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葉報春

心葉報春

心葉報春(Primula partschiana Pax)是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多年生草本,根莖傾臥,長可達4厘米,葉片矩圓形至近圓形或圓卵形,先端圓形或具鈍圓的短尖頭,基部心形,邊緣波狀,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褐色,網脈清晰可見;葉柄腹面具溝漕,花葶高可達20厘米,纖細,總狀花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萼鐘狀,裂片披針形,花冠淡紅色,花筒下部極狹窄,喉部無環狀附屬物,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蒴果橢圓體狀,3-4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紅河、金平一帶。生長於闊葉林下,海拔2300-2400米。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葉報春
  • 拉丁學名:Primula partschiana Pax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杜鵑花目
  • 報春花科
  • :報春花屬
  • :心葉報春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 Pax,1905
  • 保護級別:近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近危 )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傾臥,長可達4厘米,直徑1 2厘米,發出成叢之長根。葉通常2-3片自根莖端抽出,具長柄;葉片矩圓形至近圓形或圓卵形,長11-20厘米,寬9-15厘米,先端圓形或具鈍圓的短尖頭,基部心形,邊緣略呈淺波狀,具刺毛狀小齒,乾後堅紙質,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褐色,沿中肋和側脈初被柔毛,漸變為無毛,側脈7-9對,在下面明顯隆起,網脈清晰可見;葉柄長15-20厘米,腹面具溝漕,初被鐵鏽色腺毛,漸變無毛。
花葶高l0-20厘米,稍纖細,基部密被鐵鏽色腺毛,上部毛被較稀疏;總狀花序具8-15花,因為序軸極短(長3-10毫米,果時伸長可達5厘米)而成傘形或聚傘花序狀;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6-10毫米,邊緣多少被毛;開花期花梗長7-10毫米,果時稍伸長,花萼鐘狀,微具5肋,長4.5-5毫米,染紅暈,無毛或被極稀疏的微柔毛,分裂近達中部,裂片間凹缺圓形,裂片披針形,基部寬約0.8毫米,先端銳尖;花冠淡紅色,花筒長10-12毫米,下部極狹窄,直徑約0.6毫米,至雄蕊著生處始稍增寬,喉部無環狀附屬物,冠檐直徑10-15毫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具凹缺,凹缺間常具短尖頭,長花柱花:雄蕊著生於冠筒中部,花柱長達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著生處略低於冠筒喉部,花柱長達冠筒中部。
蒴果橢圓體狀,稍長於花萼,近頂端蓋裂。花期3-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闊葉林下,海拔2300-24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紅河、金平一帶。模式標本采自紅河以南的勐丁,據吳征鎰教授意見,即在今金平分水老嶺地區。

繁殖方法

種子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后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

扦插

可以進行扦插繁殖。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

栽培技術

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報春花,則適合生長於陰坡或半陰環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心葉報春
心葉報春

主要價值

報春花是春天的信使,當大地還未完全復睡,眾芳凋零,它已悄悄地開出花朵、在林緣、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叢,或成片,生氣盎然,春天即將來臨。拉丁文Primula ,亦為早春開花之意。
報春花是人們經常見的一種花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