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了才健康

性健康了才健康

孫希誥、王應立主編的《性健康了才健康》共分5篇,介紹了性健康的基礎知識,並分別從男性、女性的角度,講述了男女性生活的不同特點。《性健康了才健康》中特別介紹了中老年的性生活知識,以及一些實用的醫生建議。

基本介紹

  • 書名:性健康了才健康
  •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252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作者:孫希誥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9067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性問題是牽涉到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法律、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現象。要對其有全面的了解與清晰的論述,需要有紮實的文化與科學的基礎,還要有國際範圍的視角,否則難以講明白其中的問題。孫希誥、王應立主編的《性健康了才健康》所涉及的角度良多,談得也十分到位,相信能對讀者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而不是誤導

作者簡介

孫希誥,教授,別名魯戎。1931年9月19日出生於山東掖縣(今山東萊州市),1960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內分泌生理研究,1984年調入第一軍醫大學工作,執教30多年。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有3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等專業著作10部,出版專著8部,發表在報刊的文章多達1200餘篇。王應立,1980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套用心理學專業,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現任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從事老年臨床學、醫學心理學及首長保健工作28年。主編《實用軍人心理學》《和諧心理健康人生》《健康哲理》《老年醫療保健必備》。參編《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手冊》《臨床合理用藥指南》等專著8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醫療成果三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在軍內外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和影響。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性健康
古代皇家的性啟蒙
什麼是“性文化革命”
為什麼要坦然說性
縱慾有錯嗎
“人類性行為檔案”調查
性健康要非常重視
6個性愛真相
四季房事春最佳
性事也要“練三伏”
秋季性趣需收斂
秋燥可致“性趣”減退
冬天性愛蓋著點
性愛中的“黃金律”
“性福”需要高“性商”
4種情況下不宜過性生活
7個時間段夫妻莫親熱
性愛恐懼4原因
青春期開始越早性功能越強
自慰有害嗎
“性福”6項標準
對性的4個誤解
輕鬆自測性能力
性慾歸生理,性趣屬精神
有哪些原因造成性慾降低
如何治療性慾降低
互動的性更和諧
性愛新技巧——以靜代動
睡姿影響性功能
今晚你會怎么睡
3種不良睡姿要避免
男女性衝動差異大
性衝動有生理原因
男女的性高潮有什麼不同
男人可有多次性高潮
肌膚相親,快樂性生活
有自信才有“性福”
運動使性愛更富韻味
每天運動半小時等於用偉哥
“性夢”背後有意義
性幻想有助女性性高潮
性愛之後賴賴床
性生活也是一種“體育鍛鍊”
舉重增進性能力
深呼吸增強“性”福感
品味性愛時間長短不是問題
性愛時間7~13分鐘最好
性愛時間別超半小時
性愛時間過長不利健康
禁慾太久如何“重啟”性生活
性愛帶來好處多
1次性愛持續2周快感
規律性生活有助防腦血栓
性生活是天然止痛劑
性愛對美容好處多
優質性生活提高記憶力
早間性愛降低中風危險
性生活有助早期發現腫瘤
性高潮增加受孕機會
性愛有助子宮健康
適度性生活防漏尿
房事後莫忘暖好肚子
性愛過急易患偏頭痛
房事前先洗手
房事前“浴”熱不可取
性愛後為何想喝熱水
過性生活為何會噁心、嘔吐
黑眼圈是因為房事過度嗎
自信是最好的壯陽藥
性敏感區會隨年齡轉移
值得紀念的性愛時刻
蜜月巧補精、氣、神
被割裂的“情”與“性”
男要冷養,女要熱養
性潔癖讓“性福”不和諧
再談性潔癖影響性和諧
每周工作70小時有損性生活
性愛感受不宜“現場直播”
對身材焦慮影響性高潮
性生活過早影響發育
20歲前最好別做愛
行房太頻難懷孕
不育是何原因
如何追查不育原因
安全套教育應從國中開始
別太在意保險套油脂
避孕方法知多少
怎樣用安全套才能防愛滋病
戴套別犯這些錯
學會使用安全套避孕、性福兩
不誤
孩子11歲談性最合理
人為什麼會墜入愛河?
熱戀可增強記憶力
男女差6歲結婚最理想
婚前考慮性,婚後更性福
婚姻最怕什麼
離婚就一輩子不幸福了嗎
婚姻需要打“補丁”
別做婚姻的貪婪者
6種情況容易性猝死
無性婚姻
忘記初戀,婚姻更幸福
性行為異常≠性變態
4類食品為性愛“加油”
第二篇 關愛男性
第三篇 關愛女性
第四篇 中老年“性福”
第五篇 醫生提醒

