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賜(漢語詞語)

恩賜(漢語詞語)

恩賜,漢語辭彙。

拼音:ēn cì

釋義:原指帝王賞賜臣下,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語出《後漢書·安成孝侯賜傳》:“﹝帝﹞時幸其第,恩賜特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賜
  • 外文名favour
  • 拼音:ēn cì
  • 注音:ㄣ ㄘㄧˋ
  • 近義詞賞賜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例句,基本概念,恩賜種類,

詞目

恩賜

拼音

ēn cì

引證解釋

1、朝廷賞賜
後漢書·安成孝侯賜傳》:“﹝帝﹞時幸其第,恩賜特異。”
唐 張籍 《送鄭尚書出鎮南海》詩:“遠鎮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爭路送,恩賜不時來。”
王安石《次韻沖卿除日立春》:“恩賜隨嘉節,無功祗自塵。”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又寫了一道懇求恩賜還山的本,從通政司送了進去。”
2、泛指施捨
《水滸傳》第十九回:“吳用向前稱謝道:‘夜來重蒙恩賜,拜擾不當。’”
楊朔《春子姑娘》:“你處理 春子 的問題,完全抱著恩賜觀點。”

例句

維也納人明白,宜人的氣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賜。

基本概念

希臘文有兩個字,都是用來形容恩賜的。第一個字是pneumatikos,意思是「屬靈的事」,或「關於靈的事」。這個字強調屬靈恩賜的本質和始源,恩賜不是天賦才幹,而是從聖靈而來的。恩賜是聖靈用超然的方式賜給信徒的(林前十二11)。
另一個字是charisma,意思是「恩典的賜予」。這個字強調屬靈的恩賜是神恩典的賜予。屬靈恩賜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乃是神給予信徒的一種恩賜(林前十二4)。這個字的這種用法,在羅馬書十二章可以看到,保羅在那裡論到屬靈的恩賜是借著「所賜給我的恩」,賜給信徒的(羅十二3、6)。
屬靈的恩賜可以有一個簡單的定義,它是一種「恩典的賜予」。較詳盡的定義,就是「賜給基督身體裡的肢體,一種特別的事奉能力。」
關於屬靈的恩賜,有兩個概念必須加以說明。第一,賜給個人的屬靈恩賜,就是神賜給人力量,以完成屬靈的事奉(林前十二11)。第二,賜給教會的屬靈恩賜,就是一個得到特別裝備的人,讓他可以建立教會,叫教會成長(弗四11至13)。
另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就是什麼不是屬靈的恩賜。屬靈的恩賜不是一種事奉崗位。有一種講法是:「某人有一種恩賜,可以在貧民窟里工作。」這是對屬靈恩賜一種錯誤的理解。另外,屬靈的恩賜也不限於某年齡階段的群體,例如,某些人說:「某人有在高級分子當中工作的恩賜。」屬靈的恩賜也不是天賦才幹,恩賜和天賦才幹之間也許有關係,但二者必須加以區分,天斌才幹是一種與生俱來,或後天訓練的能力,而屬靈恩賜是神在悔改時,用超然的方式賜給人的。

