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患與風流: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世界

悲患與風流: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世界

《悲患與風流: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世界》是現代陳晉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悲患與風流: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世界 
  • 作者:陳晉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哲學
  • 出版社: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0491080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較為詳細地分析研究中國傳統人格形象道德美學世界的學術專著。作者認為,怎樣做人,始終是中國文化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在相當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中國文化就是一種做人的文化,它所展露出來的人生的樂章,蘊含著道德和美學的雙重變奏。多少年來,哲人們總是不斷地構造著和重複著各種各樣的人格模式,讓人們在實踐中遵循,在精神是把玩。
全書共分為八章。在第一章中,作者指出,中國人格意識的覺醒經歷了一個從神到人的苦難歷程。起初,人們把自我意識傾注在一些神話人物身上;進入原始社會末和奴隸社會以後,隨著人們的現實關係的加強和人際衝突的日益激烈,人們自我審視的眼光便逐漸地從自然轉向社會,從神話轉向歷史,於是,人格意識電因此從對神的依負中慢慢地擺脫出來而獲得了較為獨立的意義。到春秋戰國時期,人的自身的認識已經相當成熟,並且逐漸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人格理想模式。在第二至第四章中,作者便著重闡述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種理想人洛模式。其一,是發源於儒家的“歸仁養德”的理論,它派生出明君賢臣。謙遜君子的人格實踐,體現著一種籠罩在愛光聖影下的君子德行;其二,是發源於道家的“順天從性”的理論,它派生出隱逸狂浪之士的人格實踐,顯示著自由夢境裡的真人本色;其三,是發源於墨家的“賴力仗義”的理論,它派生出豪傑俠客之士的人格實踐,蘊含著一種世俗風塵里的義士胸腸。在第五至第八章,作者則進一步分析了中國人格美形象的種種特徵。作者首先指出,儘管中國的人格美形象在對大美的追求和浩氣的張揚中表現出了一種崇高的風采,但是,在人們那自覺的憂患和被動的毀滅中卻又遭遇著一種悲劇性的命運。接著,作者又具體闡述了中國人格美形象主體方面叢精神到形貌的結構藝術,並通過自然、美女、藝術世界三個方面分析了人格美形象的客體比托形式。
在寫作特徵上,本書汪洋恣肆,氣勢宏大,語言流暢;在對傳統人格美形象進行分析時,縱橫交錯、施展自如‘既有對傳統人格道德美學世界的哲學依據的挖掘,又具體分析了其豐富多彩的現實表現形態。閱讀此書,你不僅能感受到中國傳統人格道德美學追求的內在意蘊,而且,那些體現了人格美精神的詩人騷客的痛苦與寧靜,好漢志士們的俠義心腸,道家隱士們的逍遙、閒適,以及那些一個個好不悲患而又好不風流的奇妙的人格,也無不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書第六章論述人格美形象的悲劇命運時,作者還對中西悲劇人格的異同進行了一番分析比較。這樣寫作的地方雖然不多,但卻能更有助於讀者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上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人格的道德美學特徵。
縱觀全書,作者從傳統人格道德美學世界的角度對中國文化進行了一番分析,並且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這些,對於進一步研究中國文化的整體特徵,對於進一步研究中國美學、中國人的人格世界等都將有著重要的意義。

出版信息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特約編輯董炳月,16.1萬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