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

《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是歐·亨利創作短篇小說,發表於1904年3月13日。作品記敘了證券經紀人麥克斯韋爾在證券交易所一天的活動,從中截取了一個戲劇性的插曲,利用荒誕的手法反映了西方世界荒誕的生活現實,抨擊了人性的扭曲與異變,成功塑造了美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典型藝術形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
  • 外文名:The Romance of a Busy Broker
  • 作者:歐·亨利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發表時間:1904年3月13日
  • 字數:約3000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早上九點半的時候,和女速記員萊斯利小姐共同匆匆走進辦公室的證券經紀人哈維·麥克斯韋爾在飛快地和機要秘書打好招呼之後,就匆忙地衝進辦公桌進行一天的工作。女速記員不同於以往的工作態度,她在這一天有些坐立難安。在向身為機要秘書的皮徹先生詢問後,她確認了經紀人要另聘一位速記員,又回去繼續工作。而當面試者來到辦公室,哈維·麥克斯韋爾卻告訴皮徹先生,他並沒有打算替換速記員,讓面試者吃了閉門羹。在小說的最後,哈維·麥克斯韋爾向萊斯利小姐求婚。這讓萊斯利小姐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就在前一天,他們兩人才剛剛在小教堂舉行了婚禮。

創作背景

歐·亨利生活和創作《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的時代正是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時期,財富不斷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使下層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拜金主義盛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淡漠,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殘酷的競爭以及腐朽的社會制度壓抑並扭曲了人性,固有的價值觀念、信仰追求、人生態度、道德規範在新生活面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

人物介紹

哈維·麥克斯韋爾
哈維·麥克斯韋爾是一個腦子中只有金錢交易和證券交易的證券經紀人,證券在他的心中占據著能夠壓倒一切的位置,一天都處於高強度工作中忙忙碌碌的度過,這種忙碌到瘋狂的狀態和毫無自我的狀態,讓哈維·麥克斯韋爾忘記了交給皮徹進行新速寫員招聘的工作,而且還認為是皮徹的頭腦糊塗的原因。
皮徹
皮徹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秘書,當他看到哈維和萊斯利進入到辦公室的時候,“他往常面無表情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絲的好奇和困惑”。面無表情的皮徹代表著在證券交易所中的大多數的人員,他們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他們不具有任何的生活的氣息,只有證券和金錢交易的時候,他們的臉上才會出現一些“近似生氣”、“詫異”這樣的神態,在歐·亨利描寫的資產階級的世界中,金錢不僅僅對人們的命運進行了主宰,而且大多數人的喜怒哀樂也受到金錢的主宰。
萊斯利
萊斯利小姐是在“昨天”和哈維·麥克斯韋爾結婚的新娘,同時她還是哈維·麥克斯韋爾的速記員,在結婚以後,她沉浸在愛情中的甜蜜,並且十分的光彩奪目。在面臨自己丈夫哈維·麥克斯韋爾對自己的訓斥的時候,萊斯利小姐並沒有對哈維的無情和粗魯進行抱怨,也沒有留下眼淚,只是輕輕的說了一句“沒事”就“微笑”著離開了,然後繼續像往常一樣做著她的速記員的工作。萊斯利小姐是一個謙遜、溫柔、多情和善良的人,具有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的性格。

作品鑑賞

小說的成功,得力於真實、典型的細節描寫。因為細節的真實是現實主義文學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必要前提,是組成作品的價值,因而,短篇的力量就在一些細節上。在《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的細節描寫中,具有藝術魅力。這種藝術魅力,即表現在歐·亨利篩選與提煉細節的技巧——他以經紀人的“忙日”作為整篇小說的“細節”,又以“忙碌”與“浪漫”作為“忙日”的“細節”,再以“忙碌”與“浪漫”具體表現的兩組細節系列突出經紀人荒誕的表演。這就是歐·亨利細節描寫中的“聚焦”藝術,集各種光線於一處,又由一處發射出各種光線——讓經紀人表演的喜劇舞台成為一面聚光鏡,束光儲熱,積“能”匯“力”,以高度集中而又典型地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獲得以一當十的收效。小說僅僅寫了哈維三個鐘頭的“浪漫史”。這三個鐘頭,在哈維一生中只是生命的一瞬,但這卻是哈維一生的“聚焦”——通過焦點的一瞬,讀者即透視經紀人荒謬的一生,窺探了資本主義金融戰爭的大千世界。小說也只有三千字,沒有跌宕多姿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卻真實地反映了“垂死的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腐朽本質:除了唯利是圖、唯錢是親以外,再也沒有人的感情,銅臭味代替了人情味,動物的本能代替了人類的天性。歐·亨利把經紀人“機器”生活藝術化了,只用“三千字”和“三個鐘頭”,即鑄成一串“細節的項鍊”——它由長長的題目《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得以顯示並構成小說精美的藝術品,其中“隱藏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術”,因而才以小小的篇幅濃縮了深永的思想容量。
《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有別於其他歐·亨利小說而富於魔術的魔力的,還在於它所運用的荒誕手法。這也是歐·亨利根據內容需要而採用類似後來的“荒誕派戲劇”藝術形式的極為難得的一篇小說。在這裡,哈維·麥克斯韋爾這一典型人物與證券事務所這一典型環境的關係,與妻子的關係,都是一種荒誕的存在。由於金錢和物質的誘惑,對於金錢的無窮欲望和瘋狂追求,已使哈維異化為錢和物的奴隸,因而小說一開始,他即被捲入拜金主義的物慾洪流,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個性,失去了人的形象,而且變成了“機器”,變成了“非人”,連新婚妻子都不認識了。

作品評價

在“上流人物小說”中,《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似乎是作家最早把批判矛頭指向美國資產階級,以抨擊“違反人性”的一篇小說。在歐·亨利創作中,《忙碌經紀人的浪漫史》又似乎是最早運用荒誕手法,反映西方世界荒誕的生活現實的一篇小說,它別開生面,構思精巧,風格獨特,具有強烈的諷刺色彩,能夠引發現代人對生命和價值的思考。
——張燕彬(燕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作者簡介

歐·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特尼·波特,生於葛林斯保羅,父親是醫生。十五歲在叔父的藥房裡當學徒,五年後到西部放了兩年牛。從1884年起先後當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和銀行出納員。1896年因賬款問題跑到拉丁美洲避難,1897年回國後被捕,坐了三年牢。他定居紐約從事寫作,短篇小說約有三百篇,描寫小人物、強盜、騙子,不乏令人深省的針砭,常以幽默——含淚的微笑撫慰小人物所受的創傷,結尾出人意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