恩賜種類

使徒(弗四11):使徒的恩賜和職分,必須加以區分。使徒的職分只限於十二使徒和保羅。耶穌在路加福音六章13節,呼召門徒歸向他,並且揀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耶穌賜給這十二個人特別的權柄,權柄是限於擁有使徒職分的人(比較路九l;太十l)。保羅後來為自己的使徒權柄辯護,強調他有作為真使徒的證據(林後十二12)。使徒行傳一章21至22節,提出了使徒職分的資格,負上這職分的人,必須從施洗約翰開始,至基督升天時,都與耶穌同行。保羅是一個獨特的例子,他指自己作使徒,是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樣(林前十五8至9)。
使徒的恩賜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8節,和以弗所書四章11節提及。「使徒」這個詞的英文apostle,是從希臘文apo(意思是「從」)和 stello (意思是「差遣」)而來的,因此,使徒就是一位「從。差遣」的人。這個字似乎可作專門用法,也可作一般用法。按專門用法,這個字只限於十二使徒,他們擁有使徒的職分,也得著使徒的恩賜。按這意義來說,使徒的恩賜是奠定基礎的恩賜,限於建立教會(弗二20)。當教會的基礎已經立定,這恩賜就終止。正如使徒的職位已經終止(因為已經設有人能夠滿足使徒行傳一章21至22節的資格),因此,從嚴格意義來說,使徒的恩賜也已終止了。「使徒」這個詞,在一般意義上,也可以指受基督「差遣的人」。這種「使徒」,沒有職分,也沒有恩賜,因為這詞是按著非專門意義的用法,泛指受差遣者(比較徒十四14;林後八23;腓二25)。
先知(羅十二6):羅馬書十二章6節、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0節及以弗所3書四章11節,均提到先知的恩賜。先知都是直接從神的啟示領受他的信息,正如亞迦布曾經宣布世界面臨饑荒(徒十一28),以及保羅在耶路撒冷的被囚,(徒二十一10至11)。先知從直接的啟示,領受了神聖「奧秘」的知識(林前十三2),這些知識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聖經正典完成之前,先知的恩賜對於教會的建立是十分重要(林前十四3),先知真接從神領受啟示,又將啟示教導人,叫人得著造就,得著安慰,得著勸勉(林前十四3)。由於啟示是從神而來的,啟示也是真實的;真假先知的考驗,要視乎先知預言的準確性(比較申十八20、22)。先知的責任是:一方面預言將來的事情,一方面宣講神的真理,給人勸勉,給人教導。先知的恩賜和教會的建立,也有關係(弗二20),因為教會的根基已經奠定,聖經的正典已經完成,今天就不再需要先知的恩賜了。
神跡(林前十二10):聖經中的神跡,是個大題目,讀者應該另作專門研究。綜觀整本聖經,神跡不是偶爾發生的,神跡主要發生在三個時期:在摩西和約書西時代、以利亞和以利沙時代,及基督和使徒時代。這些時期以外,也有間歇的神跡,但數目不多。神跡是用來證明一個信息;在以上所提的不同時代中,神都使用他的使者行使奇妙的神跡,支持他們所傳的新信息。新約時代的神跡,是用來證實使徒所傳的道理。當聖經正典已經完成,神跡也就不再需要了,神跡的功效也逐漸消失;神話語的權柄,已足夠用來證實使者所傳的話語。
神跡的恩賜(林前十二10、28),比醫治的恩賜範圍更大。「神跡」這個詞,按原文意思是「能力」或「一種有能力的工作」。在這裡,神跡的例子就是彼得對亞拿尼亞、撒非拉的審判(徒五9至11),和保羅審判行邪術的以呂馬,叫他瞎眼(徒十三8至11)。「神跡」這個詞,也用來形容基督所行的神跡(太十一20、21、23,十三54)。
神跡與神跡的恩賜也需加以區分。雖然神跡的恩賜-- 個人行使神跡奇事的能力 -- 在使徒時代以後已經終止,但這不是說,今天不再可能有神跡發生。神可以直接應許信徒的禱告,在他生命中行使神跡。神也可以應許為患病的人的禱告,叫他得著痊癒。但神不會借著另一個人作為媒介,行使神跡。
