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感應

心理感應有一個重要的機制就是循環反應。就是說,別人的情緒和行為引起自己產生同樣的情緒和行為;反之,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也增加了別人情緒、行為反應的強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感應
  • 定義:不知不覺,情緒受他人情緒支配
  • 最易接受感應:具有共同的世界觀、信仰、態度
  • 重要機制:循環反應
簡介,心理感應的情況,

簡介

楚漢戰爭末期,漢軍設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下。但是,劉邦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困獸之鬥,往往十倍地兇狠。漢將張良想出一條妙計,讓已投降的楚 軍在月色中齊聲唱起楚歌。楚軍聞之,不禁勾起思念故地、家人的無限鄉情,再也無心戀戰。漢軍乘勢猛攻,大獲全勝,逼得項羽自刎於烏江。
這個事例就是一種神奇的社會心理現象--心理感應。
所謂心理感應,即指人們於不知不覺之中,情緒與行為受到他人的影響、左右、支配,從而放棄原有的考慮、 打算,乃至自己心中的行為規範、價值觀念。這種影響不是從理性知覺通道輸入的,而是通過情緒、行為暗示效應,於無意識中接受的。

心理感應的情況

大約以下幾種情況最易接受感應:
(1)在具有共同的世界觀、信仰、態度的人們中,在高度心理相融的群體中,情緒和行為的擴散顯得更快些。
(2)獨立性不強的人,也就是容易受暗示的人,容易接受心理感應。
(3)緊張、恐懼的情景會使得群體成員易於接受暗示。
(4)外向性格的人比內向性格的人接受感應的速度更快。
(5)心理感應在朋友中比在陌生人中傳播速度更快,感染力更強,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自己人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感應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成為激發人力量的一種強大動力,與單純的說教相比特會事半功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