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MIC是形態學(Morphology,M)、免疫學(Immunology,I)和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C)三字的縮寫。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顧名思義是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免疫學及細胞遺傳學特點,對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診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 外文名:Morphology,M
  • 研究對象:男女
  • 性質:專業術語
分型介紹,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

分型介紹

MIC是形態學(Morphology,M)、免疫學(Immunology,I)和細胞遺傳學(Cytogenetic,C)三字的縮寫。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顧名思義是根據白血病細胞的形態學、免疫學及細胞遺傳學特點,對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診斷。採用MIC分型則可在相當程度上彌補FAB分型單純用形態學分型之不足。除形態學特點外,MIC尚依據白血病細胞表面所攜帶或表達的系列特異性抗原(如:髓系抗原,T、B或非T、非B淋巴系抗原),套用單克隆抗體進行測定標記,提高對白血病分型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同時,還採用了染色體分帶技術及其他細胞遺傳學方法來檢測白血病患者是否存在染色體方面的異常,可對指導臨床判斷預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38例中,男90例,女48例,兒童27例(1 ~13歲),成人111例(14~88歲)。
1.2 形態學檢查 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均符合1986年全 國會議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標準。採用的組織化學染色主要有:鹼性磷酸酶(ALP)、過氧化 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 AS-D Chloroacetae,DCE)、α-丁酸奈酚脂酶(Na phthol Butyrate,NBE)等(DCE與NBE均為Sigma產品)。
1.3 免疫學分型 套用APAAP免疫酶標組化方法和美國BD 公司提供的流式細胞儀FITC(異硫氰酸螢光素)、PE(藻紅蛋白)和PRECP三種螢光抗體對白血 病細胞進行表面抗原多參數測定分析,所用單克隆抗體(McAb)主要有:CD3、CD7、CD 10、CD19、CD20、CD13、CD15、CD14、CD33、 CD34、HLA-DR、CD41、CD42、CD16、CD56(McAb由丹麥DA KO公司提供,FITC等由美國BD公司提供)。判斷標準:凡≥1種McAb呈陽性反應,其標記細胞 ≥30%為陽性。
1.4 細胞遺傳學分析 染色體標本取自患者骨髓,採用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養法,不加刺激因子,常規收穫製備,全部標本均進行熱變性R顯帶 〔1〕,部分採用G顯帶,每份標本分析10~20中期分裂相,根據人類染色體國際命名體系 (ISCN)〔2〕作出判斷。
 

結果

2.1 形態學檢查 138例急性白血病,ANLL(M1~M5)7 8例,CML急變11例,ALL(L1~L3)49例。
2.2 免疫學分型 Null(裸型)2例(其中M31例、ALL-L1 1例):M(髓系)67例,HAL(雙表型或多系列包括T/B/M/NK)13例,(其中M13例、M21例、M 32例、M41例、M52例、CML-BC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4例):M73例(包括M41例 、CML-BC2例):T-ALL12例,B-ALL33例:NK(自然殺傷細胞白血病)2例(其中T-ALL 1例 ,M41例)。
2.3 細胞遺傳學分析 87/138例進行了骨髓染色體檢查、 ANLL 39例,可見t(1;2)、4 q+、5 q-、t(5;12)、6 p+、6 q-、-7、7 q-、+ 8、8 q-、10 q-、+22異常,t(8;21)、-X、-Y 4例,見於M2,t(15;17)見於M3; t(9;22)見於CML急變(11/12例)和少數M1,ALL(各2例),CML急變還可見雙Ph、3 q-、1 (17);1例M7核型為48,XX+4,+Mar,HAL核型異常者5/6例,ALL 31例,染色體數目結 構異常(見附表)發生頻率多為1次,表現多為非特異性。
附表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
AL/n
M
I
C
ANLL/78
M1=15
T/Mn=2,B/Mn ,Mn=12
t(9;22)n=2
M2=31
B/M,Mn=30
t(8;21)n=4,t(5;12),-X,-Y,+ 22
+Mar,5 q-,7 q-,10 q-,17 q-
M3=14
Null,B/Mn=2,Mn=11
t(15;17),t(1;2),-13,- 16,-20,-21+mar
M4=7
Mn=5,T/M/NK
M5=5
Mn=3,T/M,B/M
Other=6
B/Mn=5,T
t(11;20),8 q-,14 q-,-14,Mar
ALL/4
L1n=25
Tn=5,Bn=19,T/NK
t(9;22)n=21 p-,1 q+,+3,t(3;4),+4,+5,+6,-7
L2n=22
Tn=5,Bn=16,Null
t(7;10),+8,r(8)8 q-,-9,9 q+,15,+15
del(15 q),17 q
13n=2
Bn=2
+Mar
CML-BC/12
Mn=5,B,B/Mn=3,  B/T/M,巨n=2
t(9;22)n=11,雙Phn=3,t(21;22),+3,del 3q,i(17)
注AL急性白血病,ANLL急非淋,ALL急淋,CML*BC慢粒白急性形態分型,I免疫 學分型,C細胞遺傳學分析,未標數字n=1

