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

心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cardiac metastatic malignant melanoma)於1867年Prudhomme首次報導,之後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和屍檢工作加強,報導病例數逐漸增多。黑色素瘤向心臟轉移的發生率是僅次於肺癌、淋巴癌和乳腺癌之後的第四大病源。心臟受累常常是黑色素瘤廣泛轉移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心胸外科
  • 多發群體:惡性黑色素瘤患者
  • 常見發病部位:心臟
  • 常見病因:惡性黑色素瘤經血源擴散所致
  • 常見症狀:呼吸困難或急促、心動過速、心臟收縮期雜音、水腫、心包積液等,合併心包轉移時有心包積液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最易發生心臟轉移的是黑色素瘤。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惡性腫瘤,好發於皮膚、眼、外陰、直腸、肛門等部位,腫瘤晚期常累及心臟(發生率>50%)。由於惡性黑色素瘤為血源擴散,心臟各個心腔均可受累,但多侵犯右心,並且主要侵犯心肌內,心瓣膜非常少見。

臨床表現

心臟轉移性黑色素瘤不廣泛時常無臨床表現,甚至有嚴重心肌破壞者卻臨床表現不顯著。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呼吸困難或急促、心動過速、心臟收縮期雜音、水腫、心包積液等。合併心包轉移時有心包積液更是重要的臨床表現。心臟轉移性黑色素瘤可能出現下列病變並伴有相應的症狀和體徵:
1.腫瘤侵入心肌引起充血性心衰。
2.瘤栓入冠狀血管可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3.腫瘤侵襲心臟瓣膜可引起其變形。
4.腫瘤形成心內阻塞。
5.引起心律失常和束支傳導阻滯改變。
6.由於心包液體或心包內瀰漫性病變而出現心包壓迫症狀。

檢查

1.胸片檢查
連續拍胸片可發現心影逐漸增大。
2.CT和MRI(磁共振成像)檢查
均可見到心包內或心臟的變化。
3.心電圖
主要表現有心動過速、低電壓、異位心動過速和房室傳導阻滯。
4.心臟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發現大量心包積液,心包填塞,心外膜見回聲增強團塊。必要時可在超聲心動圖引導下進行心包穿刺引流及穿刺液細胞學檢查。目前認為超聲心動圖是最佳的診斷技術。

診斷

一般於死前都可以作出診斷。當臨床診斷為皮膚黑色素瘤的患者出現非貧血、低蛋白血症或因肺轉移等因素而表現出來心功能不全的病情時,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正確診斷心包占位與心包積液及其嚴重程度。臨床上發現有下列表現者應引起重視:
1.有急性心包炎或有心包填塞表現。
2.X線檢查有心影增大。
3.陣發性心動過速或有較重度的房室傳導阻滯,甚至心衰。
4.細胞學檢查,心包穿刺液中找到腫瘤細胞具有重要診斷意義。

治療

心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是腫瘤發展的晚期表現。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和周身支持療法,如對貧血、水腫、低蛋白血症等。有胸腔或心包積液的情況時應儘早穿刺抽出或置導管引流,以減輕對心肺的壓迫。對全身狀態較好者亦可用化療和免疫療法,但惡性黑色素瘤對前者多不敏感,後者對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放療可作為試驗性療法,同時還可證實有沒有心臟轉移。套用洋地黃治療有時可控制心律不齊。

預後

預後不佳,少有存活時間較長者。惡性黑色素瘤轉移不只是心臟,大多數是多臟器轉移。死亡常是由於轉移瘤的併發症,而不是單純由於轉移的心臟腫瘤,如出現惡病質、出血、感染等。惡性黑色素瘤心臟轉移率最高,病勢兇險,難以控制,生存時間短,必須引起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