文摘

古代皇家的性啟蒙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十分注重傳宗接代,作為統治一個王朝的皇室,對皇帝婚前的性啟蒙尤為重視。早在皇太子或小皇帝進入青春期以前,就已經開始對其進行性啟蒙教育了,擔任這一性啟蒙任務者是宦官。
皇宮中藏有大量的春宮畫,還開闢專殿。內有展示兩性交合的壁畫和塑像,宦官負責開啟殿門。據《萬曆野獲編》記載,明宮內廷有歡喜佛,皇帝大婚前,由宦官陪皇帝人此殿,先行禮,禮拜畢,令撫摸隱處,默會交接之法。
皇家還在宮中豢養了小動物。用小動物本能的活動,提示兩性關係的概念。明代《禁御秘聞》中說:“國初設貓之意,專為子孫長深宮,恐還知人道,誤生育繼嗣之事,使見貓之牝牡相逐,感發其生機。又有鴿子房,亦此意也。”
據一些史料記載,清代在制度上曾規定,皇帝大婚之前,要先選宮女年齡稍長者8名,供皇帝“進御”。這8名宮女都有名分,被冠以四個宮中女官的職稱:司長、司儀、司寢、司門。這種制度,意在使皇帝在夫妻問題上取得一些經驗,以便在和皇后的性生活中能夠從容不迫。
什麼是“性文化革命”
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場反抗資產階級的文化解放運動。這場“文化革命”,是以資產階級的一切生活和性的清規戒律為直接靶子,以自我的身體——尤其是性的解放為主要方式來進行的。
20世紀60年代避孕藥的出現讓人在性生活中獲得了空前的自由。當時青年人喊出“要做愛還要作戰”的口號。
20世紀70年代,性領域開始真正地成為一個令所有人都趨之若騖的戰場。這是青年人一心一意地奉行享樂主義的年代,人們發現性已經無處不在。舊的價值觀與傳統所遵從的性已經被人們棄如蔽履。這是政治意識極為強烈的十年。任何極端的性行為方式都被賦予了一種潛在的政治意識。
20世紀80年代是傳統的保守觀念復興的年代,愛滋病的出現似乎成了對保守主義性觀念的肯定。“安全的性行為”,這種說法應運而生。性主義者把一切罪惡的根源都歸咎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大力宣傳婚外的貞潔和婚內的忠誠。
20世紀90年代的人們沒有在性領域提出什麼激進的口號,也不再有任何以大規模形式出現的運動,這一方面是愛滋病帶來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社會更加多元化的表現。
當前中國正迅速走向世界,國人對於性的態度也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更大程度的影響而日益開放。因此,了解“性文化革命”,引以為鑑是有益的。
為什麼要坦然說性
性教育,指的是個人或特定群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由周圍環境對他進行長期潛移默化的滲透,從而逐漸形成具有時代烙印和人群特徵的性行為。
如何選擇和適應自己的性事角色,理解自身及異性世界的變化,愉悅、和諧、幸福地生活,就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這也就是性教育的主要內容。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性教育的發展軌跡,最初是從知識的啟蒙開始的。知識的普及必然促進觀念的更新,談“性”的環境寬鬆了,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關注性的享受功能,也把性生活擺在了婚姻生活的重要位置。
為什麼要坦然說性?其目的是要塑造“知性”新人類。我國目前還存在著性教育還不為所有人所接受,青春期性教育還不能被列入教學日程,對協調成年夫妻性生活和諧還是盲點,社會青年的青春期後期性教育幾乎是空白,致使婚前性教育處於“三不管”地帶。
應當明確的是:性教育的有序開展只能使社會更規範、文明,而絕不會導致性泛濫。
縱慾有錯嗎
看見縱慾兩字,很多人感覺是負面,甚至和淫蕩扯上關係。性學家指出:醫學上所謂的縱慾,是一個帶有濃厚性評價味道的字眼。性慾旺盛絕不是病,如果沒有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社交,例如精神不夠、神色委靡,性生活頻密就不算是問題。做愛的次數是很難界定的,純粹因人而異,而且滿足感亦非以次數來度量。性慾猶如其他欲望,每人需求不同。
一般來說,男性性慾最旺盛的階段是20~30歲,女性則會在30歲之後,正是俗語所說的狼虎之年。其原因除了生理結構不同外,可能與時間配合有關,性對女性來說一直是禁忌,尤其在以前,甚少討論。不論是技巧還是前戲的感受,有些整個過程只有30秒,女性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開始懂得享受性愛,所以要遲一點才會讓人有性慾旺盛之感。
性學專家同時指出,性慾旺盛不分男女,出現問題通常是與伴侶對性的想法不協調,“你想我不想”之下便覺得對方要求太多。P2-4

序言

為《性健康了才健康》一書叫好
讀了《性健康了才健康》一書,的確覺得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它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繪,使人們懂得了一些在生活中迫切需要知道的話題。
性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歷來是一個可以在閒談中聊的話題,但不可進入大雅之堂。一旦進入一個正式的場合,大家都會避而不談,“退避三舍”。然而心中確有諸多的問題,不知“如何是好?”雖然網路在今天十分發達,似乎信息在爆炸,但是,如何系統地得到性健康的知識,還是需要紙質版的圖書——這個傳統的媒體,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並且人們也更認可這一方式。
孫希誥、王應立編寫的這部科普書,在我國性健康的信息與知識還不太普及的情況下,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值得稱讚。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性科學,特別是性心理學方面的學者,應該為其叫好。
科普工作是一項提高全民素質的工作。投入科普工作需要細心與耐心。科學技術的研究似乎總是受到學者的關注,然而科普更需要學者抽出時間來,它也是一個重要的專業,而且比科學研究有更大的挑戰性。一個通俗易懂的道理,一個流行科學的觀念,往往可以拯救一個民族,甚至世界。大健康觀(生物.心理一社會的完滿狀態)在1948年被WHO(世界衛生組織)的提出,似乎在悄悄地改變著人們對於自身健康的關注。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在關注自己軀體上是否有病,同時也在關注精神是否健全?社會狀態是否良好?
性問題是牽涉到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法律、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現象。要對其有全面的了解與清晰的論述,需要有紮實的文化與科學的基礎,還要有國際範圍的視角,否則難以講明白其中的問題。本書所涉及的角度良多,談得也十分到位,相信能對讀者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而不是誤導。
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對我國的國民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讓大家來關注自身身體的健康,同時也要包括性健康!
胡佩誠
《中國性科學》雜誌主編
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10.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