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與正義: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原理

情理與正義: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原理

《情理與正義: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原理》是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情理與正義: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原理
  • 作者:汪丁丁
  • 類別:社會調查與社會分析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2081734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開設的己辣永EMBA課程。作者認為,要理解任何中國現象,首先要將中國現象置於三重轉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內,關注轉型期社會的倫理行為,其中湧現的問題,激發了作者在幾十年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書共分四講,先後探討了穩態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轉型期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以及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倫理學基本問題。倫理學,廣義的,蕞大適用範圍的倫理學,用一句話概括,是關於社會生活的智慧。中國社會處請設於三重轉型期,於是才有中國當代獨有的人生問題與企業問題。短期行為不能產生穩定的行為預期,於是也沒有正常的企業文化。這是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狀況,人人理性預期人人行為短期化。不如此預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們該如何求解社會生活的智慧?該如何達致人與人之間深層的情感交流?

圖書目錄

自 序
講 導論
一、心智地圖概述 
二、為什麼講授這門課 
三、倫理學與企業鞏嫌民旋文化的關係 
四、“倫理”的含義
附錄1 基本問題 
附錄2 族群,知識,制度
附錄3 個體生命,激情與歷史感
第二講 倫理學主要流派
一、“允執厥中” 
二、倫理學的傳統 
三、存在主義倫理學 
四、女性主義倫理學及其他 
附錄 觀念的觀念史 
第三講 宗教,信仰,倫理行為
一、正義、倫理與情感 
二、信仰與倫理行為 
附錄1 理性選擇與道德判斷—第三種文化的視角 
附錄2 情感模式:微信群規模與社會腦假說 
附錄3 社會腦的演化—為“鄧巴四部曲”中譯本序
第四講 尼采之後的倫理學
一、贈頸頁碑族群與文化的共生演化 
二、從情感學派到人格學研究 
三、複雜思維與英雄之旅 
附錄1 制度是群體的信念表達 
附錄2 重要性感受—人工智慧從狹義到廣義的關鍵環節 
附錄3  人類智慧型是廣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慧是狹域全局理性 
附錄4 生存競爭—狹域的和廣域的 
附錄5 觀念為現象分類 
附錄6 觀念與真相 
附錄7 生命哲學視角下觀念的經驗差異 
附錄8 觀念的經驗差異 
附錄9 過程與現象 
附錄10 複雜思維為何艱難

作者簡介

汪丁丁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1953年生於瀋陽,成長於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師範學院數學系理學學士(1981)。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數學與控制理論專業理學碩士(1984)。美國夏威夷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1990)。
曾任教於香港大學和德國杜伊斯堡大學。現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並擔任《財經》《新世紀周刊》學術顧問。
著作包括《經濟學思想史講義》《經濟學思想史進階講義》《行為經濟學講義》《行為經濟學要義》《思想史基本問題》等20多種。教奔灶組學研究廣泛涉及經濟學思想史、制訂估嚷度分析基礎、行為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演膠希龍化社會科學等重要的前沿學科領域。
著作包括《經濟學思想史講義》《經濟學思想史進階講義》《行為經濟學講義》《行為經濟學要義》《思想史基本問題》等20多種。教學研究廣泛涉及經濟學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礎、行為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演化社會科學等重要的前沿學科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