討論

白血病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異源性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形態學分型是基礎,其 雖被廣泛接受,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對部分ALL、MO、M7、HAL、CML-急變的系列轉換 確診有一定困難,如M0、M1在組織化學染色POX,AS-DCE陰性時難與ALL區別〔3〕 ,NBE粒、單、淋巴細胞均可陽性〔4〕,粒、單呈緻密彌散反應,陽性程度難以區 分M3、M4、M5。本文6/14例M3,NBE陽性率50%~92%,陽性強度為+~?,氟化鈉 抑制率>50%,NBE和CAE雙染陽性,臨床按M3治療用維甲酸有效或達到完全緩解。Staren 等〔3〕認為M3可能是粒單過渡型,即單核細胞是由早幼粒細胞分化而來,具有粒 、單細胞雙重分化特徵。因此粒、單細胞有時僅用形態學和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不易區分。 ALL的NBE呈點、塊狀局限性反應,陽性率>50%,主要為ALL-L2型,占59%(13/22例),顯示 NBE呈非特異性特徵。
McAb的廣泛使用,使人們得以開始從造血細胞分化抗原表達的角度,從中探討發病機制,協 助臨床診斷和治療。免疫學分型對形態學檢查難以區分上述類型白血病的診斷起著重要作用 ,如1例M7,形態學診斷為M4,2例CML-M7變,形態學診斷為急粒變,13例HAL和5/11 例CML系列轉換(急淋變)由免疫分型確診。但對ANLL中部分M1~M5無法鑑別,如M3多 數呈髓系表達,3/14為B-LY+-AML,與陳珊珊等〔5,6〕報導一致。T-ALL和M4C 各1例,NK細胞表達陽性,其中1例M4為T、M、NK同時表達,其臨床意義尚不清楚,但症狀 較重。
骨髓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與染色體質量及顯帶有關,G顯帶帶紋較多較清晰,如M4的16 號染色體臂間倒位,M3的t(15;17)易辨認,R顯帶對質量差的白血病染色體如短、分叉、 重疊也可辨認。另外,其末端多為深帶,白血病末端帶變異較多,因此我們體會白血病骨髓 染色體用R顯帶方法較易成功。如果同時採用G、R顯帶,有助於更精確地確定染色體重排的 斷裂點。對於一部分特異性異常染色體檢出率低和標記染色體細胞遺傳學檢查無法分辨者, 有必要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尤其是多色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進行識別。
白血病MIC綜合分析診斷較單純形態學分型更為準確可靠,更接近對白血病本質的認識,但 是MIC三種方法不能完全相互取代。對於少部分MIC分型仍不能確診者如M3,免疫學分型無 表達或雙表達,染色體檢查無t(15;17)發現,應藉助於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APL融合基因PM l-RARa存在與否,以便指導臨床用藥。對於疾病預後的影響,雙標記急性白血病預後最差 ,4例病人均在兩周內死亡,應結合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化療方案聯合化療,可能提高緩解 率。細胞遺傳學檢查有複雜變異染色體核型的急性白血病和CML-急變出現、Ph染色體和其 它核型異常者預後較差〔9〕。郵政編碼:廣州市,5100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