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政治

政治情感與政治利益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前者是以後者為基礎,並圍繞後者上下波動,後者可以對前者產生一定的反作用。

概念介紹,利益關係,政治作用,治化趨勢,

概念介紹

政治的價值本質:以權力對比為導向,通過調整和控制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規則,以緩解社會矛盾,降低社會內耗,協調各方關係,平衡各方利益,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有限資源,以達到財富的價值增值的目的。政治的客觀目的在於對經濟價值關係進行控制和調整,政治相對於經濟能夠較深刻、較廣泛、較持久地決定和改變人的利益關係,因而能夠較深刻地、較廣泛、較持久決定和改變人的情感關係。

利益關係

愛國主義情感產生於並且服務於國家對於個人的價值關係,前者是後者的主觀反映。國家只有給人們以祥和、文明、自由和富裕,才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才能激發人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果國家對於個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負價值大於正價值,那么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就難以產生,即使產生了,也會逐漸消退。當然,愛國主義情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的產生需要一個過程,它的消失同樣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一個國家僅僅在某一個短暫的歷史時期給國民帶來災難,並不會在根本上動搖國民的愛國主義情感,相反還會激發國民強烈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人們對於某一政治事物(如政治信仰、政治主張、政治制度、政治黨派或政治領袖等)所產生的情感,在根本上取決於這一政治事物的價值關係。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有迅速有效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際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地、持久地、牢固地為人們所熱愛,否則,僅僅依靠思想教育和輿論宣傳所建立起來的情感是短暫和脆弱的。
人們對於政治權力、政治地位的親和情感,在根本上取決於它所隱含的真實價值量,即取決於政治權力、政治地位的“含金量”。人們的“官本位”思想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這個社會的官職“含金量”。

政治作用

1、情感在輿論導向上的作用。政治家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總是利用輿論工具對大眾情感進行引導、控制和調節,使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方針得到更多人的擁護。大眾的政治熱情一旦被輿論激起,就會相互感染、相互激化,從而產生強大的社會動力,導致特定政治事件的發生和發展。
2、情感在領導素質上的作用。領導的根本作用在於調節人的利益關係,因此他必須具有較強的情感感知能力、情感思維能力和情感處理能力,具體表現為:抱負遠大、胸懷寬闊、意志堅強、有獻身精神、敢作敢當、靈活善變、判斷敏銳等。
3、情感在領導結構上的作用。政治團體的領導結構包括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性格結構、知識智慧型結構、情感素質結構等。在通常情況下,一個領導集團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其政治使命,就必須具備綜合的情感素質,既要有“老馬識途”、穩重踏實、有崇高威望和豐富經驗的老年人,也要有“中流砥柱”、善於應變的中年人,還要有奮發有為、精力旺盛、有開拓精神的青年人。
4、情感在領導方式上的作用。優秀的政治家應該有良好的口才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應該善於引導和控制民眾的情感,僅僅依靠高壓政策、不顧民眾疾苦的領導方式是不能持久的,只有充分激發和引導民眾的情感,充分利用民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獲得巨大的政治能量。
5、情感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等能夠加強國民的凝聚力,使國民努力地維護本國、本民族的利益。例如,日本戰敗後,其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有利於加強日本國民的凝聚力,為今後的經濟騰飛積累精神力量。各民族在宗教信仰、政治理論、文化傳統、政治制度、經濟需要等方面的共同點(或不同點),將會導致各民族之間產生親和情感(或排斥情感),政治家或外交家可以根據自己或本階級的利益需要,通過放大共同點和縮小不同點來解決或緩解民族矛盾,或者通過縮小共同點和放大不同點來製造或激化民族矛盾。

治化趨勢

與情感商品化趨勢相對應,情感也存在政治化的趨勢。情感政治化是指人的情感越來越自覺地、明確地靠近和指向政治事物,具體表現為:人們越來越關心政治事件,熱心於了解政治理論和政治主張,發表不同政見,參與政治活動,選舉政府官員,競選政府職位,監督政府行為,評價政府政績,投訴政府官員,抨擊政府腐敗,開展行政訴訟,越來越減少政治上的盲目信仰、盲目崇拜和盲目服從。
與商品情感化趨勢相對應,政治也存在著情感化的趨勢。政治情感化是指政治事物越來越融入人的情感,並越來越受人的情感因素的強烈制約,具體表現為:
1、政治理論、政治主張和政治口號越來越具有“人情味”。如“耕者有其田”、“天上為公”、“為人民服務”、“甘作人民公僕”等充分體現民眾的利益需要和情感要求的政治主張和政治口號不斷出現,並且越來越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和擁護。
2、政權更替和競爭方式越來越具有“人情味”。以往的政權更替更多的是採用軍事政變、武裝暴動等方式,以後將逐漸變為民主選舉產生,並且在政治競選時,政敵不再相互謾罵、相互攻擊,而是彬彬有禮、笑容可掬。
3、政治手段越來越具有“人情味”。政治手段逐漸從強制性統治發展成為協調性管理,最後趨向於服務性信息諮詢。政治矛盾與政治衝突逐漸通過非暴力方式來解決,軍隊與警察等暴力機構的作用將逐漸消退。
4、政治決策越來越具有“人情味”。政治決策越來越民主化,不是少數人說了算,而是更多地採用民主表決的方式,透明度提高,民眾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地影響和制約著政治決策。
5、政策與法律的內容越來越具有“人情味”。精神賠償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肖像權、姓名權、個人隱私權受到重視,結婚與離婚自由得到提倡,集會與遊行自由、輿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得到認可,法律還確定了最長工作時間、最多工作周日、最低工資收入、最差勞動條件、最低工作年齡等勞動保護措施。
6、政策傾向越來越具有“人情味”。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受到鼓勵,婦女、兒童及傷殘人的利益得到保護,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健全,大量非盈利性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得到資助。
7、政策與法律條文越來越有“人情味”。隨著政治體系的不斷完善,政策與法律條文越來越具體化、明細化和精確化,越來越“婆婆媽媽”,以滿足人們對於各種細微價值和細微情感的需要,以調節各種細微利益的矛盾與衝突。
8、民事、刑事和行政執法程式越來越有“人情味”。規範化的、文明的執法語言得到廣泛使用,執法人員受到嚴格的行為約束,執法對象享有申辯權、申訴權和複議權,且有較長的寬限時間和較大的處罰方式的選擇餘地。
9、民事、刑事和行政的懲處手段越來越具有“人情味”。對懲處對象實施逼供和誘供將逐漸予以禁止,處罰的標準也將逐漸放寬,如刑事的死刑執行方式逐漸由絞殺、刀殺、槍殺改為毒液注射、安眠藥注射等安樂死,最終將全部廢除死刑。
10、政治家的形象越來越具有“人情味”。政治家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和睦可親;政治家的語言將減少嚴肅而嚴厲的字眼,增加幽默風趣的字眼;政治家的指揮意識和管理意識削弱,服務意識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