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面癱

情感性面癱

情感性面神經麻痹主要表現:在笑或哭等情感運動時,顯示有面肌麻痹;而隨意運動時,面肌仍能收縮,此種情感性面神經麻痹也屬於中樞性面神經麻痹,系由於錐體外系的基底節、丘腦或丘腦下部損害所引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感性面癱
  • 受傷部位:下丘腦下部損害
  • 醫治專家:Carpenter
  • 分類:神經面癱與核上性面癱
病理,臨床診斷,結果,

病理

皮質腦幹束損害較早的神經定位診斷及近年的學者主張:有核上性面癱時,否認有情感面癱存在;但是,Carpenter認為,兩種形式的面癱是分別存在的,在某些情況下,兩種形式的面癱可以共存。

臨床診斷

為探索腦中風有核上性面癱,是否也有情緒性面癱,唐成詒等觀察100例腦中風病人。第一組基底節內囊出血組20例,企圖了解既有錐體束損害,又有錐體外路損害時對表情肌活動的影響。第二組腦葉(額葉、額頂葉)出血8例和額、顳、頂一個葉或一個葉以上的皮層支血栓72例,目的在了解無基底節損害,僅有皮層腦幹束損害時對表情肌活動的影響。100例病人均選自首次腦血管病者,既往無神經科疾病,經CT掃描定位明確,非單一病灶或中風伴有腦萎縮者均未列入。所有病人均在意識清醒條件下,病後1~2周檢查兩種面肌活動情況,在病後2~3月,部分病人重複檢查一次。檢查面肌隨意運動時,遵循正規的神經檢查方法。檢查情緒活動時,面肌活動情況由兩位神經科醫師共同觀察。⑴在病人情緒爆發時,抓住時機觀察面紋起伏時間兩側是否一致,癱側面肌收縮起動延緩,恢復常態快。⑵發笑時,兩側露齒數相差1枚半以上。⑶情緒活動時,口角向耳垂方向牽動兩側相差大於1.0cm以上,經檢查者意見一致,並且具備上述三項,即認為有情緒活動性面癱。

結果

結果發現:基底節內囊,組病後1~2周后觀察20例,其中17例既有隨意運動面癱,也有情緒活動性面癱,其餘3例雖然有隨意運動面癱,但情緒活動時收縮差異不顯著,不能判定。2~3個月後,對具有兩種形式面癱病人複查10例,其中,僅5例尚有隨意運動面癱,而情緒性面癱已消失。這個部位表情肌運動障礙與基底神經節損害有關。
腦葉出血和皮層支血栓組在1~2周觀察80例,71例存在著兩種形式的面癱,其餘9例僅有隨意運動面癱,情緒活動時面肌收縮差異不顯著,不能判定;2~3個月後複查15例,其中5例仍有隨意運動性面癱,而情緒性面癱大部分恢復或完全恢復。從解剖上來講,這組病人既無丘腦損害,也沒有基底節損害,提示表情肌活動除了丘腦、基底節而外,還有其他部分或與丘腦、基底節聯繫,或直接參與面肌情緒活動。有關面肌情緒活動的核上性纖維通路至今不明,但是多數人認為,與面肌隨意運動不是同一通路。
在腦中風后觀察部分恢復期病人,隨意運動和情緒活動面癱,一部分病人是分離的,即情緒性面癱已恢復,而仍有隨意面癱,說明面肌活動,除隨意運動的核上性纖維而外,尚有通往關於情緒活動的核上性通路。兩種形式的面癱,為什麼恢復能力不同,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