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系由中共恩施州委宣傳部、湖北民族學院、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發起,經恩施州民政局註冊,於2004年9月18日掛牌成立的學術性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
  • 成立時間:2004年9月18日
  • 現有會員:218人
  • 團體會員單位:8個
百度名片,領導成員,研究會慨況,研究會宗旨,研究會會刊,巴文化研究所,研究會成果,承擔課題,文化調研,出版成果,學術活動,相關榮譽,

百度名片

學會現有會員218人,有副會長會員單位3個,團體會員單位8個,常務理事單位5個。

領導成員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近80名代表選舉了州巴文化研究會第三屆理事及主席團成員。頓祖義當選為第三屆州巴文化研究會會長,鄧輝、向勇、李超、餘明學、張捷、胡家豪、唐敦權、雷翔、蕭洪恩、譚慶虎等10人當選為副會長。
研究會還聘請胡茂成、羅賢美、曹毅、王月聖為名譽會長,聘請李傳鋒、葉梅、周先旺、譚先振、胡祥華、程遠斌、蔡靖泉、李春勝、許敏、向松柏、徐開芳、向國成等為顧問。
第一屆會員大會合影第一屆會員大會合影

研究會慨況

研究會宗旨

其活動宗旨為: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和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學術原則,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學術活動。
以“挖掘、整理、研究、推介和系統開發、全面創新巴文化”為學術原則,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先進文化的要求,在批判繼承、推陳出新的原則下弘揚民族文化精髓,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武陵地區暨湘鄂渝黔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的貢獻。

研究會會刊

季刊《巴文化》
刊名題字:李傳峰 編委主任:頓祖義 副主任:鄒依琴 張捷
《巴文化》雜誌《巴文化》雜誌
主編:譚慶虎 副主編:王大菊

巴文化研究所

巴文化研究所系恩施職院的科研單位,與學院旅遊系合署辦公。除承擔學會秘書處職能外,還擔任了主編《巴文化》雜誌,申報各級文化、旅遊研究課題及校企合作項目等任務。研究所現有正副所長各1人,有正式編制的專職研究員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二人,兼職研究員10人。此外,研究所還聘請了著名建築學家張良皋教授、文化人類學家宮哲兵教授、著名考古學家王善才教授、管維良教授、楊華教授、湘西吉首大學著名土家語研究專家葉德書教授、日本東北學院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谷口滿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馮小波研究員等10名特邀研究員。

研究會成果

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依託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提供的工作平台,在州委、州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開展一系列本土民族文化方面的學術研討活動,並將學術研討有步驟地向整個武陵地區輻射,取得了多方面的學術成果。研究會分別於2004年9月和2007年5月召開了兩次會員代表大會。先後有《湖北省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與生態旅遊資源整合研究》、《恩施柳州城旅遊文化研究》等省級、院級科研課題順利啟動和結題,推介發表相關學術論文90餘篇。研究會和恩施職院聯辦的學術季刊《巴文化》創刊於2005年1月,迄今已編輯發行14期,推出與恩施本土民族文化息息相關的文化研究論文400多篇,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等各類文藝作品700多件。同時,研究會的常設機構——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巴文化研究所還與州作協、州理協一道,組織和參加各種社會性文化考察活動與文學筆會30餘次,其範圍遍及恩施州八個縣(市)及20多個鄉鎮,並輻射到周邊地區。研究會成員創作出版了長達40萬字、全景式反映巴文化生成與發展的長篇文化散文《巴人河》。承編了《龍船調的故鄉》、《恩施名人》、《恩施文化》、《白虎文叢》(12卷本)、《巴風文叢》(8卷本)等書。其中,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文學、理論與文化研究叢書《白虎文叢》達530萬字,是對建國以來恩施州民族文學的一次大檢閱、大聯展(長篇文學作品除外),巨觀展示了恩施州文化學術領域的群體風采,打造出了“文化恩施”的形象,能讓世人更深層次地了解恩施各族人民的歷史生成、民族心性以及獨特的文化品格,是建設先進民族文化大州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奠基工程。

承擔課題

學會先後承擔了省、州級重大社會問題調研課題三項,其中,“恩施州生態資源與民族民間文化旅遊資源整合研究”(省委宣傳部2008年)課題獲湖北省委宣傳部課題一等獎,《恩施州實施文化旅遊戰略的思考與建議》獲恩施州委政府頒發的論文一等獎;先後申請並立項了《湖北省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省教育廳2007)、《土家族菜系研究》、《恩施州古代文化線路及古村落(鎮)文化研究》(湖北省社科聯2009)等5項課題;先後完成了“恩施柳州城四大文化旅遊資源研究”、“小溪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百福司古鎮文化創意策劃”等合作項目20餘項。
2009年,完成恩施州政協、州政研室下達的《關於提升恩施州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地位研究》、《恩施州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兩項課題,其課題成果參加了全省政研系統學術年會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學術研討會,並獲一等獎。
2009年,完成州政研室下達的《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課題》,為制定《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起到了重要的資政作用。
2010年,與州社科聯聯合申報了省社科聯《恩施州古代文化遺產與古村落(鎮)文化研究》,產生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成果,為恩施州命名“十大特色村寨”、省及國家確立我州特色村寨示範村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2012年,參與州政協、州扶貧辦完成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情況調查”與“武陵山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調查”兩項課題,撰寫的的調研報告已經提交給州委、州政府。

