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感冒、“傷風”。症狀包括鼻塞、流涕、發熱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種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關。四季均可發病,冬季更為多見。急性鼻炎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全球各國均有發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5次,兒童每年可發病6~10次(學齡兒童平均高達每年12次)。而由於免疫系統的退化,老年人每年的發病率有所上升。

基本介紹

  • 別稱:感冒,傷風
  • 英文名稱:acutenasalsinusitis
  • 就診科室:耳鼻咽喉科
  • 常見病因: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鼻塞,流涕,發熱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致病微生物為病毒。各種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最為常見,其為一種小核糖核酸病毒,目前已發現99種血清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以及腺病毒也很常見,此外,尚有腸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其中,由腸病毒引起的潛伏期最短,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潛伏期較長。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傾向於缺乏免疫性,以致一生中反覆感染,鼻病毒、腸病毒、腺病毒可產生較長時期的免疫力。
當機體由於各種誘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禦功能遭到破壞時,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染而侵入機體,原已潛伏於上呼吸道的細菌也生長繁殖,毒力增強,使本病在原發的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併細菌性繼發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和卡他球菌等[1]

臨床表現

潛伏期1~3天。整個病程可分為3期:
1.前驅期
數小時或1~2天。鼻內有乾燥、灼熱感或異物感,癢感,少數患者眼結膜亦有異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適。鼻黏膜充血,乾燥。
2.卡他期
為2~7天。此期出現鼻塞,逐漸加重,頻頻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伴嗅覺減退,說話時有閉塞性鼻音,還可能出現鼻出血;同時全身症狀達高峰,如發熱(大多為低熱),倦怠,食慾減退及頭痛等,如並發急性鼻竇炎則頭痛加重。鼻黏膜瀰漫性出血,腫脹,鼻道或鼻腔底充滿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由於大量分泌物刺激和炎性刺激反應,鼻前庭可發生紅腫,皸裂。
3.恢復期
清鼻涕減少,逐漸變為黏液膿性,合併細菌感染時,鼻涕變為膿性,全身症狀逐漸減輕。如無併發症,7~10天后痊癒。而鼻黏膜的纖毛輸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復。
由於每次致病病毒的種類及其亞型不同,以及機體免疫功能和患者年齡的影響,本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同。即使在同一亞種的病毒,其引起的症狀和併發症的發生率亦不盡一致,即使在同一家庭成員中也有明顯差異。
小兒體內缺乏各種致病病毒的相關抗體,易患本病。小兒患病時,全身症狀較成人嚴重,多有發熱,倦怠,甚至高燒,驚厥。常伴有較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合併腺樣體肥大時,鼻塞比一般重,妨礙吮奶,患兒哭鬧不已。

檢查

1.兩側鼻孔是否有破損、結痂、腫瘤或存在其他異物的現象。
2.檢查鼻中隔,檢查鼻中隔是否出現糜爛或嚴重鼻中隔完全畸形的現象。
3.觀察鼻腔內鼻黏膜是否充血、腫脹或鼻甲肥厚,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或鼻息肉者。
4.鼻腔內是否出現分泌物或分泌物的顏色、性質等部位的病變。
5.鼻後孔、鼻咽鏡、鼻分泌物的檢查。

診斷

1.發病前可能有接觸急性鼻炎患者、受涼、過度疲勞等病史。
2.自覺咽乾、四肢倦怠、頭脹痛、發熱及全身不適。
3.鼻內乾燥、燒灼和發癢感。打噴嚏,流大量清涕,鼻塞,嗅覺減退。
4.鼻黏膜瀰漫充血腫脹,有大量水樣或其他樣分泌物(後期可為膿性)。

