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定後坐

恆定後坐

簡單地說,就是把槍機的後坐行程加到特別的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恆定後坐
  • 概述:把槍機的後坐行程加到特別的長
  • 時間:二戰期間
  • 發明國家:德國
概述,發展過程,套用例子,

概述

對於內能源自動武器而言,射手所感受到輕武器射擊時的後坐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彈頭飛出膛口時,由膛口高速噴出的火藥燃氣對槍管施加的反作用力;二是彈殼底部的壓力通過槍機和身管作用於整個武器,因為這些武器的槍機組後坐運動都是在撞擊機匣尾部(如AK等)或緩衝器(如AR等)時停止的,這時槍機組後坐的剩餘能量就會傳遞到機匣上,使武器產生與彈頭運動方向相反的後坐運動。採用恆定後坐原理時,槍機組是在復進簧的作用下逐漸減速,直到槍機組的加速度為0而停止運動,此時復進簧並沒有壓縮到最底部,因此槍機組的後坐能量完全被復進簧所吸收,也不撞擊任何物體,因而恆定後坐緩和了武器發射時大部分的後坐衝量,射手所承受的後坐力並不是突然產生的撞擊力,而是緩慢、恆量的推力。

發展過程

恆定後坐原理最初是由德國人在二戰期間發明的。Stg44的前期型號——具有現代突擊步槍雛形的MKb-42“衝鋒卡賓槍”就已經是採用開膛待擊和長行程後坐,該槍可以對遠距離點目標進行很準確的短點射。在1942年冬季,曾有一批MKb-42空投給一支被蘇聯人包圍的武裝黨衛軍突擊隊,他們憑藉這種火力兇猛的新武器衝出了包圍圈。然而,德國武器局裡面的那些抱傳統主義的官員卻強令設計師在其後續型號中改用閉膛待擊,目的是為了提高單發命中精度。不過恆定後坐用在閉膛待擊上也僅僅是連發射擊時首發的後坐力比較大,從第二發開始效果是相同的。到1970年代詹姆斯·沙利文在研究Stg44的時候才重新發現了這種後坐系統的妙用,
取名為“恆定後坐”,並在設計Ultimax機槍時採用了與MkB-42突擊步槍相同的射擊系統——開膛待擊和長行程後坐。

套用例子

MKb-42“衝鋒卡賓槍”
Stg44突擊步槍
落敗於卡拉什尼科夫的布爾金樣槍落敗於卡拉什尼科夫的布爾金樣槍
AK-47的競爭者之一,布爾金第1輪和第2輪的樣槍?
國產81式自動步槍(採用長行程後坐來提高點射時的武器穩定性,但81式自動步槍的槍機組運動能量仍然會傳遞到槍上,只能算是半吊子……)
AA12霰彈槍
Ultimax機槍
Ultimax 100輕機槍Ultimax 100輕機槍
歡迎補充
以上……
XM8
Kriss Vecto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