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鎮(廣東省連平縣忠信鎮)

忠信鎮(廣東省連平縣忠信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忠信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東南部,處在燈塔盆地北緣,九連山脈東麓,東連三角鎮,南界東源縣順天鎮,西靠油溪鎮,北鄰高莞鎮。忠信鎮是忠信地區的經濟、文化、商貿、交通中心,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第三批全國小城鎮發展與改革試點鎮。

忠信鎮總面積87.68平方千米(2017年),城鎮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66741人(2017年),下轄12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有省、市、縣延伸單位100多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忠信鎮
  • 外文名稱:Zhongxin Town
  • 別名:忠信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
  • 下轄地區:老街、黃嶺、徑口等17個(村)居委會
  • 政府駐地:忠信鎮黃嶺一路47號
  • 電話區號:0762
  • 郵政區碼:517139
  • 地理位置:粵東北的燈塔盆地北緣、九連山脈東麓
  • 面積:87.6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6674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黃嶺公園,忠信花燈博物館,司前古寨,豐華生態源等
  • 車牌代碼:粵P
  • 鎮委書記:朱文東 
歷史沿革,自然資源,區位交通,地理位置,交通設施,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經濟發展,發展歷史,園區建設,政策優惠,發展規劃,主要榮譽,風情民俗,忠信花燈,忠信四寶,

歷史沿革

1634年連平建州以前,忠信鎮屬河源縣忠信圖轄地。
明崇禎七年(1634年),連平始置州,忠信鎮域自此隸屬連平州管轄。
清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連平改州為縣,忠信鎮域屬連平縣,民國年間無變動。
1949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現忠信供銷社舊址)成立,同年6月25日,縣人民政府遷至元善鎮
1958年11月至1960年7月,和平、連平兩縣合併,忠信為縣人民政府駐地。
1960年7月,連平縣改稱和平縣,縣委、縣人委機關遷往陽明鎮辦公,忠信鎮屬廣東省韶關專區和平縣。
1962年6月,連平縣建制恢復,和平、連平兩縣分立,忠信鎮域轉隸連平縣。
1988年1月,河源撤縣設市,忠信鎮自此屬河源市連平縣管轄。

自然資源

忠信鎮域內主要河流有新豐江支流忠信河,境內擁有廣東大頂鐵礦。

區位交通

地理位置

忠信鎮地處新豐江上游,位於和平、東源、連平3縣交界處,屬於燈塔盆地地區,是忠信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忠信、油溪、高莞、三角、大湖、繡緞六鎮被統稱為忠信地區,俗稱“忠信三垌”)。

交通設施

國道358線(省道341線升格而來)和省道253線交叉通過該鎮境內,粵贛高速公路在該地設有互通口,汕昆高速公路貫穿全鎮,臨近京九鐵路和平站河源站與贛深高鐵和平東站河源東站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忠信鎮基礎設施完善,外部發展環境良好。主要街道全部實現瀝青硬底化,綠化覆蓋率32.3%,建有現代化人民廣場,城市公園,服務業齊全。
忠信鎮加快交通、通迅、能源、商貿、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區內的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主體街道的水泥硬底化、美化、亮化、綠化,農村道路基本實現水泥路面硬底化,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文化教育

鎮區內有高級中學1間,初級中學3間,國小4間,幼稚園10所,是連平南部6鎮文化教育中心,全鎮共有中小學生11329人,教職工723人;其中中學生5543人,教職工418人;小學生5786人,教職工305人。

醫療衛生

該鎮境內建有縣級醫院1間、綜合醫院2所、衛生院3所。

經濟發展

發展歷史

1997年,該鎮建成占地面積達2平方公里的河源市第一個鎮級工業村(忠信工業邨),以花生、蒜頭傳統農產品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建設成為了“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達20.20億元,鎮級財政收入達800多萬元,國稅、地稅總收入1.73億元;2007年11月被授予“全國重點開發鎮”;
2014年,忠信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同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52.32億元,工業總產值44.73億元,國稅徵收稅款2.5億元,地稅徵收稅款1.05億元,全鎮建有綜合市場5個,註冊的個體工商戶2550多家,市場及商品年成交總額超10億元,解決了2萬多人勞動就業的勞動就業問題。
2015年,忠信鎮社會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4.6%,達到60.01億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6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064.6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6.97億元,第三產業達到5.38億元 。
2017年,忠信生活污水處理廠項目、官陂社區打鐵寮經濟合作社舊村莊改造項目(嘉信廣場)已建成投入使用,二級民營綜合醫院(華信泰康醫院)已於2017年10月初投入使用,總投資約23億元的豐華生態源項目進展順利,占地500畝的房車露營基地已於2017年8月底動工建設。

