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候野蠻人

《恭候野蠻人》是一本網路小說,作者是庫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恭候野蠻人
  • 作者:庫切
  • 刻畫: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
  • 主角布爾人
內容簡介, 小說及主題,作者介紹,獲獎作品,作品品評,出版,

內容簡介

恭候野蠻人
庫切
《恭候野蠻人》獲 諾貝爾文學獎宣布後幾個小時,庫切通過他任教的芝加哥大學發表了一份聲明。“我完全沒想到會獲獎。我甚至沒有意識到獲獎結果會來得如此之快。”生性不事張揚的庫切沒有舉行新聞發布會,也沒有準備以個人身份在公共場合露面。在聲明中,庫切表示,將繼續自己的工作。
“描繪出了局外人(指南非的外來人———布爾人)對南非令人吃驚的捲入過程……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

小說及主題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庫切小說中一個基本的主題就是植根於南非種族隔離體制的價值觀。”庫切的數部小說“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他的作品《聲名狼藉》、《恭候野蠻人》和《國家中心》是這一風格的典範。這幾部作品“構思纖美精巧、文白蘊味深刻、分析精闢入微”,是難得一見的閃光之作。他的主要作品都反映了他對祖國的發展情況感到痛苦的情緒。
從南非到澳大利亞
庫切於1940年2月9日出生在南非開普敦。他最先在開普敦求學,隨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但當時由於未能獲得綠卡,他被迫回到南非。在美國教書期間,他開始寫他的第一部小說《幽暗之鄉》(Dusklands)。後來他回到母校任教直到2001年離開南非,前往澳大利亞。
兩度拒絕領獎
庫切的作品《麥可·K的生活和時代》讓他在1983年第一次獲得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1999年,他以《聲名狼藉》再度獲得此獎。庫切還獲得南非最重要的文學獎——CAN獎、法國費米娜獎、以色列耶路撒冷獎和《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等文學獎,但他在媒體面前卻一直表現得非常謹慎和低調,甚至在兩次獲得享有盛譽的布克大獎之後,都拒絕去倫敦領獎。他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成功地做到了怎樣避免成為一個名人。”
最奇怪的事情是,他在學術界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但是他作品的讀者卻很少,甚至在那些喜歡文學的人當中也很少有人知道他。

作者介紹

庫切是南非布爾人(即南非白人)後裔,1940年生於南非開普敦,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他曾就讀開普敦大學,肄業移居到倫敦,在IBM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同時謀求文學寫作之路。這段經歷在他2002年頗具自傳性質的小說《青春》中得到很好的再現。庫切最終去了美國,在德克薩斯大學拿了文學博士學位,後來一直當教書匠。所以,有人把庫切稱為一個學者型的作家並不為過。
庫切在講英語家庭長大,但他同時又有非洲背景,用冷峻、諷喻寫作風格對“西方文明理性主義和虛偽道德進行了無情批判”。其主要作品反映了他對推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發展情況的痛苦思索。
庫切既懂英文又懂德文,主要用英文寫作,曾分別以小說《恥》、《麥克·K的生命與時代》於1983年和1999年兩度獲得大英國協最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是惟一一位兩度獲得該獎項的作家。

獲獎作品

庫切作品《恥》的中文譯本已由譯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這部小說里,作家描寫了一個52歲的大學教授一段並不那么光彩的人生經歷。戴維·盧里老師找應召女郎,引誘自己的女學生,被校方逐出學界,想在偏遠農場的女兒那裡找些安慰,卻又被黑人的暴力所終止。小說的題材不新,結構卻是精心打造,作者很少玩弄語言花招。總之,《恥》是個挺耐人尋味的小長篇。
除此之外,庫切還有至少八部長篇小說,多部散文集,相比其他作家,應該說並不算是個十分多產的人。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精耕細作,少粗製濫造之作。所以,為數不多的小說能為他帶來兩次布克獎的榮譽,實在有些了不起。

作品品評

白人作家非洲背景文學政治均是“滿意人選”
考慮到前8年諾貝爾文學獎都授予了歐洲人,庫切這種跨文化背景是他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們垂青的重要原因。這個選擇得到了評論家們的歡迎。他們表示,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政治上,庫切都是一個“令人滿意的人選”。
庫切很久以前就備受瑞典文學院青睞,他被稱作“謹慎的懷疑者,無情地批判痛苦的理性主義和西方文明掩蓋下美化了的道德”。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霍勒斯·恩達爾說,做出授予庫切諾貝爾文學獎的決定沒有遇到任何困難。“我們確信他對文學所做貢獻的永恆價值……他應該屬於我們共同的文學財富。”恩達爾還說,庫切的獲獎作品《屈辱》、《恭候野蠻人》和《鐵器時代》“描繪出了局外人(指南非的外來人———布爾人)對南非令人吃驚的捲入過程……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
庫切是非洲的白人作家,這種身份也許為他獲獎提供了一些便利。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有十二年沒有頒給非洲作家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愛爾蘭、波蘭、義大利、德國、法國(半個法國人高行健)、英國、葡萄牙都先後有作家問鼎過文學獎,語種涉及英、法、西、葡、意、德、日、波蘭等多種語言,充分表明了諾貝爾文學獎口味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儘管世界範圍內好作家眾多,如多次獲得提名的略薩和菲利普·羅斯等人,但諾貝爾文學獎總是要權衡各種文學和非文學的因素後,才能做出綜合判斷。非洲在經過十二年的輪空之後,似乎應該有些自己的聲音了。南非是非洲的文學大國,南非的文學創作可以說代表著目前整個非洲的創作水準。今年63歲的庫切又是當今南非最好的作家之一,此次評獎如果篤定要選一個非洲作家,庫切獲獎應該也在情理之中。

出版

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此外,獲獎者還可拿到因為獲獎而作品銷售量增加的額外收入。庫切著作的美國出版商瓦伊金·佩恩吉恩期望將於本月16日出版的庫切新作<伊莉莎白·科斯特洛>銷售量能比預計首印的3.3萬本高出不少。
而在中國,庫切的作品已在出版界引發圖書著作權爭奪大戰。近日,南京譯林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等國內10多家出版社紛紛托關係尋找庫切作品南非方面的代理機構,準備轟炸式地推出這位作家的作品。
南京譯林出版社張社長介紹,由於庫切獲獎之前在中國影響很小,因此該社去年推出的庫切作品《恥》在國內市場反響一般,但隨著庫切日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近日各地新華書店及發行商都紛紛給該社打來電話,要求再版中文版《恥》。張社長表示,該社目前除了將緊急加印《恥》,而且將儘快與庫切作品南非方面的代理機構聯繫,準備陸續引進出版庫切的《暗地》、《在國家的心臟里》、《鐵器時代》等小說作品。
不過,譯林出版社想獨家壟斷引進庫切作品似乎已經不太可能,去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一直號稱將壟斷引進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凱爾泰斯的作品,但實際上最後作家出版社也引進了凱爾泰斯的四部作品。譯文出版社和長江文藝出版社等國內10多家出版社負責人都表示,他們將托各種關係爭取引進庫切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