醫治(林前十二9):神跡的恩賜在狹義來說,就是醫病的恩賜(林前十二9、28、30)。這詞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9節,按原文是眾數字(希臘文 iamaton),含意是「各類的疾病得著醫治」。神跡的恩賜是指一個人能醫治其他人任何的疾病。細究整本新約,基督和使徒在治病的經歷中,疾病獲得痊癒都是:立刻的(可一42);完全的(大十四36);永遠的(太十四36);有限的[身體上的疾病(如大麻瘋,參可一40),而不是心靈上的疾病];無條件的[包括沒有信心的不信者,和不認識耶穌的人(約九25)];有目的的[目的不單是使人脫離痛苦和疾病,如果這些是神跡的目的,耶穌離開各城鎮就是殘忍和不當的,因為那裡有病的人都來尋求醫冶(路五15、16)];次要的[神跡是次於神話語的宣講(路九6)];有特別意義的[確定基督和使徒是神的使者,證明他們的信息是神的話語(約三2;徒二22;來二3、4)];一定成功的[除了一個例子,就是門徒缺乏信心,以致不能行使神跡(太十七20)];無病不治的[這種恩賜最高的表現方式就是:叫死人復活(可五39至43;路七14;約十一44;徒九40)]。
醫治的恩賜和醫治本身,必須加以區別。正如其他神跡的恩賜,醫治的恩賜在聖經正典完成後,已經停止;後來也不再需要醫治的恩賜。但神仍然可以答允他兒女的禱告,醫治人的疾病,不過,這並不需要別的中間媒介,神可以直接醫治人。這兩種醫治同時在使徒行傳第九章出現,那裡彼得用恩賜醫治亞拿尼亞(徒九34),但神也答應彼得的禱告,醫治大比大(徒九40)。
此外,我們還找到不少例子,顯明神並不一定醫治人(林後十二8至9;提前五23)。
方言(林前十二28):我們需注意以下幾點,才不致對這個恩賜產生混淆。(I)按使徒行傳的記載,聖經中的方言是一些語言(徒二6、8、11)。外地的猶太人,在五旬節回到耶路撒冷,他們聽到彼得得用他們所說的當地語言,傳講福音(比較8至11節)。
(Ⅱ)使徒行傳的方言,和哥林多書信中的方言是同一樣的。我們沒有理由說,哥林多書信中的方言和使徒行傳的方言不同,或者說,哥林多書信的方言是天使的語言(林前十三l)。
(Ⅲ)方言是一個小小的恩賜(林前十二28)。基礎的恩賜,是用來建立教會的,這些恩賜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林前十二28;弗四11)。方言列在最後,這說明方言不是一個基本恩賜,也不是用來建造教會的基礎恩賜(林前十二28)。
(Ⅳ)方言是一個證據的恩賜(sign gift),是短暫的(林前十三8)。「終必停止」一句話,是用中間語態(middle voice),這是要說明,「這些恩賜會自動停止」。這裡的含意是,等「那完全的來到」,方言就不會繼續存在-- 那時,知識和說預言的恩賜都要停止 -- 恩賜的功用完結後,它就會停止。如果「那完全的來到」後,方言還會繼續下去,那裡的動詞,就應該用被動形式。
方言是在基督與使徒的世代中賜下的,而且也是必須的。方言與行神跡的恩賜都要作使徒的證據(林後十二12)。當聖經寫成後,就不再需要這些證據;聖經已成為權威,證實神僕人所傳的信息。方言是教會雛型時代一種證據的恩賜(林前十三10至11,十四20)。
方言是要向不信主的猶太人作證據,在這意義上來說,方言是用來傳福音的(林前十四21至22)。當猶太人進入聚會當中,聽見有人用別國語言說話,這就是給他們的證據,證明神在當中,正如在以賽亞的日子(賽二十八11至12),這證據要引導他們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翻方言(林前十二10):翻方言的恩賜,是指一些人擁有在聚會中,翻譯別人用方言所說出的別國的語言,那種語言應該翻譯成當地人常用的語言。
傳福音的(弗四11):「傳福音的」這個詞的英文evangelists,是來自希臘文 euanggelistas,意思是「宣講好訊息的人」。傳福音的恩賜可以下一個這樣的定義:「有效地宣講救恩好訊息的恩賜,讓人悔改歸信基督,作主的門徒。」。
傳福音的恩賜有以下幾方面的要點:(Ⅰ)這恩賜包括對失喪靈魂的負擔。有這恩賜的人,一定深切盼望,看見別人得救。(Ⅱ)這恩賜包括宣講好訊息。傳福音是宣講好訊息的人,著名布道家如葛培理等,當然擁有傳福音的恩賜,但我們不應將這恩賜限於向大眾布道的工作。傳福音者也可以以個人形式,和不信者分享福音。(Ⅲ)這恩賜能將福音清楚表達。傳福音者能夠將福音用簡單清楚的方式表明;他宣講救恩的基本需要:罪、基督代替性的死、信心、赦免、和好 -- 讓沒有聖經知識的不信者,都能明白福音。(Ⅳ)這恩賜包括使福音宣講得著回應。有傳福音恩賜的人,對福音的宣講都得著回應,這種回應表示他擁有這種恩賜。(Ⅴ)傳福音的恩賜,叫人看見別人相信基督,就能喜樂,這是因為傳福音是他的負擔和所愛。
