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我師

必有我師

必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出自《論語·述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必有我師
  • 外文名:Must have my teacher
  • 詞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出處:《論語·述而》
  • 釋義:幾個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師
  • 作者:孔子(Confucius
詞語簡介,釋義簡析,深層含義,

詞語簡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釋義簡析

釋 義 三:虛數,極言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樣。此句中泛指多個人。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翻譯:“幾個愛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師】效法。<此處若為老師,則翻譯不通順。人非善則為不善,二者必居其一。如是老師,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做老師了。拜好人為師,大多數人可以做到。但是要拜惡人為師,恐怕只有惡人了。更何況古代有話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師怕是更拜不得了。效法就是模仿去做的意思,在此處就很通了。善的就正面去模仿,叫做 從;不善的就反面去模仿,叫 改之。希望能更正過來,不要再好為人師的誤人子弟了。>
出處
《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簡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2]
事 例 豈不聞~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
英 語 If three of us are walking together,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others is good enough to be my teacher.

深層含義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意思: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