行了二期技改項目建設。
2002年 ,惠安堡鎮鄉鎮企業總產值 3737.2萬元, 萌城鄉鄉鎮企業總產值達 1958萬元。

第三產業

1987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 82.54萬元, 1988年增長到108.8萬元。惠安堡鄉和萌城鄉分別於 1986年和 1994年建起了農貿市場。
鎮區一角鎮區一角
1996年以來, 在餐飲、 娛樂發展的基礎上, 政府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加快發展房地產業、 運輸業、 信息等行業。
2002年,全鎮有商業網點5家,餐飲6家,供銷企業1家,糧庫1家,客運2家。全鄉總計有企業29家,從業人員達到 672人,年總產值達25907萬元,利稅1059萬元。
2012年,惠安堡鎮第三產業總產值達1億元, 比2011年增長12%。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4年,惠安堡鎮有農貿市場 2家, 分布於惠安東街和惠安北街, 分別是農貿市場和牛羊畜產品交易市場。電力通訊設施齊全, 鎮區內有供、變電所各 1家, 線路全長52.218公里, 其中:10kV線路10.5公里,380V線路22.778公里, 220V線路18.94公里,總負荷16295kVA。郵政所一家, 通訊企業3家, 分別是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三家企業共建設通訊基站3個,電話普及率達 100%, 寬頻及光纖用戶達1038戶, 其中光纖用戶3戶, 寬頻用戶1011戶。5250鎮內有街道8條, 全長8.3公里。

教育事業

2002年,全鎮有國中1所,教職工51人,在校生620人;公辦完全國小6所,教職工108人,在校生1300人; 鎮辦幼稚園 1所。
惠安堡鎮教育惠安堡鎮教育
2003年,有初級中學1所,教學班5個,在校生218人,教職工24人。公辦完全國小5所,民辦教學點17所,教職工64人,在校生800人。
2011年年末,全鎮有幼稚園 1所,在園幼兒400名;國小3所,在校學生1200名,專任教師 142名,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 100%; 國中1所,在校學生 564名,專任教師 54名,國中適齡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 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4年,惠安堡鎮轄區內共有教育機構3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占地面積34379.2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全日制國小1所,占地面積 30000平方米,建築面7960平方米;有幼稚園1所占地面積 2840平方米,建築面積 226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02年,惠安堡鎮鎮中心衛生院有病床20張, 從業醫護人員28名。有村級醫療站7所,保健員40多人。已實現初級衛生保健達標。
2003年,鄉衛生院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從業人員5人。村醫療站5所,從業人員5人。個體醫療點2處,從業人員3人。初級衛生保健基本普及達標。
2014年,惠安堡鎮有衛生醫療機構1家, 中心衛生院占地面積13320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80人,支出143700元,月人均支出150元。醫療救助1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75人次,共支出4.68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險戶數616戶1249人,支出128萬元,月人均支出85元。國家撫恤、補助種類優撫對象1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萬元。有社區服務中心3個,社區服務站13個。有慈善分會2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8萬人,參保率100%。
2013年,惠安堡鎮新建村級醫療衛生室2個,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創建衛生鄉鎮、 衛生村工作順利通過區、市考核驗收。全面完成隰寧堡生態移民新村二期建設工程,提前兩年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移民搬遷任務。全力保障困難民眾生活,全年發放救災款80.8萬元,城鎮低保金14.2萬元,農村低保金143萬元, 解決了1936戶6172人的生活困難。積極開展 “圓夢行動” ,籌措資金4.5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58名。發展村組互助社12個,運行互助資金160萬,全面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紮實推進 3個整村推進村項目建設以及452戶“雙到” 扶貧工程和“雨露計畫” 項目。

歷史文化

漢族風俗

飲食
剁蕎面為獨特的地方風味之一。農村婦女都有剁蕎面的技術。剁面刀兩頭有柄,雙手執刀柄,將和好之蕎面擀開剁成勻稱的細絲,邊剁邊下鍋,速度很快。 撈出之後,調以酸湯、 漂菜或肉臊子湯等調料 。
惠安堡鎮美食惠安堡鎮美食
軟米糕是又一獨特地方風味。先將軟糜子碾成米,磨麵粉再蒸成糕。糕有多種吃法,一種是將糕壓成小片, 用香油煎過後,蘸糖或蜂蜜吃;另一種是在糕內包糖,做成 “糖角角” ,用油煎吃。最有特色的是 “麻腐角角” , 將麻子(當地一種油料作物)磨碎,炮製成餡,包入糕內油煎。
羊奶子米飯是當地又一特殊風味。每年農曆四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山羊羔斷奶期間,人們便飲山羊鮮奶。 先將擠來的羊奶燒開,再兌入適量開水或米湯,並加鹽,泡黃米乾飯吃、喝,香甜可口。 羊奶還可以煉製成奶皮子, 油香甜脆。
美食美食
居住
南部山區村民依山坡削崖挖窯洞居住。窯洞均為拱券型,下寬上窄頂圓,堅固經久。較小的窯洞深6~10米,大的窯洞深6~16米,高、寬各6米左右。北部灘地村民住宅以平房為主,多為土木結構。木料缺乏者,則用土坯箍窯洞,但容易倒塌,居住有危險。
都居住磚木結構的起脊瓦房。務工移民新村的住房結構都是 “三臥兩廳一衛一廚” 。