雖然只有部分的信徒有傳福音的恩賜,但每一個信徒,都不能免去傳福音的責任,所有信徒都應該做傳福音的事工(提後四5)。
牧師和教師(弗四11):以弗所書四章11節所說的,是一種恩賜,而不是兩種恩賜。「牧師」這詞(希臘文poimenas),按字面的意思是「牧羊人」,這詞只在這裡用作一種恩賜。這詞可形容基督是好牧人(約十11、14、16;來十三20;彼前二25),也用來指做牧養教導工作的人,在靈性上肩負牧養的責任。牧師的工作,字面的意思十分明顯,就是作牧人照顧羊群。「牧師要照顧羊群,他要引導、守衛、保護和供應,在他監察之下的羊群。」。使徒行傳二十章28節的例子,可見一斑,那裡彼得勸勉以弗所的長老,要「牧養神的教會」。這是一種自願性的工作,不是為了物質的報酬,不是為了管轄別人,而是出於真正謙卑,願為別人的榜樣(彼前五2至5)。
這恩賜還有另外一方面的功用,它包括教尋的能力。有時我們會提到一些教會的牧者說:「他不善於教導,但他能夠好好牧養。」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人有這種恩賜,他就是一個好牧者,也是一個好教師。「作教師所需要的,是要好好使用方法。他要用教訓去引導,護衛及保護學生。」所要著重的是,地方教會的信徒,都能長大成人,保羅一再勉勵提摩太,要在話語的教導上忠心(提前一3、5,四11,六2、17)。
在此以外,還有幾個相關的名詞。長老(多一5),是說明這種職位的尊榮;監督,是說明長老的工作與職能(提前三2) -- 那就是牧養的工作;牧師,是說明一種恩賜,也強調牧者和教師的工作。
教師(羅十二7;林前十二28):牧師也是一個教師,但教師不一定也是牧師。有幾種條件可以顯明一個人是有教導恩賜的,他對神的話語,有極大的興趣,也會委身研讀神的話語。他能夠將神的話語,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又能夠將神的話語,套用在人的生活上。這恩賜顯於人的身上,叫這人有深湛的神學和聖經知識,但又能夠用淺顯的方法向普通人傳講,讓他們明白真理。這就是教導的恩賜。這恩賜在新約時代的地方教會,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恩賜是叫信徒得以長大及成熟的(比較徒二42,四2,五42,十一26,十三l,十五35,十八11等)。
關於教導的恩賜,有兩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這恩賜是需要加以發展的。一個人可能有教導的恩賜,但要將這恩賜好好運用,他就需要付出嚴格研究的代價,並且忠實地運用這種恩賜。第二,教導的恩賜不同天賦才幹。學校的教師通常都在教會裡擔任教導的職分,但他們所有的天賦教尋才能,並不一定就代表有屬靈的教導恩賜。在教導上的天賦才能,和屬靈的恩賜是不同的。
執事(服侍,羅十二7):本處經文的「執事」二字(希臘文diakonia)?是一個一般的用語,指對他人的服務或服侍。這詞的意義十分廣泛,可以指在一般方式上,對別人的服務或服侍。這個詞使用的方式,可以參看以下例子:提摩太和以拉都在以弗所服侍保羅(徒十九22);保羅服侍耶路撒冷的信徒,將金錢的饋贈帶到他們那裡(羅十五25);阿尼色弗在以弗所服侍保羅(提後一18);當保羅坐牢,阿尼西母服侍保羅(門13);希伯來信徒付出愛心的服侍(來六10)。根據這裡和其他地方的例子,可以見到到「服侍」是指在肉身需要上,對其他信徒的幫助;這種恩賜不太明顯,因為信徒間的服侍,通常都在私人的關係上進行。
幫助人的(林前十二28):「幫助」這個詞(希臘文 antilempsis)是表明,「一種幫助或輔助的行為。這詞的基本意思是指代別人做事。」幫助人與服侍人相似,有些人認為這兩種恩賜是相同的。固然,這兩種恩賜即便不同,也十分相似。這詞在聖經原文,只在新約用了一次,但與這詞有關的另一個希臘字 antilambanesthai ,則在路加福音一章54節、使徒行傳二十章35節,和提摩太前書六章2節用過。幫助人的恩賜,是指「堅守扶持某人,以幫助他。這些幫助大概就是指,對有需要的人的援助,不論是貧窮的、患病的、孤寡的、異地作客的都是。」
