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松毛蟲

思茅松毛蟲

思茅松毛蟲,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又名褚色松毛蟲,鱗翅目枯葉蛾科松毛蟲屬的一種昆蟲,以松針為食。成蟲雄蛾體長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雌蛾體長25~46mm,翅展68~121mm,體色較雄蛾淺,黃褐色。主要分布於我國的江西,福建,台灣和雲南等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思茅松毛蟲
  • 拉丁學名: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 別稱:褚色松毛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枯葉蛾科
  • :松毛蟲屬
  • :思茅松毛蟲
  • 分布區域:江西,台灣,雲南,廣西,浙江,湖南,貴州,四川。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寄主,分布區域,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近圓形,咖啡色,殼上具有3條黃色環狀花紋,中間紋兩側各有1咖啡色小圓點,點外為白色環。
思茅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長橢圓形,初為淡綠色,後變栗褐色,體長32~36mm,雌比雄蛹長且粗,外被灰白色殼。
思茅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幼蟲
幼齡幼蟲與馬尾松毛蟲極相似。1齡幼蟲體長5~6mm,前胸兩側具兩束長毛,其長度超過體長之半,頭、前胸背呈橘黃色,中、後胸背面為黑色,中間為黃白色,背線黃白色,亞背線由黃白色及黑色斑紋所組成,氣門線及氣門上線黃白色。2~5齡斑紋及體色更為清晰。6齡以前除體長逐齡增外,體色無多大變化,從6齡開始各節背面兩側開始出現黃白毛絲,7齡時背兩側毒毛叢增長,並在黑色斑紋處出現長的黑色長毛叢,背中線由黑色和深橘黃色的倒三角形斑紋組成,全體黑色增多,至老熟時全身呈黑紅色,中後胸背的毒毛顯著增長。
成蟲
雄蛾體長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前翅基至外緣平行排列4條黑褐色波狀紋,亞外緣線由8個近圓形的黃色斑組成,中室白斑明顯,白斑至基角之間有1腎形大而明顯黃斑。雌蛾體長25~46mm,翅展68~121mm,體色較雄蛾淺,黃褐色,近翅基處無黃斑,中室白斑明顯,4條波狀紋也較明顯。

生活習性

福建省福州市1年發生2代,以幼蟲越冬,越冬幼蟲在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出現第1代卵,6月下旬出現第1代幼蟲,8月下旬結繭,9月中、下旬羽化,9月下旬開始產卵,10月中旬出現第2代幼蟲,至11月下旬開始越冬。老熟幼蟲多在葉叢中結繭化蛹,結繭前1日停食不動。成蟲多在傍晚至上半夜羽化,羽化後當天即可交尾產卵,成蟲白天靜伏於隱蔽場所,夜晚活動,以傍晚最盛,有一定的趨光性,卵成堆產於寄主葉上,初孵幼蟲群集,受驚即吐絲下垂成彈跳落地,老熟幼蟲受驚後立即將頭捲曲,豎起胸部毒毛。

寄主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雲南松(P.yunnanensis),華山松(P.armandii),馬尾松(P.massoniana),黃山松(台灣松)(P. taiwanensis),海南五針松(P.fenzeliana),雪松(Cedrus deodara),雲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分布區域

江西福建台灣雲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四川
思茅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防治方法

1. 封山育林,殺蟲。改造人工純松林。
2. 大力開展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可用0.5億~1億孢子/ml蘇雲金桿菌液,1~2億孢子/ml的白僵菌水劑,或5億孢子/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劑、乳劑、水劑噴霧。
3. 在暴發成災時,可選用1種農藥進行急救,敵馬油霧劑、敵丙油霧劑加柴油稀釋1~2倍,每公頃1500~2250g。菊酯類農藥超低容量噴霧,每公頃15~30ml。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15%殺蟲畏乳油500倍液,90%敵百蟲原藥3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殺4、5齡以前幼蟲。
4.生物防治:螞蟻,灰喜鵲,杜鵑等杜鵑.它是松毛蟲主要的天敵鳥類. 灰喜鵲.灰喜鵲的食譜很寬,它主要在哺育幼鳥時捕捉松毛蟲. 螳螂.2周齡以上的螳螂都可以捕食松毛蟲. 螞蟻.林區內各種食肉和雜食性螞蟻都捕食松毛蟲.且松毛蟲的蟲卵和蛹,更是螞蟻非常喜食的食物.
思茅松毛蟲思茅松毛蟲
螞蟻.林區內各種食肉和雜食性螞蟻都捕食松毛蟲.且松毛蟲的蟲卵和蛹,更是螞蟻非常喜食的食物。
各類寄生類昆蟲.如赤眼蜂(赤眼蜂的種類較多,有一部分是松毛蟲的天敵)和寄生蜂.它們把卵產在松毛蟲的卵或成蟲體內,幼蟲孵化後以松毛蟲的卵或成蟲為食物.它們是松毛蟲的主要的天敵昆蟲。
一隻蛾子將產300-500粒卵一隻蛾子將產300-500粒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