回族風俗

開齋節
開齋節,阿拉伯語稱 “爾德”“費圖爾” ,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曆 9月齋戒期滿後,10月1日為開齋節,是信眾們封了一個月的齋後, 慶祝齋功勝利的日子。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 “古爾邦” 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 “獻牲” ,中國穆斯林也稱 “宰牲節” 。 開齋節過後 70天,即伊斯蘭曆 12月 10日為古爾邦節,這個節日凡經濟條件較好的穆斯林都要宰牲祭獻安拉, 所宰牛羊的肉,大部分要舍散給窮人、阿訇和送親鄰。 所宰牲的皮也要散給清真寺。 除宰牲外,也和開齋節一樣, 要舉行會禮儀式及其他各項慶祝活動。
聖級節
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相傳穆罕默德生於伊斯蘭曆紀元前51年(公元571年)3月12日,歸真於伊斯蘭曆11年(公元632年)3月12日,故又稱該日為 “聖紀” ,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在這天,各教坊要宰牛羊,穆斯林都到清真寺過 “爾麥里”(乜貼),誦經、 贊聖、講述穆聖的生平事跡, 隆重紀念這個節日。
除這三大節日外, 伊斯蘭教的其他節日或紀念日尚有: 阿舒拉節、 登霄節、 拜拉提夜、 蓋德爾夜、法圖麥節。

旅遊風景

惠安堡古城

惠安堡古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40米,南北寬210米,牆基寬10米,殘高4~8米,頂寬1~3米,原甃以磚石,今僅存黃土夯築牆體,南、北兩牆辟門,北門置瓮城,東西長36米,南北寬18米,四隅有敵台,東西二牆有要墩。城中有台式建築遺蹟,地面散存有大量明代磚瓦及殘片,徵集維修惠安堡城 “濟美記” 碑刻等。
惠安堡古城惠安堡古城

老鹽池城堡

溫池縣始置於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屬靈州,為少數民族居住地,這是迄今史料中所能見到的鹽池縣境內最早設定的縣級行政機構,且燕山州、 燭龍州都曾寄治溫池縣界。
惠安堡西北四五公里處,銀西公路西側有一古城舊址,當地人稱為 “破城子” 或 “北破城子” ,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考證,此城早於西夏。惠安堡鹽湖西邊的沙漠中有一幾近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遺蹟,當地人稱為 “西破城子” 。 北破城子、西破城子、老鹽池,這幾座古城址,其中可能就有一座是古代溫池縣的城址。

西破城城址

西坡城城址位於惠安堡鎮正西約3公里處。古城東側為鹽湖,呈長方形,東西長320米,南北寬約280米,基寬8米,頂寬1~2米,殘高為1.2~6米,南、北城牆中設腰墩。東城牆今已被流沙掩埋,地表散存有黑,褐釉殘瓷片盒青花殘瓷片,2002年為配合西氣東輸工程,區考古所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城址當為西夏時期的古城。

北破城城址

北破城城址位於惠安堡鎮北約3.5公里處,銀平公路擦古城東牆而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00米,南北寬 200米,西、南北城牆保存較好,東城牆已被流沙掩埋。

隰寧堡城址

隰寧堡城址位於惠安堡鎮隰寧堡村南側,1500平面呈凸字形,南北長432米,東西寬321米,突出部分南北長142米,東西寬130米。面南辟門,置瓮城。城牆黃土夯築,基寬8米,殘高2-7米,頂寬1-3米。四隅有敵台,西牆中置腰墩。城北側有台式建築遺蹟。地面散布明代磚瓦及瓷器殘片。護城河多為沙埋。

萌城城址

萌城城址位於惠安堡鎮萌城村村部南3公里,明弘治以前築,曾設驛站、遞運所、批驗鹽引站等機構。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38米,南北寬428米,牆基寬8米,殘高2~8米,頂寬3~4米,黃土夯築,夯層厚15厘米,東北二牆辟門。四隅有敵台,城中有台式建築遺蹟,地面散布明代磚瓦及瓷器殘片、黑釉瓷罐等。北牆為洪水衝去一角。

著名人物

鄭文寶

鄭文寶(953年-1013年),字仲賢,一字伯玉,汀州寧化(今屬福建)人。初事李煜,累官校書郎。入宋,嘗衣蓑荷笠以漁者見煜於私第。後補廣文館生,為李方所知。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進士,除修武主簿。累官兵部員外郎。帝因其久病,除忠武軍行軍司馬,不就。 以前官歸襄城別墅。文寶能詩,善篆書,又工鼓琴。

謝王寵

謝王寵(1671年-1733年),字賓於,號觀齋,靈州人,世居寧夏河東惠安堡(今鹽池縣惠安堡)。
謝王寵到任山西雁平道後,改革舊的兵餉解押制度和審案制度,減輕人民的負擔。離任之際, 當地百姓涕淚挽留, 各具斗粟雞酒來別, 更有百姓不辭勞累, 前往京都, 請求朝廷讓他留任。
謝王寵還積極倡導興學辦學。在雁平道任期間,將道署的習射堂改為講學處,從政之餘,親自執教,集結學生會文講書。 擔任國子監祭酒時,太學藏書散失嚴重 他請求秘閣發書四十五部,並將自己的俸銀拿出,買來經書發給學生誦讀。
謝王寵還潛心儒學研究,一生著述頗多,先後著有 《孝經擇要明倫錄》、《善利圖說補理學入門》、《荒政錄》、《學要治要》、《四書遵注指要》、《知性錄》、《何事易學指要》、《雁平從政錄》、《反經錄》。

武生華

武生華(1919年-1949年),祖籍陝北佳縣,環縣甜水鎮人。清朝末年其祖父攜家逃荒流落到寧夏鹽池縣,1919年出生於鹽池縣惠安堡。
解放戰爭爆發後,武生華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副營長。他率部參加了延安保衛戰、青化砭伏擊戰、羊馬河伏擊戰、蟠龍攻堅戰、隴東戰役和三邊戰役。1949年1月,國民黨整編八十二師三個團進攻華池、元城、柔遠等地,武生華率部阻擊,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