鑑別診斷

1.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容易引起暴發流行或大流行。典型的臨床特點是急起高熱、顯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噴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狀相對較輕。可追蹤到與流感相關的流行病學史,流感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
2.變應性鼻炎
又稱過敏性鼻炎,是特應性個體接觸過敏原後由IgE介導的介質釋放、並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反應性疾病,非自限性,病程一般較急性鼻炎長。無發燒等全身症狀。鼻部症狀的發作與接觸一定的過敏原有關。專科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如清水樣。可有鼻、眼、齶部瘙癢。可合併支氣管哮喘等I型變應性疾病,鼻腔分泌物細胞學檢查、皮膚試驗、激發試驗及特異性IgE抗體測定等有助於鑑別[2]
3.急性鼻竇炎
為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常可由急性鼻炎繼發而來。急性鼻炎病程延長,恢復期內症狀不減輕,反而加重應考慮急性鼻竇炎可能。其頭痛明顯,可有大量膿涕,中鼻道或嗅裂有膿,局部出現壓痛;血中白細胞計數增多,中性粒細胞比率增加。行鼻竇影像學檢查示竇腔密度高,黏膜增厚,甚至可見液平面。
4.急性傳染病
許多呼吸道急性傳染病的早期可出現類似急性鼻炎的症狀,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等。麻疹從發病至出疹前,可有發熱、流涕等與急性鼻炎相似的症狀。但可有特異的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存在,在口腔黏膜第一齒處,可見0.5mm~1mm大小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該黏膜斑亦可見於唇內,出現2~3日即可消失,發病3~4天后,自耳後至四肢逐漸出現特異性的皮疹。猩紅熱,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也稱為化膿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有發熱、全身不適等表現。患者可有特異性皮疹、“草莓舌”、口周蒼白圈、帕氏線等特異性體徵。百日咳最初有咳嗽、打噴嚏,伴低熱約3天,以後咳嗽日漸加重,常日輕夜重,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一般為7~10天。此類疾病需要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對病程的嚴密觀察以鑑別。

併發症

由於感染的直接蔓延及不恰當的處理方法(如病期內作咽鼓管吹張,用力擤鼻等),感染可向鄰近器官擴散,產生各種併發症:
1.經鼻竇開口向鼻竇蔓延,引起急性鼻竇炎,表現為緩解期症狀加重,局部疼痛及頭痛、膿涕等。檢查可見中鼻道及嗅裂內膿液。其發生率約為8%,其中以上頜竇炎和篩竇炎多見;應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治療,其餘局部及全身治療與急性鼻炎基本相同。
2.經咽鼓管並發急性中耳炎,感冒人群中並發中耳感染的機率高達30%;除與急性鼻炎的局部及全身症狀外,可表現為耳深部鈍痛或波動性跳痛、耳鳴及聽力減退、耳漏等症狀。查體可見鼓膜充血甚至穿孔等體徵,可有乳突尖、鼓竇等處壓痛。如考慮並發本病,應儘早套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並行局部治療。
3.感染向下擴散,並發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小兒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可並發肺炎。
4.經鼻淚管引起結膜炎,淚囊炎,較少見。

治療

急性鼻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病程為7~10日。目前尚沒有可直接治癒的藥物,主要以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為主,並注意預防併發症。
1.全身治療
大量飲水,飲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發汗療法 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2)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3)中成藥 疏風解表驅邪為主。
(4)抗病毒藥物 可在發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
(5)抗菌藥物 合併細菌感染或有可疑併發症時,全身套用抗菌藥物治療。
2.局部治療
(1)減充血劑噴鼻,可以減輕黏膜充血、腫脹而減輕鼻塞,改善引流,小兒用藥濃度適當降低。減充血劑的使用應在1周以內。
(2)可使用針灸及穴位按摩方法,可減輕鼻塞。
3.對症治療
對於發熱的患者給予冰袋物理降溫。嘔吐及腹瀉患者給予止吐及止瀉藥物治療,注意維持水鹽及電解質平衡。

預防

1.本病可發生或大或小的局部範圍的流行,病毒可在空氣中通過氣溶膠傳播,流行期間應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不出入或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室通風。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2.引起急性鼻炎的病毒可在環境中長時間生存,因此可以經手接觸攜帶,隨後通過觸碰眼睛或鼻引起感染。所以勤洗手,改正揉眼、挖鼻的不良習慣可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3.疫苗接種:疫苗接種目前主要套用於針對老年人、兒童等易感人群的特殊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對於普通感冒,由於致病病毒種類繁多,目前已鑑定出200餘種,且其間抗原極少出現交叉反應,疫苗接種在預防中作用有限。
4.經常鍛鍊身體,提倡冷水洗臉或冷水浴,增強體質。
5.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調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