園區建設

連平縣生態工業園,也叫深圳南山(連平)產業轉移園,位於連平縣忠信鎮與三角鎮之間的丘陵地帶,該園區始建於2005年9月,總體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其中首期規劃7.3平方公里,已實際開發利用面積4.3平方公里。
忠信工業邨位於忠信鎮城區規劃區內,工業邨總體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實際開發1平方公里。該邨於1995年成立,該邨生活、商務配套完善,用工、用水、用電方便,是連平縣開發各方麵條件最為成熟的一個工業邨。

政策優惠

忠信鎮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省級中心鎮,在資金、稅收、項目、基礎設施、土地等多方面有相關優惠政策。

發展規劃

2013年,忠信鎮提出城鎮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和“一心四片”的城鎮規劃建設戰略。
“一心”即是以城鎮為中心,建設商業服務業為主的中心城區;
“東片”即是以連平縣生態工業園、南山快速路(在建)為依託,建設工業園區;
“南片”以粵贛高速公路在該鎮南部設定二級互通口為依託,建設商品物流區;
“西片”以黃嶺公園、老街為依託,建設休閒娛樂區;
“北片”以現有學校資源和忠定公路為依託,建設文化教育區。

主要榮譽

2003年2月,該鎮被授予“廣東省村鎮建設(山區房地產開發)試點單位”榮譽稱號(全省僅13個),同年4月被授予“廣東省農民健康教育試點單位” 榮譽稱號(全省僅6個);同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文明村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稱號。
2004年1月,該鎮被授予“廣東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同年2月被授予“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榮譽稱號。
2005年8月,該鎮被審批為“全國經濟綜合發展示範鎮”。
2006年6月,忠信花燈列入省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1年,忠信鎮成為河源市首批廣東省教育強鎮(全市僅3個),同年6月忠信花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鎮榮獲“廣東省客家花燈藝術之鄉”稱號。
2014年,忠信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全市僅7個)。

風情民俗

忠信花燈

忠信花燈是傳統元宵賞燈習俗中的一種獨特的民間造型藝術,是集繪畫、剪紙、書法、對聯、詩詞、編織等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是河源獨特的藝術瑰寶,於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忠信鎮素有吊燈的習俗,一般有放燈繩、選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6道環節,其中上燈是最隆重的環節,其間還有舞龍獅、飲燈酒等熱鬧場景。
明末清初,忠信地區(連平縣南部六鎮統稱)相繼流行“吊燈”、“賞燈”習俗。最初起源叫“點燈”,因“點燈”諧音“添丁”,大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高興到燈街購買或定做花燈,掛在祠堂里,以示“添丁”。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購買或定做花燈。在除夕祭祖前,燈主便要在祠堂的樑上放燈繩,繩的一端用紅紙寫上新丁的姓名。到正月十三上燈之日的早晨,燈主先將燈帶貼在花燈燈蓋的每個角上。燈帶將對聯、詩詞、書法等文學藝術融為一體,其內容根據個人喜好選用,大致是添丁發財、吉祥如意及祝福之類的。其次要在花燈裡面繫上百眼芋頭、大蔥、大蒜等,寄寓自己的兒子聰明好學、多子多福。再次燈主點燃花燈,期望燃燈興旺;然後將花燈升起,以示“添丁”。升燈以後,燈主每晚要去上燈火,即把油添加到燈盞上,讓其長明。正月十三至十八期間就是“賞燈”的整個過程。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市場經濟發展,客家人倡導新風氣、新風尚,忠信地區盛行生了女兒、建了新房、娶媳婦、以優異成績升學、勤勞致富、參軍入伍、長壽、祈求平安、事業順利等而懸掛花燈。年初九到正月十三,是忠信地區盛行的“上燈”掛彩之日,正月十八或二月初二要進行“暖燈”(忠信客家俗稱“化燈”)。上燈與化燈之日,主人家大都設宴招待親朋好友,氣氛喜慶,其樂融融。

忠信四寶

一寶:花生
二寶:火蒜
三寶:黃酒
四寶:蘿蔔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