信心(林前十二9):當然所有基督徒都有一個得救的信心(弗二8),他們並且能夠在屬靈生活上,運用信心(來十一),但有一些信徒擁有信心的恩賜。「信心的恩賜,是能夠在不平凡的事情上,表現信心。那人知道該作的是什麼事,並且相信神要借著他,完成這件事,雖然事情看來是不可能的。」司提反就擁有這種恩賜,他被稱為一個「大有信心」的人(徒六5)。一些人如慕艾勒(George Mueller)和戴德生(Hudson Taylor),都是信心恩賜的好榜樣。
勸化的(羅十二8):「勸化」一詞來自希臘文 parakalon,意思是「來從旁給予援助。」這字的名詞是用來說明聖靈,是信徒的幫助(約十四16、26)。「勸慰者(勸化)是指一個能夠幫助別人,運用意志去行動的人。」勸慰的恩賜,「通常與教尋的恩賜並存(比較提前四13,六2),勸慰的恩賜是向人的內心和良知發出勸慰。」
勸慰的恩賜有時是著重勸導,以幫助別人實現某些行為(比較猶3)。勸慰的恩賜有時著重安慰,尤其正當別人遭受不幸或試煉的時候(徒四36,九27,十五39)。
辨別諸靈(林前十二10):在初期教會,聖經正典還未完成,神將啟示直接給一些人,讓他們將啟示傳給教會。但初期的信徒,怎能知道啟示是不是真實的?他們怎能知道啟示是不是從神而來,還是從虛謊的靈而來,還是單單從人的靈而來?為了叫啟示發生效用,神賜下「辨別諸靈」的恩賜。擁有這恩賜的人,有超然的能力去確定究竟啟示是從神而來的,還是屬於虛謊的。約翰所說的「要試驗那些靈」,就是指此而說(約壹四l)。同樣地,當在聚會中有兩個至三個人宣講神的啟示,擁有辨別諸靈恩賜的人,就要去決定這些啟示是不是從神而來(林前十四29;比較帖前五20至21)。可是當聖經完成後,直接的啟示也終止了,辨別諸靈的恩賜也就終止,因為這種恩賜是為了分辨啟示而賜下的。
憐憫人的(羅十二8):憐憫的希臘文是eleon,意思是「同情和表示憐恤」。在基督一生中,他曾施出憐憫,醫治瞎眼的(太九27),幫助迦南婦人的女兒(太十五22),醫治癲癇者(太十七15),和醫治大麻瘋(路十七13)。憐憫的恩賜包含同情與憐侐,幫助貧者、病者、困難者和受苦者。此外,這種恩賜都是以喜樂的心情施出的。擁有這恩賜的人,都必須是憑著喜樂而作,而不是當作一件冗重的任務。
施捨(羅十二8):施捨這名詞的希臘文是metadidous,意思是「與別人分享」。施捨的恩賜通常是指,與別人分享物質的能力和意願。有這種恩賜的人,是很樂意和自然地,與人分享他的好處。保羅勸告說,施捨的「就當甘心」。「這是指,存著單純目的,慷慨大方地,向人施予同情。」。這種恩賜不是專為富人而設,而是普通的基督徒也可以擁有。腓立比人給保羅的饋贈,就是這種恩賜的運用(腓四10至16)。
治理的(羅十二8;林前十二28):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8節所指的,是帶領的人。那句話來自希臘文prohistimi,意思是「站在前面」;那就是去帶領、管治和主理。這字曾用在帖撒羅尼加前書五章12節,和提摩太前書五章17節的長老身上,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8節所提到治理事的,希臘文是 kubernesis,字面意思是「在船上掌舵」。以上的經文,都是指長老帶領會眾而說,但這詞也可以作更廣泛的用法,如指主日學的管理,和教會以外的事奉的管理,如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的院長或主任都是。
智慧(林前十二8):智慧的恩賜相當重要,因為這種恩賜在這段名單中居首位。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二章6至12節,更詳盡地解釋智慧的恩賜,智慧的恩賜可被視為神聖的啟示,保羅可將這種啟示傳給信徒。因為這種恩賜是包括領受直接的啟示,這可以說是使徒標記恩賜的一種,因為使徒是直接從神領受啟示的。智慧的恩賜「是啟示的真理完整的系統。有智慧恩賜的人,能夠直接從神領受啟示的真理,將這真理向神的子民表明。」因為這種恩賜是關乎神直接啟示的領受與傳送,當聖經正典完成後,這種啟示也已終上了。
知識(林前十二8):知識的恩賜似乎與智慧的恩賜有密切相關。知識的恩賜是指正確理解,所啟示給使徒和先知的真理的能力。知識的恩賜,和說預言和教導的基礎恩賜有關,關乎將神的直接啟示,向使徒和先知的傳送(比較林前十二28)。這樣看來,這種恩賜在聖經正典完成後,也已停止。哥林多前書十三章8節提到,這種恩賜的停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