文化調研

1、209年至2011年,聯繫恩施州民委、州文體局組織我會專家開展了“尋訪古村落”活動,共踏訪54個古村落、12個古集鎮,2條古代官驛道和鹽道。撰寫了大量的調查報告和文化隨筆,僅在《恩施日報·尋訪古村寨》專刊就發表介紹和考察文章100餘篇。
2、2010年5月,與州社科聯,巴東縣人民政府聯合開展了“巴人發祥地及清江中游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考察活動”,並召開了學術研討會,極大地促進了清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研究和文化旅遊開發的熱潮。
(三)社會服務
1、支持來鳳縣百福司古鎮創建湖北省旅遊名鎮。
(1)發現並校注出版我州入選《四庫全書總目》的一部民族文獻《卯洞集》。
(2)主持編著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酉水古鎮百福司》。
(3)主持編制《來鳳縣百福司古鎮文化休閒走廊景觀設計規劃》。
百福司古鎮在學會的幫助下已成功申報湖北省旅遊名鎮創建單位;舍米湖村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特色村寨示範村建設單位,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
2、支持恩施市盛家壩鄉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
(1)主持編制了《恩施胡家大院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2019-2018);
(2)主持編制了《恩施市小溪古村落生態走廊總體規劃》(2012-2020)。
盛家壩鄉小溪胡家大院被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為“恩施州十大特色村寨”;盛家壩小溪胡家大院、舊鋪康家大院、洞灣古村落、被恩施市確定為“仙居恩施·八大生態走廊”——恩施小溪古村落生態文化走廊。
3、支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古侗寨保護與旅遊開發工程。
(1)提交了《宣恩縣野椒園古侗寨保護與開發調研報告》;
(2)主持編制了《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古侗寨民俗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2012—2020)
4、編制恩施市明德計程車公司《土苗風情之窗企業文化策劃書》,規劃並設計了該公司計程車的外形、顏色、標識圖案等。
5、2011年,為來鳳縣楚風巴韻漆筷工藝公司編制了來鳳縣國家地理標識產品“來鳳漆筷文化品牌創意策劃書”;
6、為武漢比茲卡勞績飲食文化公司編制了《武漢市畢子卡勞績飲食文化有限公司策劃創意規劃》(2011—2020)。
此外,還先後為湖北易恆植物油公司、柳州城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十餘家企業編制規劃和企業策劃20餘種。

出版成果

我會鼓勵會員全力開展基礎研究、套用研究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公開刊物和核心刊物發表10篇,特別是我會會員鄭國晉、谷兵發表的巴文化研究考證文章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反響。
一是公開出版一批有影響的專著。其中,鄧治凡《中華同韻大字典》、朱世學《清江考古與巴文化研究》兩部專著榮獲恩施州2011年“五個一”工程獎;譚慶虎、田赤《<卯洞集>校注》獲州民宗局、民族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一等獎;譚慶虎主編《酉水古鎮百福司》由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出版社公開出版(2012.6)。
二是提交的一批文化、旅遊產業調研報告。其中, 2010年,我會所承擔了恩施州政協“關於提升我州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區戰略地位的調研”,提交調報告一份、建議案一份、學術研究文章2篇;2011年,承擔州政府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調研,完成了《恩施州休閒農業與發展鄉村旅遊調研報告》; 2012年,參加州政協“武陵山片區龍山來風經濟協作示範區視察”,完成《視察報告》;2012年,參與恩施州扶貧辦“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考察”,完成《考察報告》。2012年,先後向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交了《關於申報並規劃建設太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建議》、《宣恩縣曉關侗族鄉橋塘神兵文化調查報告》、《恩施市崔壩燈戲皮影調查報告》等。

學術活動

一是組織學術研討活動。2010年5月,組織全國考古、文博、民族文化研究專家成功舉辦了“巴人故里及清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考察與學術研討活動”;2011年5月,與恩施州民委聯合召開了“恩施州古村落文化研究暨特色村寨建設學術研討會”,結集出版了《恩施州古村落(鎮)文化研究論文集》,在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011年10月,發起並與民革恩施州委、恩施州政協、湖北譚家村酒業有限公司聯合召開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與恩施學術研討會”;2011年,協助我院建築工程系成功舉辦了“中國民族建築學會武漢-恩施論壇”活動;2012年,與州文促會、建始縣人民政府聯合召開了“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模式研究學術研討會”,得到省、州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二是積極支持並組織會員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活動。幾年來,我會共組織會員參加了重慶市巴文化研究會組織的“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吉首大學組織召開的“中國土司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長陽縣組織的“巴人先祖廩君文化旅遊節”、三峽大學組織召開“紀念土家族成立五十五周年”等學術活動。同時,我會常務理事胡家豪、雷翔、王曉寧還應邀到日本東北帝國學院大學講學,不僅宣傳了恩施州古老的民族文化,也極大地提高了本會的學術影響。

相關榮譽

學會被湖北省社科聯授予“湖北省十大優秀社團”稱號
《巴文化》雜誌先後兩次被恩施州新聞出版局表彰為“優秀期刊”
學會秘書長譚慶虎被恩施州委、州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