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通脹

心理通脹

心理通脹是由於百姓承受不了物價上漲太高所致的一種心理現象。通脹預期或者通脹心理預期的形成,嚴格說來,不僅僅是存在對“不確定期限的未來”通脹的擔心和判斷,而是在實際經濟運行中,已經切實影響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正常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通脹
  • 所屬:心理學
簡介,特徵觀點,專家解讀,

簡介

2009年10月22日,公布了的三季度經濟數據繼續驗證著中國加快復甦的預期。前三季度CPIPPI的數字不出所料,出現了同比降幅收窄、環比有所上升的局面,這表明通脹預期更加臨近。在全年“保8”無憂的背景下,對通脹要保持更高警惕,因為中國經濟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把車開動起來,而是在開起來之後如何保證它快速平穩地前行。
而在糧食價格和美元貶值的衝擊下,通脹壓力已漸浮現。2009年10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會議,2009年來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脹預期”,這個說法很新鮮,耐人尋味。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自2009年2月份轉為下降1.6%,其後一直在下降通道運行,9月份同比下降0.8%,跌幅越來越窄。而環比自7月份由下降轉為持平,8、9月份分別上漲0.5%和0.4%。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國際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無論是結構性抑或輸入性因素,通脹預期如影隨行。

特徵觀點

有人認為,如果發生通貨膨脹,至少收入會增加,抱有這種僥倖心理的大有人在。這種情況放在美國,那是沒問題,美國有強大的工會組織,一發生通貨膨脹足以讓資本家加薪。但是,在中國不行。加薪這條路實際行不通。因為在這個時期,正是政府在加稅的通道運行。中國的企業稅賦很重,如果再給員工加薪,那很多企業會關門大吉。
還有一種心理也是盲目樂觀,那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把房子賣掉。可是,你的房子是在房價泡沫最嚴重的時候購買的,只要央行宣布加息,許多房子房價要跌去30%至50%,首付款都跌沒了,你還怎么賣?當回收流動性的時候,大量的囤積在炒家手上的住宅會爆發性的投向市場,有價無市的局面很快形成。還怎么買房子呢?

專家解讀

錢袋子變緊,老百姓的“心理通脹”也在增長:好多東西都在漲價,這不是通貨膨脹嗎?
趙繼東說:“什麼是通脹?通俗點說就是,市場上的錢太多了,把價格買高了,而東西又感覺不夠買,這就是典型通脹。”“我們的現狀是什麼呢?居民收入增長慢,消費力降低,如此低的消費根本就買不出通貨膨脹來!”2009年1-10月江蘇居民的消費支出為10948元,同比增長9.9%,增幅為2005年來最低。趙繼東指出,新增的貨幣相當部分沒有流到居民口袋裡,所以調不起居民的消費積極性,更談不上“通脹”,眼下的支出與消費現狀,依然維持著“常態”。
專家:都被房子套去了
既然沒有發生“通脹”,那我的錢怎么不夠花,錢都去哪裡了?
對於不少老百姓的疑問,趙繼東舉起幾張圖表告訴大家一個不爭的事實:錢都被房子套走了。趙繼東直言,購房壓力越大,居民就越會加大存款,而消費意願也就越會降低。高房價抑制了消費,但房市的泡沫卻越來越嚴重,這是很多問題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